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1 . 【文官制度与人才选拔】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的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18世纪初,为了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世纪50年代,霍布斯等人的平等自由思想在英国备受关注,对选官理念有长远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和专业化,1854年,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作战,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严重,加剧了人们对政府官员管理能力的强烈不满。随后英国相继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以及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据统计,1931—1948年,取录各类考试及格人员近300万人。

——摘编自姬丽萍《民国时期公务员(文官)考铨制度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相同之处。
2024-05-0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55年5月,英国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1855-1869年,从应试的文官候选人中共淘汰下来8169人,主要是因为文化程度太低或能力过差。这一做法(     
A.标志着文官制度正式确立B.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C.提高了工业资产阶级地位D.克服了两党轮流执政弊端
3 . 下表是西方学者对文官制度的看法。由此可知两位学者主张(     
看法出处
如果建立政治(指狭义的竞选模式下的政党政治)控制行政的管理模式,行政就是低效率的。因为行政有其特定的领域,如技术的和科学信息的收集以及纯粹行政或人事管理。
如果要提高行政工作效率,行政人员也必须由那些在技术上有能力和长期任职的专家——官僚——来担任。尽管官僚从属于他们的政治主管,但主管并不能够直接干预官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完成其应完成的具体工作。
[美]弗兰克·约翰逊·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一个对政府的研究》(1900年)
[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1921~1922)
A.文职官员与政党利益要保持一致B.反对政党控制维护社会稳定
C.行政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技术能力D.完善文官制度提高行政效率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材料一   西方国家对于中国考试制度予以适应性改造,并添加了许多现代元素,使之逐渐发展成为当今通行世界的文官制度。考试内容灵活多样,兼顾通才与专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建立了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可以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以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在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中,功绩制是重要原则,公开考试与择优录取,都是这项制度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功绩制原则的确立,克服了西方传统的恩封制与“政党分肥制”带来的种种弊端,打破了论资排辈的晋升法则,代之以资历年限、升级考试成绩、年终考核成绩各种因素综合考查的办法,使西方文官从录用到升迁都相对公开公平。

——摘编自李永强、马慧玥《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在英国,国家试图对文官队伍加强政治上的控制,撒切尔夫人更是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文官的政治中立原则被其所摒弃。美国总统为了推进行政改革的进程,往往利用政治任命官员,从而加强了对文官系统的控制。在澳大利亚,政治家与官僚之间及官僚内部的权利再分配,强化了对文官的政府控制。在日本,绝大部分政务官是通过事务官进入政府,特别是政府首脑,大多数都有过从事事务官的职业经历。至1972年,日本20世纪出任首相的35人中,只有5人没有担任事务官或军官,因此,有人认为日本是文官收买了政党和政府。

——摘编自秦勃《两官分途:西方文官制度一个基本原则的生成与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对中国考试制度进行改造的表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文官制度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70年英国枢密院命令规定,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担任任何行政职务。此后,常务次官以下官员都由考试录用。该规定(     
A.保证了选官制度的公平公正性B.消除了政党分肥制的弊端
C.利于扩大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D.有利于政府行政效能提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总是殚精竭虑地寻求最理想的文官选拔制度,以此来给统治集团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在此背景下,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了军功爵制;持续稳定的大一统两汉实行了察举制;分裂割据时代的魏晋南北朝实行了有利于世族门阀的九品中正制;繁荣统一的隋唐王朝出现了科举制度;“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朝廷鉴于军阀割据势力的猖獗,努力发展文官政治,扩大科举取士,科举士人逐渐在政府中占优势;北宋以后科举制度的充分成熟使世袭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级在中国历史上基本消失。

——摘编自周少元、程雁雷《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嬗变与利弊》

材料二   18世纪初,在英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政府任用官吏一直实行的“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肥制”。这两种任用官吏制度的推行,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社会后果:政治腐败,结帮拉派,冗员充斥,效率低下,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为此,英、美两国借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先后于1853年和1883年对本国的人事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以“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为重要原则的文官制度,并成立了专门负责考试事宜的政府机构。此后,考试录用制度很快在西方各国得到推广。

——摘编自陈太福《西方文官考试录用制度述评》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演变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英美官员录用的新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确立的原因。
2024-01-01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北专用)
7 . 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两官分途,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现代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强调政务官的所谓政治化和事务官的所谓职业化,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职官体系,相互之间不能转任。这一区别是基于中西不同的(       
A.政党制度B.文化传统C.国家结构D.经济结构
2023-12-26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东南卷)
8 .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政党利益在文官任命中占据了首要地位。1830—1834年,担任英国海军大臣的詹姆士·格雷厄姆曾在本部门内打破政党界限,按能力任命文官,结果遭到本党成员的攻击,同时受到财政部负责文官任命事务的秘书的谴责。这表明(       
A.政党制度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B.政治弊端凸显文官改革的必要性
C.政党分肥制推动了文官制度改革D.议会改革推动了文官制度的确立
2023-12-2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东南卷)
9 . 美国文官制度建立后,历任美国总统仍会受到种种压力,自觉或不自觉地要酬谢其支持者,任命一些照顾性官员。有些总统往往故意保留许多肥缺,不急于补充,以此作为获得支持的筹码。这说明美国(       
A.文官阶层逐渐抛弃中立原则B.政党分肥制的影响依然存在
C.总统权力受到文官制度制约D.文官系统冲击分权制衡体制
10 . 历史阐释

16-19世纪上半期三大洲重大历史事件简表(部分)


欧洲亚洲美洲
16世纪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九十五条论纲》发布;《至尊法案》颁布;法语成为法国官方语言;官职恩赐制盛行。八股取士;明朝内阁票拟制度化;乡约逐渐改为宣讲“六谕”;玉米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葡萄牙人获得澳门租住权。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
17世纪《权利法案》被接受;《战争与和平法》出版;凡尔赛宫修建。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中俄《尼布楚条约》;日本锁国加强。“五月花号”到达北美;墨西哥爆发黄热病。
18世纪珍妮机被发明;法国大革命爆发。军机处设立;《大清律例》制定;马戛尔尼使团来华。1787年宪法颁布;政党分肥制形成;海地爆发起义。
19世纪上半期《拿破仑法典》颁布;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维也纳体系形成。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西属拉丁美洲独立;门罗宣言。
从上表中任选三个事件,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事件,论题明确,事件要有关联性,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