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议会通过了两项改造水路的立法。…为了拓展英国的海外运输,17世纪中期,英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航海条例和航海法案,禁止外国船只在英国沿海航行…。工业革命初期,英国运河运输兴旺起来。英国运河运输业的发展既得力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又受益于政府引导和扶持…。此外,国家还给运河运输业一定程度上的政策倾斜,如减免税收。但随着铁路的兴起,运河运输逐渐衰落下去。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材料二   随着近代交通的发展,清政府设立机构进行管理。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管理轮船、铁路和电邮。1907年邮传部下设船政司,专门管理水上交通。清末邮传部为了振兴航运业,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查各地航运业发展状况;制定注册章程,健全规章制度;以资金补助航运。此外,邮传部还制定内河航运计划,积极发展内河航运,采取措施反对垄断。为了对抗外国航运公司,成立中美轮船公司,开通国际航线。邮传部竭力维持中国航运业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水路运输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水路运输相较于近代英国的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19世纪的科学技术“大发明”不仅坚定了人类对自我能量和力量的现代化信念,而且标志着人类终于找到了改善和变革人类社会文明和人类自身文明的最新方式。一个最显著的证明是,近代欧洲的科技大发明与现代型大学,乃至整个现代教育体系的迅猛发展几乎是同时发生、互生互成的,而现代教育体系的生成正是现代社会得以持续高速发展的最为基本和充分的人力资源条件。从18世纪中期开始,先后涌现英国的瓦特发明蒸汽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德国的本茨发明内燃机,英国的法拉第发明电动发电机,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电话,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英国人麦克斯韦发现并证明电磁波,俄国人波波夫发明无线电发报机,等等。不到百年时间,大量新科技的发明和应用,为欧洲社会、继而很快也为新世界的文明进步装配了全新的“火车头”。

——摘编自万俊人《中国社会科学》

(1)依据材料,概括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科学技术发展对近代化的影响。
2024-04-0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是成也贸易败也贸易。由于岛国城邦的更迭,地理位置和体制,早期形态的城市是防御为主;但是城市本身跟随贸易和工商业自发生长,城市或者城邦的存亡更选并不影响人民的富足安定。不同于欧洲地缘城邦和自由贸易的社会模式,中国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隔绝,相对安宁的延续了几千年的血缘宗亲和封建帝制统治,城市布局一直遵循天圆地方、阴阳五行、尊卑有序的文化指导思想,反映在城市平面形态上就是主座居中,左右对称的轴线布局手法。在实际的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如山地、水乡,虽有一些变异,但也尽量遵循这一主导思想。

——摘编自张延生《中西古典理想城市的形态比较》

材料二   关于通商口岸城市形成中的传承与创新,费正清着重强调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另一批学者则认为中国城市发展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内部结构。建筑风格呈现中西合壁的特色,布局呈现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与近代化街道空间的结合。通商口岸城市选址时倾向于远离老城区之处,以环城道路代替封闭性城墙。从全国口岸城市来看,西北城市依山布局,江南城市临水设街,平原城市平缓开阔,沿海城市随海就势。城市出现工业区、工业居住区、物流区、集体住宅、商业区、行政区、娱乐区等新的功能分区,并不断向城市郊区或外围乡村扩展。

——摘编自《中国通商口岸城市平面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影响古代希腊罗马和古代中国城市布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的布局特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疫灾是人类灾害链网中的顶级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中国古代先民对疫病防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伤寒杂病论》《温疫论》等中国古代疫病防治的集大成之作对于古人战胜疫病起到了积极的技术支撑。统治阶级对疫病会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皇帝们一方面下诏罪己,另一方面采取措施:汉元帝“……募徙贫民,县次给食。”宋徽宗设置“安济坊”(也就是中国古代的医院),“宜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统治者重视疫情信息的上报与处理,还采取保护水源,改善城市卫生的必要措施从根本上加强对疫灾的治理,甚至于官员的政绩考核奖惩都与疫病防治挂钩。……明代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疗制度……有清一代在明代疫病治理方略的基础上,又有改进。

——摘编自《中国古代防疫措施探析》《中国古代防疫思想变迁》等


(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政府防治疫情的主要举措。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疫情防治的特点。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工业生产对劳动者提出了全新的技术和操作要求,而劳动者往往必须通过集中的、系统的专门教育和培训才能达到这些资格,于是近代职业技术教育应运而生。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作用的“洋务运动”,就是以购置西方战舰等军事设备、兴办新式军工企业为主的。最早兴办的技术学校是1866年的福州船政学堂。1904 ,清政府正式颁布实施《奏定学堂章程》,近代职业技术教育被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1922 年,当时的北洋政府颁布新学制,这一学制的最大特点是将职业教育融合到普通教育体系中,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余地。1946 ,全国有职业学校724所,是民国历史最高数,但尚不及当时普通中学在校生数的十分之一,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始终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1984年以来,经济体制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实施,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才需求基础。1985年,《中共中 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逐步建立一个从低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随着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全国兴办了大量的农业中学、职业中学。1996 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提出:建立、健全职业学校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为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加速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国家有关部门在这-时期顺应对外开放的大潮,加强了职业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并通过一系列合作项目的实施,引进了国际上一些成功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推动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摘编自孟广平《当代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3-02-03更新 | 221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育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后期,以纽约为代表的美国城市饱受公共卫生问题的困扰。各种环境污染为病原体创造了适宜的场所,乱丢垃圾为疾病媒介提供有利条件,而激增的城市人口增加了感染的概率。城市卫生防疫措施的滞后导致高死亡率,越来越多的居民强烈地意识到卫生防疫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系统的城市卫生改革主张。各种公民改革团体在寻求解决垃圾问题办法的同时,也将其视为消除城市罪恶、腐败和疫病努力的一部分。这种进步主义的改革精神坚信能够通过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来改变行为。各城市兴起了以公共卫生机构建设、环境治理和疫病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运动。城市公共卫生改革运动应用了当时被广泛接受的医学知识和新兴的科学技术。受英国环境卫生理念影响,19世纪40年代,美国城市的卫生意识开始觉醒,1894年,乔治·华林在纽约推行了一场街道卫生改革,使垃圾管理现代化,推行卫生教育,并将环卫工作转变为必要的城市服务,对美国城市的卫生状况产生了直接而持久的影响。华林唤起了美国公众对卫生科学的重视,在促进公众参与城市环境保护、提高市民城市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王丽敏《进步运动时代纽约城市环卫改革(1895-189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纽约城市环卫改革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纽约城市环卫改革产生的历史意义。
2024-02-05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辽宁专用)
7 . 历史上黄河曾经多次改道,给黄河两岸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黄河六次改道年表

次数时间概况
第一次公元前602暴雨冲毁堤坝,河水从东北方向流经山东西北部,再进入河北,从沧州入渤海
第二次公元11新莽时期政局不稳,河决后王莽为防止河水北流冲灌家乡,刻意放任,造成河水肆意泛滥,从滨县、利津入渤海
第三次公元1048战乱频繁,黄河年久失修,在河南濮阳东岸决口,向北流入卫河河道,从天津入海
第四次公元1128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掘开河堤,黄河自此分北流、南流入渤海、黄海
第五次公元1494右副都御史刘大夏筑太行堤以断北流,使黄河全河入淮
第六次公元1855河堤年久淤积增高,河床渐成地上悬河,遇洪水频发,防御不慎,即成决口,河水自利津入渤海

——据岑仲勉《黄河变迁史》改编

材料二   我国人民为防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王景治理黄河,成效显著,史称“王景治河,千年无恙”。唐宋时期疏于治理,致使黄河在整个淮河流域频繁摆动。元代,贾鲁创造性地采用“疏、浚、堵”并举的方法在黄河主汛期开工治河,有效化解了黄河水灾、漕运安全、盐场安全等三大问题。明代,经刘大夏、潘季驯治理后黄河灾害大为减少。清代靳辅继承了潘季驯的治黄思想,通过疏浚河道、坚筑河堤等举措,使黄河全部归入正流,南北运河畅通无阻。

——摘编自董永立、杨明《历代黄河及郑州段的治理概说》

(1)指出历史上黄河频繁改道泛滥的原因。
(2)探讨黄河治理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考古发现证实,春秋战国时代,从东亚经过南亚至西亚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存在。先秦至隋代以前,中国多是与西亚、中亚地区往来;南朝后期与波斯来往增多;唐宋元时期则以阿拉伯地区为多。陶瓷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主角,因此这条路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

——摘编自王喜成《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及其重要作用》

材料二: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18701913,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2024-05-2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胭脂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红色颜料,绘画、化妆品等方面都需要胭脂。红花可直接于纤维上染色而无需媒染剂,是制取胭脂的主要植物。红花在汉代从西域传入中原,北魏的《齐民要术》有专章记载红花的种植方法。此外,贾思勰还提到在当时种植红花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到了唐代,红花种植已经遍及全国各个地区。红花的栽培、制作工艺,历朝历代都极为重视。元代甚至设置了“红花局”“红花提举司”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摘编自王冬松《“红花”“胭脂”考》等

材料二   1519年,西班牙发现了原产于墨西哥的胭脂虫,用它制作的红色染料是欧洲人见过的最鲜艳、最浓的红色。于是,胭脂虫红成为欧洲主要的红色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西班牙人从垄断胭脂虫红贸易中赚取了巨额利润。16世纪,欧洲画家的调色板上也盛行胭脂虫红。17961820年,在墨西哥的年出口总量中,白银占75%,胭脂虫红占12%,蔗糖占3%。在当地的热带低地种植园里,西班牙人强迫非洲奴隶利用仙人掌养殖胭脂虫以提取色素。

——摘编自余玉霞《西方服装文化解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红花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胭脂虫红的生产销售带来的影响。
2024-05-20更新 | 502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辽宁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旧式城市并不是为工业化而设计和建立的,基本上是在过去的数百年间逐步形成的居住中心。如古埃及的城市大部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包括底比斯等等,一方面方便用水同时也注意设计时不受尼罗河泛滥的影响,把建筑建立在高地上,并根据城市早期的功能性进行了功能区域的划分,城市规划采用简单的棋盘格局,城市采用了中轴对称和具有权威的象征主体建筑的方法兴建。同样的情况也见于中亚地区的两河流域文明巴比伦城等,这些城市不但坐落在河流的旁边,而且还建造了庞大的水利灌溉系统和运河,并建立了用于防务的城墙,重要的建筑建立在高台上、城市布局也依然是规范的几何形式,非常规整。

材料二   从1811年开始,英国政府和伦敦市政府委托建筑家约翰·纳什主持伦敦的改建工程。设计了一系列新的商业和公共建筑,特别是利用新开拓的大道,把摄政王大街、公园大道连成两公里长的主要轴线,所有交叉路口都设计了广场,路旁罗列商店、银行和公共建筑,形成伦敦的新中心,同时利用这个规划设计把金融、商业的伦敦与高级住宅区相连、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上很出色的例子。

--摘编自王受之著《世界现代建筑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旧式城市与近代伦敦城规划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伦敦城市改建的影响。
昨日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