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国联成立的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与安全”,但盟约对“侵略”和“侵略者”的涵义并未做出明确规定,也未规定制裁的具体措施。联合国的宗旨为:“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这一变化体现了(     
A.国际联盟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B.和平安全的维护机制日益完善
C.大国一致原则维护了世界和平D.国际法及正义的原则得到贯彻
2 . 1529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曾因谴责路德而获得“信仰保护者”之誉。但他通过打击教会特权和没收教会财产,取得了议会的大力支持和巨大的物质利益。在1532年的《首岁教捐法案》中削减了对罗马的财政支持;并在1533年的《上诉法案》削弱了罗马对英国的司法权。这些措施导致(     
A.罗马教会统治崩溃B.王权与教权矛盾由此激化
C.民族国家逐渐形成D.资产阶级利益得王权庇护
3 . 1874年,荷兰公使提出由该国出面在中国设立救生船队。李鸿章明确提出船只必须由中方管辖,其理由是沿海离岸十里均归本国管辖。次年,日舰到朝鲜沿海擅自测量海道而被朝鲜炮台轰击,日本公使森有礼向中国提出抗议,李鸿章予以驳斥,认为兵船测量他国海岸违反了万国公法。据此可知,李鸿章(       
A.具有运用国际法的意识B.遏止了列强侵略的势头
C.与列强争夺利权的决心D.形成以夷制夷斗争策略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教皇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晚清以来,现代“民族”观念逐渐被引入。梁启超认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他的民族主义既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强调了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认为“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最为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摘编自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近代民族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特点,并谈谈民族国家观念在当今的时代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法国政府将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7月14日定为国庆日,又要求将“自由、平等、博爱”三个词语镌刻在各个政府机构建筑的门楣上方,办公大楼人口也必须要悬挂国旗——三色旗。这些做法意在(     
A.推行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铲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社会影响
C.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新形式D.推动民主共和制度在法国建立
2022-11-16更新 | 425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