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14世纪之前"英国的上流社会人士讲法语,并以和法国联姻为荣"。百年战争过程中,英国民众普遍感觉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1399年英王享利四世登基时就用英语发表即位演说,1400年亨利六世创办了英语语法学校。这表明当时英国
A.与法国关系日益紧张B.国家和民族认同逐渐形成
C.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D.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021-02-02更新 | 1812次组卷 | 46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B.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
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D.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
2021-10-27更新 | 348次组卷 | 46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从维也纳会议召开到体系运转前期,大国的行为方式背离了传统的“权力政治”原则。大国在该体系中,并没有追求本国权力最大化,也没有经常利用他国的暂时脆弱;相反,大国做出了更多的退让,而没有选择通过战争或者武力威胁的方式来处理危机。该学者意在说明维也纳体系的特点是
A.大国主导、利益优先B.保持克制、寻求共识
C.集体安全、欧洲均势D.协调矛盾、强权政治
2020-09-22更新 | 1051次组卷 | 35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单元测试定心卷(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能力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促使其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
A.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B.说明教会的束缚已经完全被打破
C.民族语言的使用不利于国家认同D.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兴起与发展
2020-09-05更新 | 477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纲要下-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5 . 1927年,法国建议法美两国缔结永不相互交战的条约,但美国建议这个条约的签订国必须是广泛的,应先由法美英、德、意、日六国签署公约,然后再向所有的国家敞开和平的大门。最终,美、法等15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在巴黎签署了《非战公约》。《非战公约》的签订过程反映出
A.帝国主义间矛盾错综复杂B.美国试图提高国际联盟的作用
C.法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D.美国延续了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6 . 1870年11月,巴伐利亚与普鲁士签署条约,决定并入德意志帝国,但在帝国内部却有着特殊的地位。外交上,长期维持着自己的使馆,可以自主对外外交;经济上,享有很高的经济自主权;军事上,巴伐利亚的军队也由巴伐利亚军部自己管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B.有利于推动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C.巴伐利亚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D.巴伐利亚与普鲁士的地位一致
7 . 斯大林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他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下列战役中能够体现这一号召精神的是
①莫斯科战役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诺曼底登陆战役④攻克柏林的战役
A.①②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②
8 . 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  )
◎日军:炸毁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占领沈阳。
◎共产党: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政府: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奋勇抵抗。
◎民众:东北各族人民相继组织义勇军,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
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

9 .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这一破坏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这两次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相似的意义。不过,它们也存在着重大差别,这些差别对当今的国际舞台有着重要意义。比起先前的霍亨索伦王室和哈布斯堡王室,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欧洲和亚洲旧秩序的破坏要大得多。德国入侵占了整个欧洲大陆,日本人则侵占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但是,这两大帝国都是短命的。它们到1945年已不复存在,留下了两大包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的地区在内的权力真空。同任何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差不多,这两大权力真空的存在导致了冷战的爆发,使各交战国不能在1945年之后立即形成全面的和解。

两次大战战后时期的另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臣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加强形成了鲜明对照。20年内,欧洲诸幅员辽阔的帝国几乎全部消失。因此,战后不久全球两大著名的发展便是殖民地革命和冷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差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的原因。
10 . 1651年,英国《航海条例》规定: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这一规定导致的结果是
A.引发英荷战争,打败荷兰B.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C.打败法国,夺取其海外殖民地D.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