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使得传统的经济理论对此束手无策。这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顺时应势出版。此书的出版,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他认为,萧条的根本原因不是供过于求,而是需求不足。因此,凯恩斯最后得出结论: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见的手,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为此,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为刺激社会投资需求的增加,他主张政府采取扩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开支,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791982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也被称为战后第五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由于7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经济滞胀并受到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等非周期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危机时期,各国物价持续上涨,财政状况恶化,利率居高不下。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多数国家的消费物价涨幅每年均达两位数。而利率变动则与战后前几次危机期间趋势相反,危机中不断上升,达到创纪录的高度,如英国的优惠利率曾提高到21.5%;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经济危机,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摘编自高岱《英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凯恩斯应对经济危机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在政策上的变化,并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4-02-26更新 | 222次组卷 | 7卷引用:吉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对20世纪有一些看似“矛盾”的表述:20世纪既是“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的世纪,又是“摧毁了所有的幻想与理想”的世纪;既是“进步”的世纪,又是“悲剧”的世纪。

—摘编自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请以“某一世纪既是的世纪,又是的世纪”为题,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阐释。(要求:可以选取材料的世纪和观点,亦可另选世纪和观点;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2024-04-11更新 | 252次组卷 | 5卷引用:押第20题 世界现代化(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后半叶,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都出现了新的女权运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女权运动带有强烈的女权意识,不但不满足于以前所要求的政治上的平等,而且要求妇女在一切方面,特别是在社会生活方面与男子完全平等。女权主义者向男性控制的一切领域发起冲击。大量启发妇女意识、呼吁妇女发现和创造自己价值的女权主义的理论书籍出版,各种争取男女平等的妇女组织涌现。1977年,在美国休斯敦还召开了全美妇女代表大会,有1800名代表参加。

20世纪60年代的妇女运动成果显著,许多国家通过了男女平等的新立法。妇女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大批杰出女性涌入以前一直由男子控制的工作领域。大批女科学家、女法官、女经理、女政治家出现。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后半叶女权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后半叶女权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动。许多事情处于草创时期,既没有现成的答案, 也缺乏成熟的经验。它的基本格局一旦确定下来,对中国日后的发展就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回头来 看,可以惊奇地发现,当年作出的那些重大决策是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它的影响不仅在今天让人能强烈地感受到,并且还将延续到将来。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

材料二 到1945年时,维持欧洲的殖民帝国实际上已经不可能了……帝国主义不再是可行的或是受人尊敬的了……能够揭示这一时期东欧和西欧鸿沟的最好东西莫过干此……西欧最大成功在其经济领域。1948 年后西欧经济复苏的速度和规模在欧洲历史上前所未有,除日本外的世界任何地方都无法与之相比。它是 如此的不可预料和成就辉煌,以致历史学家们很难就其原因达成共识。

——摘编自(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政治形态和思想文化形态转型的视角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西欧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说明这一时期西欧与新中国发展道路的差异性。
2023-01-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高等专科学校与职业学院两种类型的院校。1919年后德国颁布一系列诸如《职业教育法》、《联邦德国职业学校总协定》的法律法规,立法体系完备详细。“双元制”为学生提供很多进入企业实践的机会,在生产实践的一线平台学习,既能及时消化课堂知识,又能快速发现和掌握新的学问。2003年,德国的职业教育经费中企业投入103亿欧元,国家投入56亿欧元,企业占72%。

——摘编自吴建国《中外高等职业教育法治化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召开了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还没有系统化,没有广覆盖,配套性地方法律法规少。虽然国家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职业教育是低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以学科本位或者知识本位为主,知识与现实工作联系不紧密。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总经费投入的比例,几乎都在11%~13%之间徘徊,远低于国际上25%的比例标准。当前我国财政性经费依然是职业教育经费的最主要来源.

——摘编自孙希《中外高校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比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23-24高三上·全国·课后作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席卷整个资本主义并波及全球的大萧条彻底粉碎了古典经济学市场自动均衡自我修复的神话,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彻底破产,整个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应时而生。二战后,发达国家政府普遍实施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支撑了20世纪50至60年代的经济增长。进入20世纪70年代,面对资本主义滞胀困局,凯恩斯经济学束手无策,渐失主流经济学尊严与地位。

——摘编自刘儒《国际金融危机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发展》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材料三 1979年撒切尔夫人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摒弃凯恩斯主义进而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付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以滞胀经济为特征的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职能,缩小工会组织对经济事务的影响,减轻公司和私人的税收负担,削减政府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凯恩斯主义形成的原因,分析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凯恩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夫人开出的“药方”的内容。
2023-08-27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材料三   1979年撒切尔夫人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摒弃凯恩斯主义进而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副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以滞胀经济为特征的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职能,缩小工会组织对经济事务的影响,减轻公司和私人的税收负担,削减政府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是如何实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做了哪些改革。其有何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基督教是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处于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把生活中的纵欲当成罪恶,提倡鄙弃奢侈的生活观念。《圣经》中说“有钱人要进神的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17世纪,重商主义者作为当时欧洲新兴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一致认为节俭是导致失业的主要原因。富人的奢侈消费向穷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犹如托马斯·孟的理解,奢侈“会使富人的钱财用来维持贫人的生活,那就成为公共财富最好的分配方法了”。

——摘编自陈国庆《西方消费经济思想与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材料二   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阐述了其消费思想。凯恩斯认为大危机与国家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观念脱不开干系,其病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提升有效需求是解救经济危机的万能钥匙。在宏观层面,建议国家要引导消费,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措施刺激消费。增加社会总需求,提高就业和产出水平,并以此来限制和约束企业与个人的短视经济行为。二战结束后,凯恩斯的思想对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几乎成为解决当时一切经济问题的不二法门。

——摘编自程海荣《消费伦理观的历史演进与时代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欧洲消费观念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凯恩斯消费思想在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中的体现,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2022-07-11更新 | 10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9 . 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创造了不同于以往的物质文明,也深刻地影响和改造着人们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念、社会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后的20年代,当西欧诸国还在战争废墟挣扎,努力恢复到战前经济发展水平时,在战争中大发其财的美国经济高度繁荣,收音机、洗衣机、小汽车已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汽车的大量消费,改变了人们时空观念和生活观念,一时间,奢靡之风盛行。二战后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西欧国家经济繁荣时代的到来,这种高消费的时尚蔓延至欧洲,人们的衣食住行向着多样化和高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也在尽可能地丰富精神生活,非物质消费的支出呈上升趋势。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与高消费并行的是西方国家的高福利政策,这一政策最早可上溯至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和德国俾斯麦时期的济贫法。但在当时,实行福利国家的社会条件尚不成熟。美国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中,制定了一些社会保障政策。1932年第一次执政的瑞典社会民主党首次提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改革政策。二战后福利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在欧美国家广泛施行。福利国家政策包括:建立失业救济金、养老金、病休金和儿童津贴等;提供诸如教育、医疗、托儿免费或低费等,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施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国家不堪负担。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年代后半期,美国在经济繁荣中实行怎样消费手段?简析其对美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欧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经济发展角度上看,带来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利国家政策的内容,并从经济角度,指出二战后实行的条件。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政策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南京政府成立后,即率先与之签订新的关税条约,规定各自给对方以最惠国待遇。1930 年美国国会通过《斯姆特一霍利法案》,将美国的关税提高了50%。中国一些本来在美国畅销的产品销售量逐年减少,如桐油、兽皮、生丝、羊毛、抽丝品、棉花、猪鬃酒类产品、蛋类及蛋产品等。相反,美国输往中国商品的种类中;棉花、煤油、烟叶、小麦、汽车、机械、木材等却逐年增加。1932 年,美国仅棉花一项输入中国就达8400万美元,煤油、烟叶也在2000万美元以上。1931 年美国制造品输入中国总额为22503949美元,而中国制造品输美仅有10437756美元。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史蒂芬.波特强调应加强与中国的商业联系,中国终会“成为美国在国外最大、最富、最便利的市场”。

——摘编 自仇华飞《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政策与中美贸易》

材料二: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不久邓小平就于1979年1月28日对美国进行了访问,期间中美两国交换了对国际局势、产权、最惠国待遇等相关问题的看法,并签署了领事、贸易、科技和文化交流协议。邓小平访美后,中美两国的贸易发展迅猛,两国之间企业往来频繁,也签署了一系列促进中美贸易发展的协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举办贸易展览会的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贸易关系协定》等协定。1979 年7月7日,两国政府签订了为期三年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决定从1980年2月1日开始相互给予最惠国关税待遇,使中关贸易实现了正常化。

——摘编自任泽平《来自历次中美贸易战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化的原因,分析对中美两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贸易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