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 道试题
22-23高三下·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说一说

随着苏联的解体,美苏间的冷战结束了,但是冷战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也不要输出革命。应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搞任何形式的扩张主义,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凭自身的经济军事优势搞霸权主义。

——摘编自白建才《试论冷战的后果与教训》


请回答:
根据材料,分析冷战带来的深刻教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新的特点。
2023-03-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十一单元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英美两国结成了一种战略盟友关系——英美特殊关系。英美两国都深受希腊、罗马文化以及基督教教义影响,这为英美特殊关系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战后,英国经济凋敝,百废待兴。1945126日签署《英美政府财政协定》,规定:英战时所欠的270亿美元的物资款,除去英国已支付的款额,美国只要求英国偿还65亿美元;截止到195112月以前,美国将向英国提供375亿美元的巨额贷款,年利率为2%。这为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与快速升温提供了现实条件。英国的传统外交一直试图在欧洲维持一种均势的局面。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使得英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摘编自张贺《英国加入欧共体过程中的英美特殊关系研究》

材料二   二战以后,美国在对待欧洲一体化方面一直采取了积极的态度。美国给英国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美国一直以来都希望英国加入欧洲联合运动并在其中起领导作用,只是英国坚持三环外交,美国才不得不转而支持法德。在美国的援助下,欧洲经济快速复苏。戴高乐上台后,法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越来越起到领导地位,这直接打破了西欧的均势。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之后,英国便组建自由贸易联盟与之相抗衡。两个组织间的对抗不但影响到北约的团结,而且也不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从1957年到1973年,历时十余年,英国最终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正式成员。

——摘编自郭付林《英国加入欧共体进程中的美国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美特殊关系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美国支持英国加入欧共同体的政策进行评价。
2023-02-12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新高考普通高中学科综合素养评价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面临着来自美苏两个方面的外交压力。中国要减轻外交压力,拓展更广阔的外交活动空间,就必须寻找新的合作伙伴。1964年,毛泽东正式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指出美苏之外的国家都属中间地带,中间地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与美苏之间有矛盾,而且随着自身力量的发展,这种矛盾将日益加深。中间地带发展的趋势将是独立于美苏之外,并能与美苏抗衡的一支强大的国际政治力量。

——摘编自徐如军《论新中国外交思想三个层面的转变》

材料二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时提出,“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也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希望你们跟欧洲、跟日本合作”,“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这就是联合美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毛泽东亲自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而美国尼克松政府也将对华政策从“遏制”调整为“接触”。19781216日,中美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迎来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

——摘编自欧阳向英《大国外交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相较于20世纪60年代,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
4 .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全球治理成为时代的命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重点是地缘政治,大国以军事实力、向外拓展生存空间、划分势力范围、组建军事集团等手段实现其国家利益。无论是雅尔塔体制中美国和苏联在全世界划分势力范围,还是战后组建以各自为主导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组织的对抗,都是地缘政治战略在国际关系中的体现。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国际关系的重点是地缘经济,在地缘经济中构成力量的主导因素是经济、科技、信息、生态环境。在地缘经济的影响下,国际关系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

——摘编自张旺《地缘经济因素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可以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通过合作或者协商的方式解决全球性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民主原则,最终维护各个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如果没有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多极化和全球化很难步入正轨,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也无法发挥较好的作用。

——摘编自冯特君《国际政治概论》

材料三 相比中国学者对全球治理研究的贡献,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也贡献了中国智慧。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国际场合中提出了众多新思想、新视点,比如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摘编自赵可金《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角色担当》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际关系的重点”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针对国际政治问题,作者提供了怎样的方案?
(3)国际格局变化影响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政府为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贡献了怎样的智慧。
2023-10-24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才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讨论世界历史的变迁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所谓合力理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合力理论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动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生动描述。

——摘编自宋伟《世界政治变迁的根本动力与作用机制》

材料二   正如俞正梁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美、欧、日三足鼎立之势业已形成;欧、美、亚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正在逐步取代战后美国经济独霸世界的时代。此外,因为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可以加大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大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机会,由此导致现有的经济大国之间的实力地位跌宕起伏、此消彼长,并有可能使原来已有一定实力的准大国一跃升为新的世界经济大国。多年来,第三世界国家通过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等集体斗争方式不断为变革旧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而不懈努力着;欧盟、日本等国纷纷在联合国改革、世界新秩序构建等方面做出了新的努力和构想;中国、俄罗斯以及印度、巴西、东盟、非盟和阿盟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国际组织,尤其是中国和俄罗斯,经常在一些重要的国际场合上提出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口号。目前,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冢和地区,有2000多个民族,它们在历史传统、社会制度、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各不相同。这些种类繁杂的全球问题如果是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主宰,根本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迫切需要世界各种政治力量通力协作,共同协商解决。

——摘编自李德俊 毛和荣《试析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及动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合力理论”解读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走向,并分析其主要动因。
2024-01-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

材料二   二战胜利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斗争出现新高潮,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大批涌现,开始了走向联合的道路。从世界格局的角度看,第三世界的成熟与发展,是在雅尔塔格局的框架内发生的……而历史在接近20世纪尾声的时候,突然结束了两极格局,再次把多极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

——摘编自赵立冲《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美苏外交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雅尔塔格局的框架内”发展中国家“走向联合”的表现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023-11-29更新 | 21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暑期学情检测(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美苏冷战是20世纪后半期国际关系的主旋律,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苏冷战大事件表

第一阶段

1947年

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宣布世界已经分裂成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
7月,美国启动“马歇尔计划”。
9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宣布世界已经分裂成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

1948年

6月,美英法在柏林西占区实行币制改革,苏联切断西占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双方经过长期斗争后,最后达成妥协,苏联做出主要让步,柏林危机渐趋缓和。

1949年

1月,苏联与东欧各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4月,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月和10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分别成立,德国分裂。

1955年

5月,北约接纳联邦德国为成员。
5月,苏联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条约组织。

1958年

11月,苏联要求美、英、法三国从西柏林撤军,遭到坚决反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

1959年

9月,赫鲁晓夫访美。

1961年

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派遣美国特种部队进驻越南。
8月,苏联修建“柏林墙”,美国派遣装甲部队至柏林墙下,与苏联坦克对峙。

1962年

10月,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苏军队都进入战备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最后双方领导人多次通讯,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

第二阶段

1973年

美国与越南南、北方在巴黎签订《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美国停止侵越战争。

1979年

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

1983年

3月,美国总统里根提出实施“战略防御计划”。

第三阶段

1987年

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1988年

5月,苏联开始从阿富汗撤军。

1990年

10月,德国统一。

1991年

7月,美苏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
12月,苏联解体。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美苏冷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苏冷战三个阶段的态势,并说明影响美苏冷战态势的因素。
(3)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其影响依然存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世界应该如何处理国际关系?
2023-08-26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八校联盟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美国的对外战争动员】

材料一   美国签署宣战声明仅仅一个星期之后,威尔逊成立了公共信息委员会,主席克里尔借用新兴的公共关系领域的专业技巧,雇用了15万人,制作了1000多万份手册、文章、书刊等宣传资料,阐述这场战争的起因和意义。在全国各地活跃着一支由7.5万名“4分钟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他们利用戏剧和电影放映前的零碎时间发表简短的爱国演说。公共信息委员会还通过张贴海报、制作幻灯片、投放报纸广告和播放电影等方式宣传战争。公共信息委员会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抵制德货运动。在海报和宣传品上,德国人被描绘成文明世界之外、洪水猛兽般的野蛮人。1917年的兵役登记体现了全国上下对战争的支持。

——摘编自法拉格著《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材料二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讲:“倘若我们在领导方面举棋不定,我们就会使全世界的和平受到危害,我们也必定使我们的繁荣受到损害。”

1949- 1951 年美国媒体关于国防政策的民意调查表

1949122日——原子式器195055日国防1951122日——核战争
既然苏联拥有核式器,你认为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你认为美国政府的国防开支应该增加、减少。还是保持不变?如果美国和苏联卷入一场全面战争,你认为我们应该首先对苏联使用核武器吗?
可能性很大45%增加63%首先使用66%
可能性很小28%不变24%遭到核打击后使用19%
没有影响17%减少7%不知道15%
不知道10%不知道6%

——摘编自纳什等编著《美国人民》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美国政府动员民众支持战争的方式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应对战争的宣传对民众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影响。
2023-11-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二次联测)考试历史试题

9 . 史料一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摘编自《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史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2022-10-0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41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纲要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美苏)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三 :冷战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不要企图将本国的制度强加于人,也不要输出革 命 。应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搞任何形 式的扩张主义,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凭自身的经济军事优势搞霸权主义。

——摘编自白建才《试论冷战的后果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挑起冷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 年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注:只答美国方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70年代对两极格局构成挑战的力量中心。(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冷战带来的深刻教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