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的文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局部)的对比,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       
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
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A.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B.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的升华D.英国选官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2024-03-02更新 | 117次组卷 | 36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东北师大连山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英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以“恩赐官职制”为主,1855 年和1870 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美国文官法》规定: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接受金钱与其他贵重物品。英美文官制度改革(     
A.完善了英美的政党制度B.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有利于英美政治运行的稳定D.削弱并杜绝了英美政府的腐败
2023-12-08更新 | 328次组卷 | 64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东北师大连山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美国第七任总统杰克逊(1828—1835年在任)上台后,曾放言:任何理智正常的人都可以胜任政府工作,因此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就应该将政府职位授予本党或帮助竞选的工作人员。这一言论(     
A.强调了政党分肥的合理性B.意在加强执政党内部团结
C.违背文官竞选的根本原则D.受到中国恩荫制度的启发
4 .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     
A.保证了政府公共行政的稳定性B.缓和了美国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
C.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工作效率D.有效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西方官员选拔与管理】

材料一   明朝中叶,官僚集团日趋腐化,人浮于事,遇事互相推诿,行政效率低下,政务废弛现象十分严重。为改变这种状况,万历元年(1573年),刚执政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考成法改革。新法规定;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订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完成事项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注销,未完成事项必须向内阁如实申报,否则论罪。六科可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治罪,内阁则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考成法对于政务废弛、统治日陷瘫痪的明王朝来说,不失为一剂救时良药。但借助政治高压阻止官僚集团腐化的行为也激化了官僚集团内部的矛盾,故考成法在张居正死后即被废除。

——摘编自《张居正的考成法》

材料二   18701986年英国文官人数变化情况

年份文官人数年份文官人效
1871538741922317721
1881508391939387400
1891752411943710400
19011164131950684800
19111723521979732300
19141809001986594400

——摘自李春燕《撒切尔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居正的考成法改革。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文官人数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统治者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唐太宗称:“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朝廷注意培养官吏的法律素养,颁布有关为吏之道的律令,并在科举制中设立明法科考试,考查国家律令。唐政府还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除了监察御史的定期出巡,还派按察使、巡察使不定期分道巡察州县,如有官吏违法,即行纠弹。据统计,关于贪赃枉法犯罪规定具体犯罪的法律条文中,有一半涉及官吏职务。在以道德教化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唐代形成了“宽仁慎刑”的治国方针。唐代廉政建设机制颇有成效,推动了国家秩序的稳定。

——摘编自马晨光《惩治和预防相结合的唐代廉政机制》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文官廉政机制得到进一步强化。各国规定,行政活动必须公开、透明,以有利于监督机构有效监控。与此同时,从法律、制度上赋予社会公众、新闻媒体严格监督政府的权力。西方国家还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以此来稳定文官队伍,使其工作尽心尽职。西方国家通过高薪养廉,使文官普遍享受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少国家通过立法,促使官员同经济界完全脱钩,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减少了官员以权谋取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文官回避制度使各级官员难以结成营私舞弊的关系网。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也可防止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西方文官廉政机制不仅是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为更多的国家所借鉴。

——摘编自时聪《西方文官制度中的廉政机制及其借鉴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廉政机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方文官廉政机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西廉政机制的历史启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一方面废除“公荐”的合法性,防止学子、考官之间的朋党关系,另一方面开创了“糊名”“誊录”的方法。糊名,就是将考生的姓名盖上,阅卷官员无从得到考生信息,进而使得阅卷更加地公平;誊录,就是将考生的卷子进行统一的抄录,使主考官和学生之间无法利用笔迹建立不公平的阅卷关系。并创立“特奏名”,安抚贫寒学子以及老而无成和多试而不第者,为参与到科举中却没有收获的学子开设了新的入仕途径。另外,宋代还将殿试制度化,避免了因学子与当朝官员之间有特殊关系而影响科举的公平,并规定“殿试免黜落”,同时,对于科举录取的名额也进行了大幅度地增长。

——摘编自徐振宁《中国古代科举的发展阶段及其文化特征》

材料二   西方的文官制度效法的对象是明清科举制度,但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予以适应性改造。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从而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

——摘编自李永强、马慧玥《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完善科举考试制度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
8 . 19世纪英国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胜选政党将各种官职作为胜利的果实公开分给他们的支持者,所以每次执政党更替或内阁变迁都要引起政府人员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为避免这一现象,英国
A.通过议会改革扩大民主范围B.建立文官制度避免政党分肥
C.严密监察体系加强廉政建设D.确立议会核心实施法律监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的政党分肥制比英国还极端。1800年,托马斯杰斐逊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上台后就清洗了上届总统亚当斯卸任前几个小时突击任命的大批联邦党官员,换上了民主一共和党人。1829年上任的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奉行“战利品属于胜利者”的原则,上任后仅3个月就免去近千名官员,选拔了一批忠于自己的亲信担任政府要职。在他任职的8年内,先后撤换了约1/5的联邦政府官员。杰克逊的拥护者、纽约州参议员威廉马西竟无耻地辩解说:“在政治上要像在爱情和战争上一样公平,肥缺属于胜利者所有。”

——摘编自古燕《西方政治的稳定器——文官制度》

材料二 中国的考试制度传到西方,较集中的时间有两次。第一次是明末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回国后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第二次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人把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文献资料带回本国。据不完全统计,1570年至1870年的300年间,用英文出版的关于中国政治制度包括考试制度等方面的书籍有70多种。中国考试制度传入西方后,英国率先效仿,并于1855年建立了一种通过考试选拔文官的制度。

——摘编自房列曙《中国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美国政党分肥制的弊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英国建立文官制度的因素,并比较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科举制度的不同。
10 .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主政期间,利用高级文官的任用权,任用了大量政见相同的“自己人”,从而得以顺利地推行自己的改革措施。由此可见,英国的文官制度
A.提高了行政效率B.限制了首相权力
C.强化了廉政建设D.减少了党派政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