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局部)的对比,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       
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
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A.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B.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的升华D.英国选官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2024-03-02更新 | 115次组卷 | 36卷引用:课时3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必1-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 . 18-19世纪,英、法、德、美等西方国家相继通过法律确立了文官制度。这些法律规定职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或工会;不得兼任议员;不得公开发表政见,对政府任意批评;政府不能轻易地解除文官的职务,文官一直服务到退休为止。这些规定(     
A.避免了专制独裁的出现B.利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C.表明西方政党斗争激烈D.杜绝了国家政务官的昏庸与腐败
2024-02-2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考试选官是历史的进步,又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进步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官考试除另有法律规定外,分为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关于考试资格,凡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

文官高等考试分甄录试、初试、大试。

1)甄录试为笔试……甄录试落第者,不能参加初试。

2)初试。先笔试,后口试。……初试及第者,授以学习员证书,由国务总理咨送各官署学习2年,学习员学习期满时,由各该长官呈请大试。

3)大试。也是先笔试,后口试。考试科目为现行法令解释、设案之判断、草拟文牍。……第三次落第者,不得再考。文官普通考试的科目为国文、历史、地理、笔算、法学通论、经济学6门。……考试及格者,授以试补官证书,按照其等第的高下,依《文官任用法》叙补。

——据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整理

材料二   二战以来,西方传统文官制度体系中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官分途原则发生很大变化,逐渐呈现出相互交融的态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国家的文官试图打破“政治中立”的樊篱,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化倾向。随着政府所处环境以及文官制度核心价值观的变化,传统文官永业原则受到挑战。统治阶级为实现自己的阶级统治往往僭越制度的规范,典型的做法就是不经过考试任用的程序直接任免文官;另一方面,出于技术方面的考量,西方国家越来越倾向于将行政职位的一部分特别是高级职位向社会开放,不拘一格招揽优秀人才,这淡化了考试任用的制度刚性。

——摘编自秦勃《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官制度的嬗变与重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以来西方文官制度演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原因。
4 . 19世纪,美国总统杰斐逊宣扬“平民政治说”和“官职轮换说”。他认为政府工作很简单,任何理智正常的人都可以胜任,因此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就应该将政府职位授予本党人士。这种认知客观上(     
A.导致了政局不稳以及政治动荡B.造成政党间互相倾轧明争暗斗
C.有利于打破政府的贵族化传统D.保证了政府工作的连续稳定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中期以后,社会化大生产导致西方各国的政府主管事务的膨胀,除了管理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外,日益增加了对经济、文化教育等新的事务的管理。某些西方学者把这种变化称为政府从“消极防卫职能”向“积极发展职能”的转变。这一转变(       
A.广泛提升了公民的民主意识B.强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
C.成为文官制度改革的推动力D.导致各国政府殖民扩张加剧
2024-02-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53年,英国政府剥夺了东印度公司的用人权,要求通过考选来任命驻印度的官员。1870年,内阁颁布枢密院令,“一切文官职务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委员们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英国政府的这些做法旨在(     
A.提升国家治理水平B.实现政治与管理的结合
C.消除官僚腐败现象D.规范官员的选拔和任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文官制度下,官分两途。政务官,随选举胜负而进退,有任期;事务官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无过失常任制。但20世纪以后,日本大多数政务官是通过事务官职务进入政府的,特别是政府首脑,至1972年,日本出任首相的35人中,只有5人没有担任事务官经历。这一变化(     
A.推动了文官的政治化趋向B.迎合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
C.有效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D.文官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8 . 如表为1881—1943年英国文官人数(单位:人)统计表。这一变化说明,英国(     
年份18811901192219391943
人数50859116413317721387400710600
A.国家事务越来越复杂B.文官文化素质日趋下降
C.应加强对官员的考核D.政府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2024-01-2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以来,西欧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市民阶层的支持下,西欧各国君主先后建立了统一的、专制的中央集权政府。政府管辖范围的不断扩大,对政府功能提出新的要求:军事、行政、财务、司法等部门需要扩充,君主与议会的关系需要协调,地方贵族势力需要抑制,等等。于是一种新的政府结构逐渐形成,其中包含过去政府未曾有过的文官,他们由君主直接任命和指挥,依赖和效忠君主,直接对君主负责,协助君主进行统治。西方社会和政府变革一步步向纵深发展,文官阶层也随之发生巨变,以应对结构性的贪污腐败、周期性的政治震荡以及工作效率低下和人才的缺乏等问题。到19世纪中期,现代意义的文官系统在西方各国先后形成。

——摘编自林和生《文翁兴学的现代阐释——文翁兴学、科举制与现代西方文官制度》

材料二   在英美两国文官制度建立之前,英国政府对官吏的选拔,早期仍沿用封建时代承袭下来的“恩赐官职制”。政党政治出现后,新上台执政的政党都会把官职当作肥缺分发给本党党员,于是产生了“政党分赃制度”;美国建国初期,在官员选拔上实行“官员轮换制”,在政党制度出现以后,又开始盛行“政党分赃制”。这一时期英美两国政府选拔官员的做法,不仅缺少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而且缺少公平竞争机制,其结果是营私舞弊、卖官鬻爵、贪污腐败等现象盛行一时。

——摘编自石庆环、王铭《论英美两国文官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成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应对“营私舞弊““卖官鬻爵”“贪污腐败”等现象的措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美国商务部的一份年度报告中显示,从1854年到1915年间,社会人均每天工资增长了2.3倍,生活成本平均增长率为14.1%,1915年到1916年间增长16%。然而,在此期间,文官的工资未增反降,也没有增加任何补贴。造成美国文官工资问题的原因是当时(     
A.通货膨胀物价上涨B.官员贪污腐败严重
C.政党分肥制的实行D.社会对此缺乏认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