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92 道试题
1 . 1967年美国的《雇佣中的年龄歧视法》中保护的对象是40—65岁的公民,而在1978年修改时将保护年龄提高至70岁,并从1979年起,将就业年龄歧视法的执法机关由劳工部改为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此举(     
A.强化了政府经济职能B.缓解了就业压力
C.有利于减轻政府负担D.解决了经济滞胀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诞生的科举制度,到宋代起了极大的变化,考试的内容从重诗赋到重经义,取消行卷制,实行弥封制。考试环节除了乡试、省试之外,又增加了殿试。考试时间从每年一次,变为三年一次,录取名额大幅度增加。录取后由不能直接做官到直接为官。进士由不分等到分若干等。又另外实行三舍法,并大量录取特奏名进士。实行别头试,不许做官人作状元,种种变化可谓纷繁复杂,在这诸多的变化中,录取取士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影响最为深远。

——摘编自李裕民《寻找唐宋科举制度变革的转折点》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于1930年成立,下设考选委员会、铨叙部和秘书处、参事处。1933年公布的《修正考试法》规定:凡是候选人员,任命人员及依法领取证书的专门职业或技术人员,均应经过考试取得资格。不过,考试并不是国民政府选拔任用公务员的主要办法。在各级官署中,大量的公务员是通过私人推荐录用的,这些人多数与主管长官有着特殊的关系,对于他们的考核有名无实。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考试的特点,并分析宋代的科举考试给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选官制度。
3 . 截至2022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70亿美元,成为非洲第四大投资来源国。21个非洲国家已经享受98%输华产品零关税待遇。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有3000余家;民营企业占中国在非企业数量的七成以上。中国在非洲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为所在国创造了近30万个工作岗位。这表明中国(       
A.对区域集团倡议积极响应B.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C.在全球治理中起主导作用D.具有合作共赢的大国担当
4 .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维也纳体系首创了“总决议书”的体例,所有与会国都须签字,将欧洲各国纳入一个共同的体系中,首次确立了国际外交的规范等原则。由此可见,二者都(     
A.对后世影响深远B.体现出大国强权政治
C.强调民族的利益D.缓和了欧洲大国关系
5 .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由此可见,罗马法(     
A.体现了公平正义原则B.蕴含了自然法的精神
C.适应了罗马扩张需求D.调和了罗马社会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9年4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条例》规定设立审计处,如表是条例规定的审计处的部分职权。由此可知,审计处的设置(     
对边区各个机关的预算决算事项进行审核。
对全边区征粮,征税相关事项进行审核。
检举边区贪污,浪费事件。
A.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B.保障了革命根据地军民的生活
C.维护了边区政府的司法公正D.体现了中共对政权建设的探索
7 . 唐初的三省制中,尚书省位在中书、门下两省之上,唐太宗时一方面有意减轻、以致架空尚书仆射的职掌,一方面委派亲信重臣主持门下省工作,更设立政事堂议政制度。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门下省地位防止宰相专权B.加强审核职能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C.尚书门下相互制约以维护皇权D.整合尚书门下两省以提高行政效率
8 . 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发文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国王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于是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并授意政府将其逮捕。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曲折发展B.政党政治对抗激烈
C.政党政治遭到了破坏D.国王行政权在扩大
9 . 15世纪,西葡两国主张“发现论”,明确对美洲土地的财产权。该理论不仅被欧洲国家所认同,还成为国际法的组成。16世纪,英国提出“无主地论”和“有效占有论”参与到美洲的争夺,“发现论”在国际法中的位置逐渐被新理论取代。这一变化(     
A.深刻揭示了近代国际法的本质B.说明美洲陷入欧洲各国的争夺
C.标志着英国全球殖民霸权确立D.顺应了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趋势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建构完善国家形象的过程。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重点建构的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红色中国”的形象;第二阶段(19792008年),重点建构的是顺应全球化大潮的“开放中国”的形象;第三阶段是(20092019年),重点建构的是负责任大国的“全球中国”的形象。

围绕材料,选择一种或多种国家形象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