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7 道试题
1 . 1860年,英国议会成立文官录用调查委员会,对5年来文官制度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全面调查并总结经验教训,重新提出了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的建议。英国议会的这一做法(     
A.奠定了文官制度的理论基础B.消除了英国宪政体制的弊端
C.促使王权遭到了进一步削弱D.为文官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2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前,大选中获胜的政党会任命利益相关者担任一些官职,进行所谓的政治“分赃”, 而两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也使当时政府人员不断更替, 随之而来的便是工作效率下降、 决策迟疑以及政策连续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英国政府迫切需要进行一场改革。1853 年, 查理·屈威廉和斯坦福·诺斯科特作了一份被称之为“纲领性文件”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几条重要原则:文官分为两级,高级文官负责政策执行,低级文官处理日常事务;文官筛选录取的方式为公开考试, 高级文官的考试内容以“牛津和剑桥大学的课程为主”,因此低级文官晋升成为高级文官可谓少之又少; 文官的晋升与提拔依靠其政绩与勤奋程度;文官没有政治偏见。文官制度改革跨越数十年,最终以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制度才得以确立。

——摘编自王康旭《浅议十九世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积极影响。
3 . 20世纪80年代,英国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阁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同时期美国总统为了推进行政改革,往往利用政治任命官员,从而加强了对文官系统的控制。以上现象说明(     
A.文官选拔的公平机制不复存在B.文官政治中立原则受到冲击
C.英美政党的政治运行出现混乱D.文官群体政治权力不断膨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曾著有《风俗论》赞誉中国“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法国重农学派魁奈更认为“中国的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派,把文人奉为贵族”。一直到 1855年,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仍认为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包括罗马帝国)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中国有更多社会群体享有“竞争(文官)的自由”,且“没有操纵的提名,也没有可耻的党争”,有的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

——摘编自[英]汤因比等《展望二十一世纪西方文官制度》

材料二   李鸿章在1864年就批评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建议“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需专设一科取士”,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要求“停止八股试帖,推行经济六科,以育人才而御外侮”。……光绪二十四年诏令“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1905年清政府再有诏书“饬令各督抚设学堂,将俾全国之人,咸趋实学,以备任使……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据[日]宫崎市定《科举史》、[美]艾尔曼《晚期帝制中国的科举文化史》改编

材料三

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 门,但分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戌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根据朱有《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编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相关西方人士推崇科举制度的原因,论证科举制所具有的“(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在选拔和培养人才方面的新举措。结合所学,基于政治、文化角度,归纳影响近代科举制命运的外部因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国时期课程设置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在思想层面的时代意义。
2024-03-09更新 | 111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68年6月,英国文官事务委员提出报告,认为今日英国文官制度基本上还是诺斯科特---屈威廉报告的产物,建议文官中的专家和管理人员都应当更加职业化,对专家来说是要在管理方面接受较多的训练,并且有机会担负更重要的职务和得到更广泛的就职机会。该报告(       
A.主张将文官视作独立行政力量B.促使英国政府减少干预公共事务
C.重视根据能力和政绩提拔官员D.反映二战后英国社会变化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列宁曾说:“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由此可知,列宁(     
A.主张推翻资本主义制度B.指出了资本主义公务员制度的实质
C.意在揭露文官制的弊端D.全面否定西方的文官制度
7 . 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局部)的对比,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       
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
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A.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B.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的升华D.英国选官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2024-03-02更新 | 116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学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世纪,英国文官考试针对不同职位,设置不同的考试内容。如竞聘工程指挥部建筑绘图员职位的考生要参加16门侧重于工程类的考试,考试范围囊括了建筑业的绝大多数知识。由此可知,英国文官考试内容的设置(       
A.体现了政治中立的原则B.适应了实际管理需要
C.丰富了大学课程的内容D.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的经济走向垄断的阶段,加之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由竞争的经济进行干预、协调及必要的控制。新兴产业部门的兴起,就要求不断建立与此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城乡及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工作提到日常工作程序中来。面对当时的要求,旧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是不能适应的,文官制度开始确立和发展起来。

——摘编自杨明《论现代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与经济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尽管西方国家一战后党派斗争非常激烈,政府更迭十分频繁,但因文官不介入政党纷争,政治上保持中立,政党斗争的结局也就对文官没有什么影响,文官不与政府共进退。文官也不用担心政治风云变幻对自己地位产生威胁,有利于他们钻研业务,增强事业心。加上西方不少国家在战后纳入“劳动契约关系”,规定劳资之间的纠纷通过谈判解决,资方、国家向工人实行“让步政策”,给予他们较高福利和保障其就业等,这些都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政局稳定起了很大作用。

——摘编自李业盛《从西方文官制度看建立有我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积极作用。
10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材料一   (唐太宗)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二   (北宋)国初取进士,循唐故事,每岁多不过三十人。太宗初即位,天下已定有意于修文,特取一百九十人,自唐以来未之有也。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选举考三·举士》

材料三 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在西方国家政府中,政府部长等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对政策的正确与否负政治责任,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在政务官的领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政务官的任期制不同,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可任职到退休。同时,文官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摘自《选择性必修一》

材料四   在我们西方所有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归功于中国的科举制度。

——(美)艾伦·坎贝尔

材料五   汉承秦制,“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计簿”,御史大夫检查计簿所载数据的真伪,丞相府则据实以行奖惩,绩优者升迁。为了防止官吏弄虚作假,汉朝颁布了《上计律》、《功令》、《考功法》,其中规定了“上财物之计簿而欺谩不实”的行为为欺谩之罪,要承担刑事责任。对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吏,也要免职。唐代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考课的具体法规,明确规定考核标准,即“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指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是针对各个职位的具体工作而规定的具体要求,偏重在职才能的考察。各部门长官在对其下属进行初考后,考核结果要“悬于本司、本州之门三日”。

——摘编自刘守芬等《对中国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历史考察》

(1)按照要求,完成表格。
时间

先秦时期

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
制度

世官制

B

九品中正制

D

标准

A

德才

C

E

(2)材料一中唐太宗“喜”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3)结合所学,分析出现材料二状况的原因。
(4)依据材料,归纳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看法。
2024-02-26更新 | 5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