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进一步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   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一文中,最早使用了“中国民族”一词,在同年发表的《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他又率先向国人介绍了“民族主义”这个新名词。他认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他的民族主义既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强调了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由梁启超最早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表示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之观念,到五四运动前后,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采用,而九一八事变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刺激,激化了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从而使“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最终形成并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

——摘编自郑大华《近代“中华民族复兴”之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何进步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2 . 维也纳体系揭开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它就解决国际争端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但维也纳体系外衣下列强外交的实质逻辑,也是国际社会存在系统性压迫和恒久冲突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维也纳体系的叙述,正确的(       
①无法真正解决国际争端                                   ②创立并确认了集体制裁的基本原则
③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                         ④它的建立与拿破仑帝国灭亡有关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3 . 1945年以来,国际法出现了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许多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以下原因正确的是(     
A.新兴民族国家加入国际社会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D.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法的主导者
2023-11-3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日益明朗的国界意识、对土地性质的重新认识以及新君主们对世俗利益的强调,促使诸多学者不再偏执于世界国家的理想建构,而开始在万民法之外寻求一种适用于国家关系的国际法,通过建构相关规则制度,协调新兴国家间的权力分配。在上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特别是以格劳秀斯为代表的学者的构筑下,近代国际法应运而生已是理所当然的了……伴随着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摘编自何佳馨、李明倩《法律文明史》、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二   到二战之后,国际法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一批国际法新分支陆续形成……国际法体系从主权优先到人权优先从同意导向到强制导向以及从整体性到分散性的转变日趋明显……中国与战后国际法体系的互动始终是双向的,在国际法体系对中国的发展与崛起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中国也以自身的能力和方式塑造着国际法体系。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以来国际法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法的新变化。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公元后的前两个世纪之中,富有的罗马人为自己重新塑造出和平的形象,并将这一时期称作“罗马和平”。良好的管理、独特的法律让国家变得高效、安全和富有,罗马完善的道路系统等公共设施建设让它的臣民过上了更舒适的生活,贸易蓬勃发展起来。罗马与各行省通过道路连接起来……市场和货币遍及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一些大城市吸引了很多人口涌入,热闹非凡,充满了盛大的场面和仪式。据估算,在公元12世纪,被并入罗马帝国的地区,其人均消费量通常会增加约50%。

——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1820年—1949年,发生了大约300次伤亡惨重的战事,其中包括南北战争、欧洲人的殖民征服、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不同规模的致命冲突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约1.6%,也就是说,这一比例是依靠采集狩猎生存的石器时代人类暴力死亡率的1/10,且死亡人数并没有随着人口总数的增长而出现相同比例的增长,这就意味着,从19世纪初开始,人类变得不那么好战了。争吵不休的领袖们逐渐不再把杀戮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

——刘易斯·弗莱·理查德森《致命争吵的统计数据》

材料三   康熙末年以来摊丁入亩表(节录)。

省区实行时间实行形式摊征科则
广东康熙五十五年(1716)户部议准各州县按地亩分摊,地多摊多每地银一两摊丁银一钱六厘四毫有奇
四川康熙末年各州县分别均摊,不论地亩多少,摊派一致每粮五升二合至四石六斗不等,摊一丁
直隶雍正二年(1724全省通筹计摊每地银一两摊丁银二钱七厘有奇
山东雍正四年(1726全省通筹计摊每地银一两摊丁银一钱一分五厘零
湖北雍正七年(1729全省通筹计摊每地银一两摊丁银一钱二分九厘有奇
盛京道光二十一年(1841全区通筹计摊缺载
山西雍正九年(1731)开始试办,至光绪五年(1879)最后完成各州县分别均摊每粮一石摊丁银一分八厘不等,或每地银一两摊丁银一钱四分七厘不等

注:清代对田赋大体折银征收,称为地银。丁银即确定纳税丁额后摊入地亩的人头税。

——摘编自郭松义《论“摊丁入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罗马让臣民过上更舒适生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的史实说明,为什么“领袖们逐渐不再把杀戮作为解决争端的方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摊丁入亩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023-11-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

材料一   1415世纪,大西洋沿岸的经济开始活跃,并引起系列社会变化。以英国为例,玫瑰战争从根本上削弱了封建势力,实现了国内政治的统一,伦敦成为国内统一市场的中心,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通用。1485年开始的都铎王朝非常注意强化王权势力,这些都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从1337年到1453年,英法爆发了百年战争,战争强化了正在生长的民族意识,也使两国疆界逐渐明确,由此诞生了最初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钱乘旦《欧洲文明:民族的融合与冲突》

材料二   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的扩张使德意志民族的地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在全德高涨,要求民族团结、反对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情感,上升为政治民族主义。德国统一后,灿烂辉煌的物质繁荣和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使德意志民族优越感不断膨胀,威廉二世推行“世界政策”并加紧扩军备战。最终,之前反对民族分裂、渴望祖国统一、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理性意识,开始一步步向极端民族主义发展。

——摘编自葛丽《德意志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变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对德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3-11-2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英国是世界近代史上重要国家之一、也是近代世界主要的中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欧,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是无人知晓的。相反,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的居民,最后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中世纪晚期,三个方面的发展逐渐改变了忠诚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个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这些发展为民族主义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出兵入侵英格兰,并占领之,被贤人会议推举为国王,建立了诺曼王朝。威廉死后,几任国王与世俗贵族的关系逐渐恶化,多数贵族恢复了法律裁判权。为此,国王与贵族达成妥协,即国王应尊重原有的盎格鲁——撒克逊习惯法,承认以州为据点主宰地方法院的行政司法长官的裁判权,但为了防止他们不适当的扩大权力,国王有权发布令状,并以令状作为所有官司在开审前必须得到的文件,无令状则无法开审。

——据陈方正《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等整理

材料三   在无数次胜仗的催生及工业革命的助推下,英镑要迫切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把世界经济推向英镑时代。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在法律上承认了把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规定了每英镑的含金量……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使英国在世界各地的经济“侵略”变得更加便捷。

——摘编自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西欧民众对“忠于国家”认识的变化,并概括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英国诺曼王朝在司法上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的原因和特点,并写出该体系的影响?
23-24高三上·湖北·期中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4世纪,古登堡发明设计了一种带有螺丝机械装置的平压印刷机。他运用这些技术印刷《圣经》和《诗篇》。印刷术获得了迅速的成功。1476年,希腊文本在伦巴第印刷;1500年,“罗马体”和“斜体”文字在威尼斯流行起来,与莱茵兰的“哥特体”形成竞争并逐渐取而代之。人们可以得到未被删节的文本,这些文本也不再掺杂原先不可避免地附带着的经院式、教规式的注解。人们现在有了可供沉思的《圣经》,尽管在其页边还存留着源于无知的错误。德语版《圣经》的编辑成书是在1466年,意大利语版在1471年,荷兰语版在1477年,卡斯提尔语版在1485年,而法语版则是在1487年。中世纪的文盲因此得以在每一个知识的源泉中畅饮。

——摘编自福西耶《剑桥插图中世纪史(1250—152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世纪末欧洲印刷业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5世纪欧洲印刷业发展的影响。
2023-11-18更新 | 8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近代,国际法形成并得到发展;20世纪,其范围和作用都有了进一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格劳秀斯认为)……根据一般原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

——摘自高中历史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学思之窗”

材料二   (国际联盟)……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和安全……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的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

——《国际联盟盟约》(1919628日)


(1)写出格劳秀斯所著的奠定国际法基础的书名。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格劳秀斯的观点。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国际联盟盟约》对战争态度的新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302年法国三级会议
召开
法国三级会议召开,标志着等级君主制出现,国王获得行政权和军事权,议会获得财税审批权,国家的权力得到承认。
1532年马基雅维利
出版《君主论》
人文主义者马基雅维利发表《君主论》,较为完整地阐述了他的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对意大利长期战争分裂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实现意大利的统一的方案——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
1534年英国通过
《至尊法案》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主张世俗王权高于教权。
1762年卢梭出版
《社会契约论》
卢梭出版《社会契约论》,主张人民是国家真正的主人,“主权在民”而不是“朕即国家”,如果政府不合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推翻它。
1789年法国颁布
《人权宣言》
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最终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8世纪左右,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席卷欧洲大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纷纷涌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两个阶段,并分别说明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