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法百年战争,英国战败并退守英格兰等岛屿,客观上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建构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战争也使英国民众普遍感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使英格兰人意识到他们的特性、统一性和共同的传统和历史”。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进行,原有的政治架构被打破,民族国家的建构成为历史的必然。1618—1648年,欧洲“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之间爆发“三十年战争”,战后签订的和约确立了缔约各方的“国家主权”,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建构。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阶级借用“民族”概念来整合国家,目的是通过消解封建君主的合法性基础,建立自己的统治。

——摘编自黄其松《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叙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进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指出卢梭为“消解封建君主合法性基础”所提出的主张。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清王朝被迫卷入西方所谓主权平等的国际体系中,西方民族国家思想迅速舶来并逐渐取代沿袭几千年的天下王朝观念。在“国将不国”的现实下,形塑一个西方式的强大的现代中国成为当务之急。1902年,梁启超首创“中华民族”一词,强调“民族”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而非血统种族概念。在此基础上,他把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和民族复兴的目标相结合,指出中国应加以根本改造,最终形成一个强大的现代的包含中国境内各民族的“中华民族”。浙考神墙750

——摘编自宋盼盼、周传斌《中华民族概念内涵的三次转换论析》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一词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列举20世纪前20年资产阶级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所采取的举措。

材料三   一战以后,源于欧洲的“民族国家”演化为“民族自决”原则,其首倡者为美国总统威尔逊。作为霸权更替的获胜者,美国可以借此削弱拥有大量殖民地的欧洲列强。然而,这一原则在一战结束后却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性的民族解放运动。由于各国一致奉行威尔逊原则,那些受压迫民族或未受国际承认的民族,自然会打着民族自决的名义,来争取其独立地位。

——摘编自田德文《国家转型视角下的欧洲民族国家研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性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的原因,指出这一时期印度为争取民族独立所作出的努力。
2023-11-25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率先创建了现代民族国家。一方面,民族国家产生了国家利益的概念,有着民族利己主义的特征,成为西方帝国主义的源头和帝国主义战争的策源地;另一方面,英国创建的民族国家又产生了一种与中世纪不同的现代民族意识;这种意识首要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人的尊严。它破坏了各种各样的地方主义、习惯和部族的力量,帮助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政权。它统一了市场,以及行政、税收和教育的制度。它攻击封建主义的实践以及帝国暴君的压迫,并宣布人民的主权以及所有的人民有权决定其自身的命运。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材料二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发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它推动中国人修正陈旧的国际观,使其一变原来的天下意识为现代意义上的世界意识,认为中国不过是世界普通的一员。它具有深刻的民族批判精神,把批判锋芒直指中国自身的问题,认为内部问题是危机加深的深层原因,把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当作自强的出路。

——摘编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3)据材料一、二,分析中英民族主义内涵的异同。
2023-11-2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变化】

材料一   13世纪,欧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已经存在,此时,国家主权的概念尚未出现,但民族国家已在孕育和形成之中。到了中世纪末期,欧洲出现了向民族国家过渡的大趋势,其标志则是专制王权的建立。从现代化的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而最先从西欧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在其他地区传播开来,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形成的巨大推动力从根本上唤醒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意识,从而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普遍形成。

——摘编自刘成《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来,由于殖民地独立后的人员“返流”,为战后重建招收“客工”,接收各类难民和欧洲共同体内人员自由流动等原因,欧洲各国的移民数量不断增加。欧洲原本相对单一的民族国家因此出现了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治理形态上的变化在欧洲国家也体现得非常充分。欧盟已经建成统一市场和关税同盟,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通过《申根协定》取消国境限制;在政治、外交、财政、社会等领域中,欧盟国家的合作也日益紧密。这样,原来属于民族国家控制的主权事务,很多都要在欧盟层面上进行合作与协调。

——摘编自田德文《国家转型视角下的欧洲民族国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以后欧洲民族国家变化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民族国家的出现是受到内、外两方面原因的推动。从内部看,在欧洲近代社会大规模转型、原有的国家功能受到挑战后,新的社会力量和知识分子开始反抗传统的宗教文化,并致力于形成自身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从外部看,由于欧洲各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国家间存在天然的竞争,而发展现代经济,无疑是在竞争中获胜的重要筹码。因此,谁要想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落后,就必须尽快地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

——杨解朴《从文化共同体到后古典民族国家:德国民族国家演进浅析》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西方殖民主义的冲击下,传统中国基于儒家文化之上的王朝国家观念被完全突破。以梁启超,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大背景下,试图重新建立对于现代中国的理解,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辛亥革命的意义则在于,它不仅在形式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更在于它从社会制度和观念文化层面,实现了中国人国家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初步转型,并由此开启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从辛亥革命开始,民族国家的建构始终是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主题。

——孙军《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积极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英、法、美、德等15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了《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以各自人民的名义郑重宣布,它们斥责为解决国际争端而诉诸战争,并放弃将战争作为彼此关系中的国家政策工具。各缔约国同意,除非通过和平手段,否则不得寻求解决或解决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任何性质或起因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非战公约》并未给各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整个20年代各国之间的摩擦不断,法国一直苦于寻求自身的安全保障,首倡非战公约。美国也是非战公约签订的实际主导者,其真实用意则是“体面的孤立”。公约中各缔约国同意放弃将战争作为彼此关系中的国家政策工具。但公约没有规定集体执行该公约义务的办法,更为严重的是,当时主要大国甚至那些倡导国都对公约做了有利于自己的变通和保留。二战的事实也构成了对非战的巨大讽刺。而从二战后纽伦堡审判的整个过程来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使得审判有法可依,有理为据。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建立和对战犯的审判,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对国际战争罪犯进行的审判,对国际法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摘编自王立桩《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非战公约》出台的背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非战公约》“并未给各国带来安全”的原因。
2023-11-1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东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英、法、美、德等15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了《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以各自人民的名义郑重宣布,它们斥责为解决国际争端而诉诸战争,并放弃将战争作为彼此关系中的国家政策工具。各缔约国同意,除非通过和平手段,否则不得寻求解决或解决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任何性质或起因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非战公约》并未给各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整个20年代各国之间的摩擦不断,法国一直苦于寻求自身的安全保障,首倡非战公约。美国也是非战公约签订的实际主导者,其真实用意则是“体面的孤立”。公约中各缔约国同意放弃将战争作为彼此关系中的国家政策工具。但公约没有规定集体执行该公约义务的办法,更为严重的是,当时主要大国甚至那些倡导国都对公约做了有利于自己的变通和保留。二战的事实也构成了对非战的巨大讽刺。而从二战后纽伦堡审判的整个过程来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使得审判有法可依,有理为据。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建立和对战犯的审判,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对国际战争罪犯进行的审判,对国际法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摘编自王立桩《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1)据材料一,概括《非战公约》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其出台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20、30年代《非战公约》“并未给各国带来安全”的原因。概述二战后国际法实施运用的新发展及其局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率先创建了现代民族国家。一方面,民族国家产生了国家利益的概念,有着民族利己主义的特征,成为西方帝国主义的源头和帝国主义战争的策源地;另一方面,英国创建的民族国家又产生了一种与中世纪不同的现代民族意识;这种意识首要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人的尊严。它破坏了各种各样的地方主义、习惯和部族的力量,帮助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政权。它统一了市场,以及行政、税收和教育的制度。它攻击封建主义的实践以及帝国暴君的压迫,并宣布人民的主权以及所有的人民有权决定其自身的命运。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材料二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发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它推动中国人修正陈旧的国际观,使其一变原来的天下意识为现代意义上的世界意识,认为中国不过是世界普通的一员。它具有深刻的民族批判精神,把批判锋芒直指中国自身的问题,认为内部问题是危机加深的深层原因,把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当作自强的出路。

——摘编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3)据材料一、二,分析中英民族主义内涵的异同。
2023-06-05更新 | 344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清末民初,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

其特征有: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第二阶段,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 义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民族主义 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第三阶段,“九 ·一八”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其特征为: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 国内各个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结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郑大华《“民族主义”、“近代民族主义”及思想渊源》

材料二   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法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 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湖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

——罗富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第三阶段的新发展。简述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性并说明近代欧洲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
2023-04-28更新 | 28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法治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查士丁尼皇帝统治时期(527——565年)被认为是拜占庭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为总结古罗马的统治经验,特成立罗马法编纂委员会,由法学家特里波尼安领导。编纂的所有法律文献统称《罗马民法大全》,这部法律肯定皇帝的专制权力,把皇权视为至高无上。

——吴于廑等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随着新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法国遂成为复兴研究罗马法的中心,这一转移使罗马法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自由、平等”之大旗,以自然法理论为武器,同中世纪以来占据统治地位之神学政治论相抗衡。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保住大革命胜利果实,在拿破仑直接领导下,《法国民法典》终于诞生了。

——摘编自邓慧、袁古洁《理性法典化运动背景之探讨及其借鉴》

材料三   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等。

——摘编自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1)阅读材料一指出《罗马民法大全》包含的法律文献,并结合所学概括该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
(2)结合所学指出《法国民法典》颁布的时间,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法典“终于诞生了”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基本理念,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战争与和平法》的历史地位。
2022-11-1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法的奠基人格劳秀斯生活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16世纪,“王权依靠市民摧毁了封建贵族的权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清晰的近代国家概念逐渐完备,其结果是国家的权力而不是个人的权力被当作政府的基础。17世纪的荷兰是海上强国,为了和葡萄牙、西班牙、英国争夺海上霸权,需要提出有利于自己的国际法理论。这一时期,欧洲大陆发生了“三十年战争”,许多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混战,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战争中国际法规的思考。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二战之后,国际法发展到现代阶段。《联合国宪章》作为联合国的组织法和现代国际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被普遍当作国际社会的“宪法”。《联合国宪章》把国家使用武力的权力严格限定在“自卫”范围之内,确立了“禁止使用武力和武力相威胁原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创立后,也催生了相关的国际经济法规,为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发展创造了契机。随着人权问题的国际化和普遍化,以及核战争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个人的利益和人类整体利益也在国际法中得到了更多的体现。

——摘编自王军杰《二战后的国际法及其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法诞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