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1 . 二战结束后,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长期对峙,进入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2 . 下图为《舒曼的交响乐》(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正指挥一个欧洲乐团,西德总理阿登纳专心地演奏着大提琴。英国外交大臣贝文演奏萨克斯,他怀抱着“社会主义规划”和“英联邦”两个婴儿。漫画配文+制订一项适应乐团的‘协议’是个问题”。这一作品旨在说明
A.法国主导欧洲经济秩序B.英国积极推动法德和解
C.西欧联合抵制苏联影响D.欧洲联合道路注定艰难
3 . 某学者认为:“尽管参与者都不想要冷战,但冷战最后还是发生了,这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而意识形态又加强了他们的受威胁感。”该学者意在指出
A.美苏之间本质上没有利益冲突B.冷战的爆发是多重因素的作用
C.冷战实际上是主观意志的产物D.决策者认识局限导致美苏冷战
4 . 下图是二战后有关马歇尔计划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揭示了
A.二战后法国经济获得快速的发展B.马歇尔计划的冷战色彩
C.马歇尔计划把欧洲纳入战争轨道D.二战后美欧关系迅速恶化
2020-08-0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写道;“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这些“萌动的力量”包括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中国的发展C.欧洲共同体的成立D.日本的崛起
6 . “战略防御计划”又称“星球大战计划”,是在美国上空建立一种反弹道导弹的核战略防御体系。美国实施这一计划旨在
A.转变科研方向B.监控中国C.和平利用太空D.拖垮苏联
7 . 1948年年初.苏联分别同匈牙利.保加利亚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其内容包括:缔约双方均不参加旨在反对缔约另一方的任何行动:采取--切措施.消除德国或德国同其他国家重新发动侵略战争的威胁等。这说明
A.华约成立恶化了欧洲对峙态势B.苏联巩固势力范围以应对冷战
C.苏联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D.社会主义阵营奉行不结盟政策
8 . 1980年,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伊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据此可知,两伊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两伊间的民族与宗教矛盾B.萨达姆奉行地区霸权主义
C.美国对伊拉克的武装支持D.两伊长久以来的领土争端
2020-07-3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70年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报告中提出的“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其内容不仅涉及美国和其盟国的关系,也涉及美国对苏联和中国的基本方针。“新和平战略”提出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要承担大国责任B.苏联整体实力增强
C.美国的实力相对下降D.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1年,阿富汗独立。苏联试图置阿富汗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不断对阿予以经济、军事援助,苏阿关系获得了显著发展,特别是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成立后即成为苏联在阿的代理人。70年代末,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内部纷争不断,反政府运动也使政权岌岌可危。

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武力铲除反苏的阿明势力。苏联的入侵引起当地伊斯兰势力的强烈反对,反苏运动此起彼伏,同时,美国对苏联行为做出激烈反应,里根上台后对阿富汗反苏势力的援助渐趋公开化,并对和谈持消极态度。1988年4月各方签署日内瓦停战协议,意图结束阿富汗战乱。苏联撤军后,美苏继续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援助,阿富汗随即陷入内战,宗教激进势力逐渐蔓延。

——摘编自李琼《阿富汗战争与国际政治博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富汗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2020-07-3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