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1960年5月,毛泽东表示:“我们不感到英国对我们是个威胁,也不认为法国对我们是个威胁。”1963年9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划分“两个中间地带”“一个是亚、非、拉,一个是欧洲”。这反映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确立B.中国政府积极拓展外交空间
C.中国已摒弃了意识形态斗争D.美苏两极格局优势地位变化
2 . 1964年1月中法正式建交,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这一事件当时被西方称为“外交核爆炸”,媒体形容中法建交是“在一块密不透风的铁板上撕开了一道裂缝”。这一重大外交事件(     
A.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使中国重返国际社会
C.带来与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D.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19年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变化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1950―1955年,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先后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
②1955―1969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建交高潮
③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美国、日本等,数量迅速增加,其中,大多数是发达国家
④1978-2019年,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1944年8月,毛泽东在《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中指电:“在双方互利的条件下,我们欢迎外国(来边区)投资和技术合作。”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筹备会上宣布:“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科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毛泽东意在
A.建立中国的新型外交B.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平稳建立
C.打击国民党残余势力D.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5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日本、加拿大、联邦德国、英国等与中国建交。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增加到111个。中国这些外交成就
A.得益于不结盟外交战略的推行B.体现了全方位外交政策
C.源于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D.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
6 . 20世纪5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不能由外部力量去发动少数民族内部的阶级斗争和改革。与少数民族建立良好关系,有少数民族干部,才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可见,邓小平
A.强调以稳妥的方式处理民族工作B.系统地阐释了民族区域自治理念
C.强调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性D.以民族团结作为政府工作的重心
7 . 1963年,印尼发起并举办新兴力量运动会,中国克服巨大阻力,派代表团参加。周恩来总理在贺电中说:“新兴力量运动会的召开,标志着新兴国家的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对国家体育事务的操纵和垄断的斗争中所取得的重大胜利。”由此可知,中国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     
A.全方位突破了美国的封锁B.加强了与亚非拉国家的团结
C.旨在改善周边的政治局势D.直接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兴起
2024-02-26更新 | 173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合体2024届高三2月入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图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柱状图。该词使用频率的减少反映出(     
A.中西意识形态领域矛盾缓和B.新中国的外交环境有所改善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共识D.中国逐渐摒弃“一边倒”方针
9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材料体现了中国
A.外交逐渐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B.赢得外交的主动权
C.外交政策赢得国际的普遍认同D.联合欧洲对抗美苏
10 . 《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戒修改,戒重订。”体现此既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
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