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2023年7月,欧盟27国与33个拉美国家领导人举行峰会,宣布恢复欧盟与拉美地区伙伴关系。与此同时,美国通过举办全球事务高层峰会,将大批“全球南方”领导人召集到一起开展对话。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世界多极化格局日益发展B.西方国家奉行结盟外交政策
C.国际关系开始民主化趋势D.第三世界成为重要国际力量
2 . 1980年,联邦德国发布的某报告使用了“南北”概念,主张“北方国家”应向“南方国家”注入大量资本,以帮助后者实现现代化。1990年,联合国发布《南方的挑战》,要求帮助“南方国家”自主地实现发展本国的抱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经济区域化从封闭走向开放B.经济全球化进入亚非拉地区
C.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力增强D.发达国家拉拢中间地带国家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进程的多元性的内涵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性。持全球史观的史学家们注重研究历史发展的空间维度的横向改变,他们认为,历史就是世界一体化的过程,是人类文明向全球辐射扩散的过程。由分散到整体最能说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但是,世界的碎裂同样也是历史进程中发生的必然现象。庞大帝国的解体释放出来的政治能量而弹射出若干独立的主权国家;殖民主义的瓦解引发的第三世界运动导致了众多民族国家的兴起;现代化浪潮中涌现出了社会形态转型的不同模式和不同发展道路;民族矛盾、文化隔阂、宗教对立、文明冲突,形成了巨大的裂变张力。

人类历史是在全球一体化以及世界秩序和运行规则的合理化这两种力量或运动的冲突和协调的动态平衡中向前发展的。

——摘编自王玮《世界历史进程的悖论:整合与碎裂》

请以“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整合与碎裂”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4 . 某同学制作了如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他所探究的主题是(     
时间事件历史人物
1947年印度独立尼赫鲁
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纳赛尔
1959年古巴革命卡斯特罗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奋起B.两极格局的形成
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D.“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2024-04-1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5年,万隆会议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新纪元。60年代,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兴起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奠定了基础。80年代,南南合作已成为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这反映了(     
A.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C.两极格局的逐步瓦解D.第三世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要求
2024-03-08更新 | 26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伊士运河大事记

为缩短欧亚贸易航程并与英国争夺印度和东南亚的贸易利益,1859年,法国极力支持并开始与埃及合力开凿苏伊士运河。12万埃及劳工为此丧生,埃及政府也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被迫出售运河部分股票,主要被英国购得,1869年运河通行。1882年,英国驱逐法军后建立军事基地,完全占领埃及并最终取得运河控制权,埃及正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同年,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的反英斗争,但抵抗失败。1888年,德国联合法、意等国缔结公约,要求保障运河通航的自由通航,英国虽对该公约不满,但不敢挑起众怒,遂于1904年加入公约。1922年,面对埃及的反英斗争,英国被迫形式上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运河特权。1955年,因埃及与苏联的军事合作,英、美截留埃及阿斯旺大坝建设贷款。埃及遂宣布运河收归国有,从而引发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英国对埃及发动“苏伊士运河战争”。在美、苏联合施压下,英国被迫停火,埃及彻底收回运河主权。1975年,苏伊士运河因中东战争关闭8年后重新通航。之后,在众多国家与国际组织的援助下得以扩建。2015年,苏伊士运河实现了南北双向航道同时通航。

依据材料,围绕“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变迁”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观点,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2023-10-17更新 | 115次组卷 | 12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拉丁美洲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成立了“美洲国家事务协调办公室”,协同其他政府和私人团体,利用广播、出版印刷和电影等宣传媒介,在拉美国家进行文化宣传活动,并对纳粹的宣传活动予以反击。美国对拉美的文化外交,促进了美国文化外交手段中文化宣传政策和文化交流政策的结合。

——摘编自郑欣然《二战时期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文化外交》

材料二在拉丁美洲地区,美国学校起步比较早,影响深远。美国学校是美国全球布局的一支“隐性”力量,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些美国学校早期主要是由美国的教会组织、在拉美的美国商业企业或社会团体等创建。一个目的是为暂时居住在拉丁美洲的美国青少年儿童提供一个与美国国内教育水平相匹敌的教育项目。另一个目标是使拉丁美洲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国家继续学习英语,同时要求掌握的英语知识和使用英语的能力达到在美国上大学或生活所需的双语能力。

——摘编自王金兰《二战后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背景及特点分析》

材料三在文化上,为了与前苏联宣传抗衡以及消除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在巴西的文化影响,美国的公共信息、文化交流和教育援助项目等有效地促进了美国文化价值观、思想、标准和生活方式在巴西的广泛传播。美国政府在战后初期采取了各种措施试图让巴西按照美国确定好的方向发展,致使巴西出现了“美国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在拉美其他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影响是“有形”的,见效快,但很容易导致变化也快,甚至是“可逆转”的。而文化的影响却是“无形”的,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会大大有助于文化输出国实现其政治和经济利益。

——摘编自王晓德《美国“文化帝国主义”与拉丁美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拉美独立后推行的主要外交政策,并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时期美国对拉美开展文化外交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二战后美国在拉美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影响。
2023-08-18更新 | 85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同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历史意义。
9 . 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对埃及实行经济制裁。中国在1954-1955年向埃及购买3000多万美元的棉花和棉纱之后,于1956年再次购买1000万英镑埃棉,其中现汇支付590万英镑。新中国这些举措旨在(     
A.解决工业原料紧张困境B.支持反殖民族独立运动
C.维护中国周边和平稳定D.支援各国社会主义革命
10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有拉丁美洲的“中间道路”、印度的“混合经济”、石油输出国和农矿产资源国的发展模式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出口加工模式等。这些模式使一些国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严重缺陷。材料所述的这些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A.以各自国情状况为依托B.以参与经济全球化为根本宗旨
C.以独立自主为发展前提D.以对外贸易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