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1 . 《吕氏乡约》提出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四项原则,其中包括教子弟、教后生、事父兄、居家和睦、敬事长上等重要内容。乡约章程简明扼要,语言通俗易懂,其内容与家训著作相近,但更针对乡村基层社会。关于北宋乡约说法正确的是(     
A.是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的表现B.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
C.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D.朱熹是乡约的创造者
2 . 汉代的“春秋决狱”是指以儒家经义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犯罪的依据,并按儒家经义的精神解释和施用法律。这(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弥补了法律实践经验的不足
C.解决了当时各种司法问题D.反映了儒家思想地位的提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大明律的许多条文直接来自《唐律》……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各种新兴社会力量的兴起以及大量社会矛盾的出现,使得新生的《大明律》必须以“法”的本来面目出现,以规范各种社会势力激烈斗争的政治局面……清末薛允升曾在《唐明律合编》中对两部法典进行了研究后说:“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明律》又较《唐律》为重。”

——摘编自徐晓庄《〈大明律〉之特点琐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明朝立律侧重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2022-10-22更新 | 283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三立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时有疑狱曰: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匿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不当坐。董仲舒的做法体现了(     
A.法律制度的儒家化B.法律与功德的融合
C.血缘亲情逐渐弱化D.等级秩序日趋固化
2022-10-2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清朝乡约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乡约的演变实质上反映了     
A.官府取代了儒学士人的教化作用B.乡约被政府利用而具有法律效力
C.乡约、法律合流的儒法结合的特点D.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6 . 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订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在新中国成立后,移风易俗,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这都说明了(     
A.治国理念的改变B.道德教化的功能
C.治理模式走向成熟D.削弱了中央政府势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秦朝《法律答问》载:“甲盗窃不满一钱,前往乙家,乙没有察觉,问乙方如何论处?不应论罪。如系知情而不加捕拿,应罚一盾。甲盗钱用以买丝,把丝寄存在乙方处,乙收受了,但不了解盗窃的事,乙方如何论处?不应论罪。”上述规定旨在(     
A.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轻罪轻罚以减少偷盗行为
C.确保中央集权不受侵犯D.以立法手段维护社会秩序
8 . 中国古代历代法律中,除北周外其他朝代皆不禁止复仇,甚至认为“畏法不复仇,君子所不齿”。如《唐律》中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及夫,为人所杀,私和者,流二千里。其亲徒二年半。大功以下,递减一等。”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     
A.注重礼法结合B.过于细密严苛
C.形式灵活多变D.维护公平正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在孔子“宽猛相济”和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大德小刑”,德主刑辅。不准民间私自授律学和私家收徒讲授法律,禁止百姓抄写或刻印法典。因此,民间法律教育是一片空白,百姓不知法律条文,更谈不上知法用法。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北魏律规定,祖父母或父母年迈,家中又无成年子孙或期亲近属进行赡养,该罪犯可以依法暂时不执行所判徒、流、死刑,责成其回家尽孝,待为老人养老送终后,再执行原来的刑法。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等

材料二   美国的法律教化重视学校教育,采取情境模拟、案例教学、社区参与等方法,注重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同时将法律教化与公共文化设施相融合,许多城市能看到宪法广场、宪法公园、警察博物馆、犯罪博物馆等专题法律教化设施。民众随时可以接触和感受法治,将法律与个人的自由、权利紧密结合,增强法律在公众心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摘编自范沁芳《美国的法律教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法律意识,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相比美国在法律与教化方面的特点,并简析美国的法律与教化有何借鉴意义。
2022-10-1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贞观律》中规定对贪赃枉法重罪惩治,对于官员倚仗权势谋取利益,也严格禁止。唐高宗登基不久后,褚遂良买了属下一块田地,占了些许便宜,被监察官员上奏弹劾,最终背上了不当得利的罪名,不仅失去了宰相之位,还影响了大半辈子的清白声誉。据此可知,唐朝前期(     
A.专制集权加强B.法律严苛且轻罪重罚
C.依法从严治吏D.重视官员的道德素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