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6 道试题
1 . 如表为元代科举制相关史实。据表可知,元代(     
对象考试流程考试内容
蒙古人
色目人
第一场:经问五条
第二场:策一道(五百字以上)
《朱氏章句集注》
汉人
南人
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经义一道
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
第三场:策一道(一千字以上)
A.理学仍为官方正统B.民族矛盾尖锐复杂
C.官员选拔程序繁琐D.统治基础得到扩大
2 . 清初,贵州地区的官员由吏部选授,每月一次,掣签补授。康熙三十八年,贵州地区的官员选任改为由督抚于本省属员内拣选合适人员,查明报部,具题补授。这一调整(     
A.弱化了清廷中央的人事权B.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反映了改土归流工作完成D.有利于加强国家治理效能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职掌纠察,它可以“纠察内外百司之官”,对全国所有官吏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纠劾,另外还创设了六科给事中这一独特的监察组织,负责纠察六部官吏的违法事件。清朝还以皇帝的名义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合规》。

——摘编自马举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借鉴意义》

根据材料,概括明清监察制度的发展,并说明古代加强监察制度建设的历史作用。
4 . 曹魏以后,各级官学全面衰落,只有士族家学呈现繁盛状态。因此,平民家庭出身的人才,总体上远不如士族家庭出身的人才,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这又反过来强化了人才出自士族家庭的社会心理。据此可知,曹魏时实行九品中正制(     
A.重视家世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B.造成了社会阶层的严重固化
C.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局面D.致使门阀士族垄断官僚阶层
2024-02-01更新 | 5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上计制度,始于战国,秦、汉日臻完备。所谓上计制度,就是要求官员在年末时,将一年的政绩,包括户口统计、垦田与赋税数目、府库储积数目、刑狱治安状况、自然灾害情况等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内容写在统计簿册上,向中央政府汇报。这反映了当时(       
A.政治制度代代沿袭不作变更B.中央加强对地方事务的管理
C.人口隐藏和逃亡的现象消失D.地方政府官员缺失行政权力
2024-02-0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秦朝禁止私学和“焚书坑儒”,使普通教育受到很大摧残。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考,唐至宋不断完善科举制。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大兴“文字狱”。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摘编自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

材料二   欧洲中世纪大学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不断从教皇和世俗政权手中取得各种特权,维持大学的独立性,使大学自治成为可能。雅典学院是古希腊柏拉图创办的讲学机构,被称为欧洲的第一所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科基础通常是七艺: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同时分设四科:法学、医学、文学、神学。除此之外,还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几何学、探索自然界和人体奥秘为内容的学科等。中世纪大学最通行的教学方法是讲授和辩论,辩论是讲授的必要补充,有着严格的逻辑规则……作为现代大学的雏形,它所体现出的追求理性、崇尚自由等理念和精神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具有开创性意义。

——摘编自刘河燕《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4-01-3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前165年,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220年,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两种选官方式(     
A.社会基础广泛,促进阶层流通B.程序日益严密,体现公正色彩
C.地方参与评定推荐,主观性强D.养成重学风气,增强社会活力
2024-01-3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阜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明洪武三十年二月的会试中,被录取的全部都是南方人,北方人无一人被录取。朱元璋怀疑当时的考试官有徇私舞弊的倾向,便训斥其考试官,并对考试官严加治罪,随后录取的全部为北方人,史称“南北榜案”。对“南北榜案”成因解释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经济重心南移进程正在加速B.南北经济状况影响文化发展
C.国家对地域政治平衡的需要D.南北取士不均问题长久存在
2024-01-3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两汉时期,郡守避籍制度使外籍郡守在所任职的郡中毫无社会根基,只得辟召本郡人士为属吏,由此出现了“三世二千石,穆郡户曹史”和颍川郡“世为乡里著姓”的韩棱担任郡功曹等普遍现象。这一现象说明(     
A.郡县属吏的晋升途径较为单一B.地方离心力容易导致军阀割据
C.豪族的势力逐渐渗透地方政权D.国家选拔人才更注重基层经验
2024-01-31更新 | 305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不能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时期录取数量或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
唐朝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诗赋、儒家经典、法律、算学等武则天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
宋朝录取名额大为增加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明朝开始实行“南北榜”,会试学子按南方55%、北方35%、其他地方10%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只能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
A.考试类型分为常科制科和恩科B.录取名额增加并合理分配名额
C.考试内容和作答趋于保守单一D.考试程序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2024-01-3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