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长期影响着世界格局,其瓦解的标志是
A.苏联的解体
B.德国的统一
C.欧盟的成立
D.日本的崛起
2 . 法国积极推动以法德为核心排除英国的西欧联合;1959年,总统戴高乐宣布从北约撤出法国地中海舰队;1964年,戴高乐在拉丁美洲走访了十一个国家,签署了许多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这表明了法国
A.加强了外交的独立性
B.力图担当大国责任
C.积极推进经济区域化
D.全面对抗美国霸权
2019-01-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安徽省宣城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北约组织的建立
5 .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贝乐·舒曼提出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置于一个超国家的机构管理之下,这即“舒曼计划”。随即美国指出,该方案是“建设性的”,是“鼓舞人心的”;苏联则对其强烈谴责,认为“煤钢共同体”是“大陆钢铁卡特尔”。这说明
A.美苏直接左右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B.这一经济计划被严重意识形态化
C.“煤钢共同体”已成为超国家机构
D.法德和解是欧洲一体化的关键
6 .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中近东和东南亚地区散发了许多书籍和小册子,它们都以当地出版机构的名义出版,这些出版机构在经济上得到美国的补贴”;美国还“利用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逃到美国的叛徒和民族败类写文章进行污蔑”。美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以文化冷战遏制共产主义
B.展示美国的文化软实力
C.对苏联、中国进行封锁
D.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1961年,赫鲁晓夫下令关闭东德同西德及西柏林的边界,支持东德建造高墙,并称“筑墙是唯一的选择”。美国谴责这是野蛮的封锁,但认为“总比战争好得多”。这说明
A.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B.美国妥协力图缓和对苏关系
C.美苏斗争加剧欧洲紧张局势
D.美苏势均力敌无意改变现状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材料二

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材料三

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他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根据材料一,美国二战后在欧洲实施了什么计划?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有哪些力量冲击了此格局促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三,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点。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018-09-2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典型的技术引进和创新型国家,它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本土化,成功建立起自己的科学体系。”这说明日本的崛起得益于
A.政府政策的推动
B.调整国内产业结构
C.注重技术引进和创新
D.外国的扶植
2018-09-2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有人认为,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产生了一箭数雕的效果。以下不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A.稳定了西欧经济
B.控制了西欧政治
C.推动了西欧联合
D.遏制苏联东扩
2018-09-11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卷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