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下表为法国不同时期关于“欧洲联合”的主张。据此可知
时间人物主张
1713年法国思想家圣·皮埃尔《争取欧洲永久和平方案》提出建立“欧洲联邦”
1932年法国外长白里安“法国和德国和解”,建立“欧洲联邦”
1950年法国让·莫内将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管理之下,并对西欧其他国家开发

A.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于中世纪
B.欧洲一体化是法、德共同努力的结果
C.欧洲联合思想根植于历史传统
D.法国在对德政策上始终坚持和解态度
2 . 为了争取共和党人对他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的支持,杜鲁门不得不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共产主义之间存在着意识形态对抗的角度,向美国人民阐述他的要求,并在国会进行了阐述。这就是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
3 .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漫画《美国式“合作”》,图中三人正把写有“英国一美国第49州、法国—美国第50州、意大利—美国第51州”字样的布块缝在美国人裤子上。该漫画意在揭示
A.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巩固其经济霸权
B.马歇尔计划借助复兴西欧以扩张美国利益
C.美苏争霸促使欧美一些国家走向政治合作
D.西欧各国接受马歇尔计划后经济恢复发展
2019-07-11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这一看法实际上强调了
A.政治格局的变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B.自由贸易加快了经济全球化
C.世贸组织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D.经济区域化加快经济全球化
5 . 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几个“10”概括了东欧五国的事态:“波兰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材料表明
A.东欧剧变发生时间短速度快
B.东欧剧变是这些国家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总爆发
C.戈尔巴乔夫改革放弃了对东欧社会主义政权的支持
D.东欧剧变是在西方策划下产生的连锁反应
6 . 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D.世界各国在发展中利益趋同
7 . 1949年,美、英、法等国秘密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之后,该组织扩展为包括日本等国在内的17国组织。该组织制定了“国际安全清单”,将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列入禁运范围。这一举措
A.是北约成员国集体冷战的反映
B.是对违反关贸总协定行为的制裁
C.导致两大阵营贸易量急剧下滑
D.造成苏联核技术应用的落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1948年,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1950年,法国、德国等16个受援国在美国5亿美元拨款的支持下,创立欧洲支付同盟,对成员国相互间的所有贸易采用双边记账、集中抵销的办法予以清算。西欧国家的这些举措
A.意在建立新型货币体系
B.有助于争取美国援助
C.意在建立区域经济集团
D.有助于多边贸易发展
9 . 1945年,美国国务院呈交总统专用秘密情报说:“自从雅尔塔会议以来,差不多在对我国对外关系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问题,苏联政府都采取了强硬的、毫不妥协的立场。”这实质上说明
A.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结束
B.苏联实力比美国强大
C.美苏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D.美苏冷战已经开始
10 . 德国学者尤尔根・哈贝马斯认为,一体化的新动力在于全球化造成的后民族格局以及需要建立世界内政的客观现实。只有建立起与全球市场相匹配的政治行动能力,才能真正解决传统民族国家的困境和全球性风险,而欧盟正是在区域层面进行跨国治理的成功模式。材料认为
A.主权让渡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B.民族国家主权是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C.一体化推动了全球市场的快速发展
D.经济全球化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2019-03-2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安徽省安庆一中、山西省太原五中等五省六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