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不仅给予中国经济援助,抗美援朝期间还向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提供了坦克、大炮等先进武器装备。但是苏联拒绝了中国提出的向志愿军提供空中支援的要求。斯大林说,苏联空军不能进入朝鲜境内协同志愿军作战,那样将在国际上产生不好影响。
材料二:美国入侵朝鲜后,毛泽东在一封电报中指出,我志愿军赴朝作战“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指社会主义阵营),对世界都有利”。
材料三: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继续向中国提供经济军事援助。1959年,赫鲁晓夫以援助中国发展海军的名义,向中国提出建立由苏联指挥的中苏联合海军舰队的要求,遭到毛泽东的断然拒绝。毛泽东回答说:“事关到中国主权问题,一个字都不能谈”。不久,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所有援助。
材料四:毛泽东得悉苏联撤走了援助中国发展核武器的专家和技术资料后,豪迈地说:“赫鲁晓夫停止向我们提供尖端技术,好极了!我们可以自己搞,接受了人家的援助,这笔帐是很难还清的”。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我国科技人员奋发图强,艰苦奋斗,1964年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的国防力量大大增强。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援助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背景。材料一反映当时苏联对美国奉行了怎样的战略方针?
(2)从材料一和材料三看,苏联对华援助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苏联停止对华援助的后果。
(4)奥运圣火4月5日传到俄罗斯的圣彼得堡,1917年这里曾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这两次革命的性质分别是什么?请你用史实简要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对现代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
材料五   2008年3月2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英国《泰晤士报》将北京奥运会与德国希特勒举办的奥运会相提并论答记者问时指出,该报把北京奥运会与1936年的德国奥运会相提并论,是对中国人民的侮辱,也是对世界各国人民的侮辱。
(5)材料一中秦刚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再次崛起的原因。从德国崛起的曲折历程和中国改革开放后崛起的历史中你会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2016-11-18更新 | 6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西省靖安中学高三考前模拟文综历史卷
2 . 对史料进行正确的解读、全面归纳概述史料中包含的历史信息、从丰富的史实中得出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几个重要能力。
材料一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2012年岳麓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日军占领平津以后,日本军部决定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为了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1937年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
但是,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关于正面战场溃败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由于国民政府腐败造成的。)徐州等地失守。10月,广州、武汉也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
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的。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党组织了几次大的会战,其中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使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归于失败;但由于敌强我弱,太原、上海、南京、徐州、广州、武汉等地相继失守。

(1)比较两种版本,指出对抗日战争初期表述的有何变化?
材料二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 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天皇《终战诏书》的影响。
材料三 下列两幅图片,描述的是现代史上同一历史事件

(3)比较两幅图片(含注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作者设计意图分别是什么?
2016-12-1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西高安二中高三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
3 . 在拉丁美洲的发展历程中,美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8年,美国政治家亨利·克莱在国会大力呼吁美国尽早承认拉丁美洲独立政府,要求美国对这场争取自由的战争提供支持。他声称,“拉美的独立会鼓舞美洲的感情,关系到我们的政治、商业与航海。它们将服从新世界体系的法则。”1822年,门罗政府在外交上正式承认西属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

——摘编自王晓德《美国对西属美洲独立运动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

材料二   19491月,美国提出第四点计划,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共拨款约3.11亿美元,对拉美的援助高达2.21亿美元,是二战期间援助总额的4.5倍。美国对拉美经济援助的重点项目集中于石油开采、轻工业、装配业、包装业和运输业等,并执行“长期基础物资政策”,在价格下跌时大量购进战略储备物资。此外,1952年美国在拉美的私人直接投资达5.82亿美元,石油工业作为外资主要投向占据了总额的四分之一。

——摘编自向丽华《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拉美的经济援助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亨利·克莱推动美国政府承认拉丁美洲独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对拉美经济援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探究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大救星”的面貌拯救了欧洲。这时欧洲也的的确确需要美国。美国和苏联迅速陷入冷战……尚未从二战期间的“恐德症”中恢复过来的西欧又患上了“恐苏症”。谁能保护虚弱不堪的西欧?这个使命“历史地”落到了山姆大叔的肩上。应该说,这时的西欧急需美国为它“壮胆”

——摘编自苏惠民《解剖美欧关系》

材料二   在欧洲历史的长河中,共同市场的根源可追溯到很久以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创伤使人们对基于完全主权国家的国际秩序产生怀疑时,20世纪20年代后期,问题有了突破性进展,当时,从而减轻法国对工业复兴的西德的担忧。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需要美国“拯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经济方面是如何“拯救”西欧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进程对当今世界的重大影响。
2023-09-1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创新部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诸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它们以经济、政治、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和不断扩大的殖民地而居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当时国际关系基本格局,是以欧洲为中心的。然而1914年,当欧洲国家卷入一战时,“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大战使参战各国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亿美元。欧洲正在丧失世界工厂和世界银行家地位。战争也使西欧各国几乎失去了一代最有才华和最具创造力的青年,仅兵员死亡人数接近1000万人。一战期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使欧洲各国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极度的怀疑与不满,这令各国资产阶级政治家极为担忧和惊恐。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形成两大阵营,就实力而言是不对称的,如195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苏联的3倍。双方沿着意识形态的边界,在国际秩序观、制度观、文明观、价值观等方面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难以重构全球文明共识。两极格局下,并非所有国家都参与到两大集团的对抗与竞争中,相反不少国家独立于两大联盟集团之外,并对两极格局多少起到了牵制与限制作用。

——摘编自陈曙光《世界大变局与人类文明的重建》等

材料三   冷战结束,西方世界的共同敌人消失,欧洲意识增强,使得经过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二战以后在西方国家与苏东体系的对抗中逐渐形成的以美国为首的整体西方出现了“松散的”局面。美国认为由其领导的“单极时刻”已经到来,于是依靠美国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领导人的讲话中。而欧洲则保持着一种相对独立的姿态,以欧盟为核心的大欧洲的出现,使欧盟长期以来力图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的目标在形式上已实现。

——摘编自俞金尧《在“世纪尺度”下看当今世界之变局》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对改变欧洲中心格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两极格局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美欧关系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其巨大的破坏性而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它导致了6000多万人伤亡。

——据许海山《欧洲近现代战争简史》绘制

材料二 历史阶段……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其标志如下:(欧洲的)“边缘化”,指的是……移至“侧翼"。

——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材料三   随着冷战的结束,西欧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也正是在逐渐摆脱受美国控制的过程中,两欧国家认识到联合的重要性,不断把欧洲联合推上新的阶段。到冷战结束之前,西欧国家的联合已经初具规模,具有了实质性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反美主义运动已崭露头角,但通常表现为单个国家中部分人的行为,多数情况下并未形成多个国家的联合抵制,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作为一个抵制美国文化传播之整体的功效很难发挥出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局面有所改变,单个国家文化精英的反美主义依然是主体,开始出现了西欧国家共同抵制美国的趋向。

——摘编自王晓德《反美主义与欧洲联合中认同的强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远超其他两次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欧洲“边缘化”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以来欧洲反美主义运动发展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推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对外政策,拒不承认战后欧洲边界,也拒不承认民主德国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坚持不与和民主德国建交的任何国家(除苏联外)建立外交关系。这种政策大大限制了它的外交舞台和国际地位的提高。1969年勃兰特当选为联邦德国总理,推行“新东方政策”。勃兰特与苏联和波兰签订了条约,保证互不侵犯,承认欧洲各国现有的边界。通过外交努力,促使英、美、法、苏签署西柏林协定,解决了东西方在柏林问题上的对峙。联邦德国与苏联、东欧及民主德国的关系发展迅速,并进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活动余地迅速扩大,两德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为统一注入了新的生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挑起冷战的缘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采取冷战“攻势”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两德统一的有利因素并分析其影响。
2022-07-0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年,罗斯福认为,“朝鲜人民还没有能力实行和维持独立政府,应由美中苏三国托管,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政府”。美苏矛盾加剧后,美国转为控制朝鲜南部地区。朝鲜分裂局面正式确定后,美国把战略重心放在欧洲,而在亚洲更为注重中国。……1950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美国决定介入。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格局进一步固化,南北双方分别被纳入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中。

——摘编自吴文兵《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二   从战争初期开始,中国出兵与否完全出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即对巩固新中国政权的基础是否有利……通过出兵朝鲜,中国扩大对朝鲜的影响力,并且可以履行向苏联承诺的对亚洲革命的义务,从而在社会主义阵营内大大提高中国的地位。

——摘编自【韩】金东吉、朴多晶《朝鲜战争初期中国出兵朝鲜决策及变化原因探析》

材料三   朝鲜战争结束时,美国高层却充满了沮丧,联合国总司令克拉克上将自称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军司令官”。自命为全球霸主的美国人有此心情,其实也很自然。战时曾任国防部长的马歇尔也叹息说:“神话已经破灭了,美国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一个强国”。美国经济受朝鲜战争影响,放慢了战后的发展速度,此后又长期受到军备竞赛拖累,这反而为西欧和日本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朝鲜战争对中国及其他各方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美国对朝政策转变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对美、中两国的影响。
2022-04-2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当代美欧关系是全球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次大战后,美国……以“大救星”的面貌拯救了欧洲。这时欧洲也的的确确需要美国。美国和苏联迅速陷入冷战……尚未从二战期间的“恐德症”中恢复过来的西欧又患上了“恐苏症”。谁能保护虚弱不堪的西欧?这个使命“历史地”落到了山姆大叔的肩上。应该说,这时的西欧急需美国为它“壮胆”。

——苏惠民《解剖美欧关系》

材料二   尼克松政府在1973年提出“欧洲年”倡议,希望通过与欧共体国家对话,一揽子解决存在于两者间的经济、军事与外交问题。其本意是利用美国在军事领域的优势,迫使欧洲在经济领域让步,给予美国驻军开支补偿。但是事与愿违,欧共体各国不仅对“欧洲年”倡议反应冷淡……“欧洲年”倡议最终无果而终。

——王雯菲《“欧洲年”倡议的无果而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欧洲需要美国“拯救”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美国是如何“拯救”西欧的?
(2)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试图在美欧关系中扮演的角色。结合所学,分析导致“欧洲年”倡议流产的原因。
2022-05-0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2届高三复读班上学期第三次月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主导下的占领重建和经济恢复阶段对日本施加影响:

对内软硬兼施开展农地改革和强制征粮,对外从未停止过对日本的粮食输出。美国实现粮食战略的手段因时而异,在一定程度上,美国和日本在这种粮食关系中实现了互利共赢。冷战时期,解决美国粮食生产过剩的唯一办法是让外国人也以美国人的方式来吃饭,美国国会表决通过并由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生效的480号公法,成为美国推销剩余粮食的有效工具。结果是日本的小麦、大米甚至粮食自给率的下降。此时,基于对抗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考虑,美国需要借助日本推行遇制战略,对日粮食战略成为日后巩固和强化美日同盟的润滑剂黏合剂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粮食战略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粮食战略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