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总结秦速亡的教训, 积极实行儒家的仁政德治。至董仲舒提出重选举、兴学校、独尊儒术三大文教政策,我国第一个正式的人才选拔制度得以建立和实行,该制度主要根据人的德行,通过举荐和策问, 授以相应官职。

材料二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八股文具有防止作弊,使评卷标准化、客观化,减少评卷工作量,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测验考生文字基本功等好处。

——以上均摘编自田建荣《科举考试命题立意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名称,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二的观点。
2024-01-2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随着利益集团的发展,美国国会、文官与利益集团的联合几乎是水到渠成,这就是著名的“铁三角”的出现。“铁三角”不仅代表美国政治势力组合的新变化,而且已处在“美国政府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心脏位置”。在“铁三角”中,文官又处于一个极为有利的地位,以至于有人惊呼“在美国,与其说是政党政治,不如说是官僚政治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决策的主要活动场所”。

——摘编自石庆环《英美文官制度的模式差异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考试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制度,绵延千年,中间递有改革,积聚了不知多少人的聪明智力,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直到晚清,西方人还知采用此制度来弥缝他们政党选举制之偏陷。而我们却对以往考试制度不再重视,抑且不再留丝毫顾惜之余地,那真是一件怪事。好像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依然还只是我们独有的黑暗专制政治下面的一种愚民政策。幸而孙中山先生重新还把此制度提出,列为五权之一。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概括材料一中美国政治的问题,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钱穆的观点。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二千石禄的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材料二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封建政治中处于一种独特的地位。它通过监察百官和向皇帝谏诤朝政得失来行使职权,因而是封建国家机器的调节器。但是,在封建君主专制下,监察制度的兴废和成效,取决于皇帝的品质意志及皇权的强弱。秦汉时期,监察往往与行政、司法、军事及宫廷服务交织一起。晋代御史职权也很广泛,“自皇太子以下无所不纠。”唐代监察体制没有改掉历代监察官吏职权混杂的通病,使唐朝末年一部分监察官吏演变为地方军阀。到明代,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机构重叠,职权混淆,工作效率很差。

—林雅《中国封建监察制度及其得失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国家治理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2024-02-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随着利益集团的发展,美国国会、文官与利益集团的联合几乎是水到渠成,这就是著名的“铁三角”的出现。“铁三角”不仅代表美国政治势力组合的新变化,而且已处在“美国政府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的心脏位置”。在“铁三角”中,文官又处于一个极为有利的地位,以至于有人惊呼“在美国,与其说是政党政治,不如说是官僚政治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决策的主要活动场所”。

材料二:考试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制度,绵延千年,中间递有改革,积聚了不知多少人的聪明智力,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直到晚清,西方人还知——摘编自石庆环《英英文官制度的模式差异及其历史影响》采用此制度来弥缝他们政党选举制之偏陷。而我们却对以往考试制度不再重视,抑且不再留丝毫顾惜之余地,那真是一件怪事。好像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依然还只是我们独有的黑暗专制政治下面的一种愚民政策。幸而孙中山先生重新还把此制度提出,列为五权之一。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概括材料一中美国政治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钱穆的观点并评析。
2024-01-1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官制度的发展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很少受到外来的影响。中国文官制度的主宰和灵魂是皇帝,同时,文官机构又是支撑皇帝专制主义统治的重要支柱。中国自秦汉时起,便开始制订文官律。唐六典的出现,则是文官法成熟的标志。经过宋元至明清,以会典的形式为主,形成了文官法的独立体系。唐代文官制度中的制授、敕授、旨授和判补等影响了日本的近代文官制度。13世纪末以来,马可·波罗、利玛窦等人也介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其中便包括文官制度。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

材料二  科举始于隋唐时期,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士子自幼习诵儒学经典,皆以科考为目标。到了清代,科举考试内容仍以四书五经为主。19世纪中后期,工矿企业大量出现,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逐步发展。20世纪初,清政府增设外务部、商部、学部、度支部、法部、邮传部等新机构。1905年,清政府颁布谕令,规定自次年起停止科举取士制度。1915年,民国政府公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等法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2)20世纪初,中国废除科举取士,推行新式教育体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试评析这一现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武三十年(1397年),翰林学士刘三吾(1313—1400年)等主持会试,录取了52名进士,都是南方人。一时间北方举子联名上疏,怀疑作为南方人的刘三吾偏袒其老乡。朱元璋大怒,命令侍读张信等12人重新阅卷,要求增录北方落第举子入仕。但复阅者均认定此前的评卷并无偏差,建议维持原录取结果不变。朱元璋更加生气,下令将张信等20余人处死,刘三吾等人发配戍边,又亲自策问、阅卷,录取了61名进士,全是北方人。明朝宣德二年(1427年)则干脆取消了对进士的统一录取,改按地域分配名额,南榜分配60%,北榜分配40%,后来又增设了中榜,改为南榜55%,北榜35%,中榜10%。这就是明朝著名的“南北榜”(亦称“春夏榜”)案,其实这并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科场弊案。

——摘编自张剑锋《用人为什么要五湖四海?》

材料二   科举“一切以程文为取留”,是注重公平与公正的考试制度,但科举并不仅仅是一种考试制度。科举与政治息息相关,多数政治家通过科场登上历史舞台。这就使得科举取士在注重考试公平的同时,还要注重政治上的公平。“南北榜”案并不仅仅是一场惩治科场舞弊案。

——摘编自王元林等《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博弈——洪武丁丑会试南北榜案重新解读》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南北榜”案最终结局进行评析。
7 . 宋代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主要由御史监察系统和谏官言谏系统组成。御史又称台官,宋之前,台官主要是对下纠察百官言行违失,谏官主要是对上纠正皇帝决策失误。

宋初,谏官沿袭唐制,隶属于中书、门下两省,宋仁宗下诏将原有的门下省改为谏院,这一措施标志着谏议机构开始脱离行政机关而独立运作。此时的谏院已然成为另一个最高监察机构,与御史台共同运作。需要指出的是,谏院的独立只是相对于各行政机关而言的,在专制皇权面前绝无独立之说。

宋代谏官职能有所扩大,宋真宗下诏:“官曹涉私、措置失宜、冤滥未伸,并仰谏官奏论。”这是谏官纠弹百官的法律依据,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台谏系统对外戚的抑制、对相权的制衡、对干政宦官的弹击、对武将的抑制,对巩固宋王朝之内政大有裨益。

——摘编自林晓炜《制度何以变迁》等


阅读材料,评析宋代谏官言谏制度的变化。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多角度分析,逻辑清晰,结构完整。
2023-01-12更新 | 24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监察范围宽泛,如汉初的《监御史九条》中,监察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非所当服者等。弹奏对象既可纠弹“官非其人”,也可议奏言“政非其理”。据统计,清代科道官共上奏疏687篇,其中弹劾之疏约占30%,言事之疏约占70%,许多事项实际上都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一般事务。中国古代的监察不仅“劾”,还有“举(荐)”,其功能是罚赏俱有。此外,古代监察在违法犯罪发生之前就介入“事前监察”。在帝国政体下,监察的独立只能是外在的、相对的,而依附皇权是内在的、绝对的。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

材料二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的核心是五权宪法,其中监察权独立的思想,是他继承了中国古代监察权独立和吸收了欧美议会监察权制衡思想溶合而成的。其主要思想是“权能分治”、“五权独立”从而将监察院独立于立法机关之外,避免立法权过大,影响监察权的功能和行政权的运转。同时,监察院仅对国民大会负责,总统无权干预监察院行使职权,而监察院有权对总统行使弹劾权。这样,“权能分治”的理论为监察权对总统行使提供了理论依据。

——《民国时期的监察制度评析》

材料三   新时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发展。中国的监察体制改革正逐渐步入深水区,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探索实践的困境。从斯大林开始,苏联监察体制逐渐失去效力,导致苏联出现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国的改革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从监察职能延伸、监察主体的合理构建、纪法与法法的衔接以及权力监督格局上进行路径创新,进一步提升国家腐败治理能力。

——摘编自聂应德、付扬《试论我国监察体制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监察权独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重视监察体制建设的意义。
2023-02-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官员考核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战国时期出现考核官员的“上计”制度,主要考核仓库存粮、垦田数、户口、赋税数及社会治安等内容。秦代的政绩考核更加完善,对各级官员都要考核,制定了《课律》等法令,以考课结果的优劣来决定对官员的赏罚黜陟。汉代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对官吏的考核,逐渐形成了两个方向的两个考绩系统制度。一是纵向的,即中央考核郡、国,郡、国考核县,县考核乡、里、亭,称为“上计”制度;二是横向的,即中央各部门的卿令,地方的郡、国、县的长官各课其掾吏属官,称为“考课”制度,考核结果作为升降赏罚的依据,考课由丞相和御史大夫两府主管。

——摘编自刘承《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较能体现宋朝官吏考课制度特点的,一为考课法,二为磨勘法。考课法,是指官员在任职期间的考评。每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神宗元丰年间,采取“四善三最”之法考核地方州守县令。“四善”是“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所称、恪勤匪懈”。“三最”是“狱讼无怨、催科不扰为治事之最;农桑垦殖,水利兴修为劝课之最;屏除奸盗,人获安处,振恤困穷,不致流移为抚养之最”。磨勘法在考课法的基础上形成,所有文武官员,凡经过三年和五年规定的年限,都可以申请叙迁。故当官只要任内不发生过错,到年限便可升迁,这就使许多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使考课实际上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摘编自赵玉霞《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述评》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至秦汉官员考核制度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代的官员考核制度。
2023-08-04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主要以察举、征辟方式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在察举、征辟之外还实行“任子”方式,这是世袭制在汉代的反映。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同时,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发表演说:“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1916年,他说:“吾今主张五权分立制以救三权鼎立之弊。”1924年,孙中山提出:“凡候选及任命人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须经中央考试,铨定资格者方可。”

——摘编自魏春明《论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影响》

材料三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发布,标志着现代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诞生。经过了20年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推行,政府相继出台了数十个与之相配套的《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使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了有法可依,国家行政机关人事制度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公务员制度建立了“公开、竞争、择优、平等”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逢进必考原则,公务员招考录用制度稳定运行。

——摘编自成业、于勇《经济发展中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选官制度相比,隋唐选官制度的进步性。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特点。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员选拔制度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