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1 . 明朝中后期,政府刊刻的日用类书籍摘引了许多古代贤达关于童蒙教育和四礼仪节方面的著述,如《司马温公家仪》《袁氏家范》等,使得“原来均属上层社会教育其子弟,维系家门及延续家风必采之道,如今亦见之于士民通用的民间日用类书籍中,以为四民共同参考使用”。明代政府这一做法(     
A.推动民间教化,利于基层治理B.旨在使儒学思想实现世俗化
C.降低法律效能,发挥名门作用D.体现了基层管理的礼法并用
2022-10-14更新 | 1454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律制度是随着国家的建立而相应产生的。最初在我国奴隶制时期,还处于礼法不分的阶段,法律也只能以不成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进入封建社会特别是唐朝时期,我国封建政治、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封建法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唐代法律,标志着中国封建法制臻于成熟和完备。封建法律的思想贯彻了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执行外儒而内法的封建法律政策。从战国李悝的《法经》,至清代的《大清律》,历代成文法典基本上都是刑法典,兼有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等方面的内容。皇帝发布的“令“诏”“谕,凌驾于法律之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同时,皇帝握有最高的司法权,一切重案、要案、疑案皆须皇帝裁决、批准,封建皇帝可以法外用刑,也可法外施恩,赦免任何罪犯。

       ——摘编自万安中《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嬗变及特征刍议》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在法律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等,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特别强调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在司法实践中,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

——摘编自哈罗德·J·伯尔曼贺卫方《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

材料三   20205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咸为新中国立法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是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汲取中华优秀法律文化精粹,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成果,整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海量民法规范,融合当代核心价值观于一体的保民权之圣经,图国治之大典,其地位之重要,内容之繁杂,体例之科学,结构之严谨,鲜有立法能与之比肩,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突出了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摘编自徐伟《民法典颁布实施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具有鲜明特色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我国编撰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3 . 明代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让百姓毋作非为,以《大明律》解释六谕,百姓若不遵守则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清朝乡约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常引《大清律例》。这反映了明末清初(     
A.乡约的道德教化功能减弱B.儒家思想开始在农村得到普及
C.社会秩序的发展日益混乱D.乡约被政府利用并与法律合流
2022-10-14更新 | 584次组卷 | 19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代三法司会审通常由大理寺提请或皇帝下诏启动,再通知刑部与都察院组织召开。会审时,先由锦衣卫押送犯人入场监问,监问结束后,报请三法司,正式审判程序就此开始。审理时,三法司审判官们要参照锦衣卫所给出的参语,经商议得出判决结果,并由刑部奏请皇帝做出最终裁决。这反映出明代三法司会审中(     
A.遵循皇权至上原则B.锦衣卫侵夺判决权力
C.刑部权力遭到削弱D.审判缺乏程序正义性
5 . 下列关于成文法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始于战国时期的子产“铸刑书”
B.罗马共和国晚期颁布了其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C.普通法系是以《法国民法典》为基础的世界法律体系
D.中世纪的《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6 . 颜钧在《箴言六章》评述道:“《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这表明《大明律例》(     
A.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B.礼治的作用大于法治
C.具有礼法结合的特点D.注重基层教化的作用
7 . 下表所示是秦律中部分条律的规定。由此可知,秦律(     
条律规定
《徭律》应役农民“不会”(不按期报到),要用荆条或竹板打脊背五十下,如果逃亡,还要加倍处罚
《戍律》被征发戍边的农民,还要从事筑城之类的劳动,如所筑城一年内有毁坏,“令戍者勉补缮城”
《屯表律》服役期满,归来的农民,而无文卷证明,即罚戍边四个月
A.体系较为完善B.律令过于严苛
C.维护等级秩序D.体现公平正义
8 . 如下表是先秦文献的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     
史料   出处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上》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中》
A.政治行为具有民主色彩B.当政者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C.儒家仁政思想渐入人心D.民本思想有着久远的历史
22-23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代《吕氏乡约》的核心精神有四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其中,德业相劝强调个人应该修身以提升道德,同时读书、治田、营家,改善家庭经济。过失相规,是针对个人所犯的错误,制定相应处罚措施。礼俗相交,规定了日常生活中乡人之间交往的系列规则。材料反映了该乡约(     )
A.以性恶论为基础来教化约束民众B.是中央集权弱化背景下的自治法
C.有教化、救济与公共治理的功能D.有效推动了乡民关系的和谐融洽
10 . 《唐律疏议》规定“谓公私债负,违契不偿,应牵掣者,皆告官司听断。若不告官司而强牵掣财务,若奴婢、畜产,过本契者,坐赃论。”这一规定(     
A.体现了政府适度干预经济B.颠覆了儒家传统义利观
C.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D.旨在限制民间借贷行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