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中医的传承与发展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且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西医东渐,影响日大;中医则被质疑其科学性。在近代爆发的疫病中, 中医的束手无策暴露出其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落后。

——摘编自王晓翠《民国时期中西医论战研究》

材料二   近代前期,“求进步的中国人”坚信“要救国,只有学外国”。……知识精英们“以科学的名义”对中医的批判,最终酿成民国政府三次试图废除中医的行动。随着外国侵略进一步加剧,“传统力量”反而渐渐显现出真实价值,1920 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医与中国民族、身体、思想、文化系统的关联逐渐紧密。

——据皮国立《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等

(1)下列中医药成就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题)
A.成书于战国至清朝间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B.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成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C.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总结前代经验,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
D.明朝医药学家徐光启著成中药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知识精英对中医学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钱穆先生认为,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容受近代西方之科学文明,应该还能融化能开新”。以下选项中体现“能融化”的材料为(   )(双选题)
A.1901年江西中医学堂开办,教授的知识包括传统医学和西方的新知新事
B.2015年屠哟哟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分离了青蒿素,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C.2019年中医中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并受到热捧
D.改革开放以来,向西方学习西医管理模式,建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医药标准体系、施相关法律,推进中医和中药学规范化、制度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医和中药学发展的认识。
2024-02-28更新 | 2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2 . 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会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


(1)请将向下列选项与示意图中的区域相对应(填写圈号数字)

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 E._____ F._____
①《罗马民法大全》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唐律疏议》
④《拿破仑法典》            ⑤《工厂法》                 ⑥《社会保障法》
(2)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民法大全》中的一些精神,主要包括(     )(单选)   
①保护私有财产       ②崇尚法治精神       ③沿袭过往判例       ④实现人人平等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③④

(3)下列选项反映《唐律疏议》主要特点的有(     )(双选)
A.礼法结合B.乡约教化C.提倡理学D.宣扬孝道

(4)《工厂法》颁布的时代背景是(     )(双选)
A.价格革命的影响B.工人运动的出现
C.阶级结构的变化D.殖民体系的瓦解

(5)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该宪法颁布于(     )(单选)
A.1949年B.1954年C.1956年D.1978年

(6)综合上述内容并结合所学,谈谈对法律制度产生与发展的看法。
2024-01-17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金鸡纳树中的历史
2021年6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在青蒿素被发现和应用以前,奎宁是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它是从金鸡纳树皮分离出的生物碱。金鸡纳树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包括哥伦比亚、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某同学对其历史展开研究。

材料一   近代金鸡纳树及奎宁全球流动的时间表。

——整理自靳技科《从金鸡纳树的全球流动看资本主义全球扩展》

材料二   由于欧洲市场对奎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英、荷等欧洲国家开始有组织地收集和运输金鸡纳植物种子,从南美洲森林移到各殖民地植物园。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和英属印度西南部先后进行种植试验。19世纪末,南亚、东南亚金鸡纳种植园发展迅猛:1873年缅甸的种植超过2万株;1884年锡兰(今斯里兰卡)树皮产量几乎是印度和爪哇的两倍;荷属东印度的爪哇西部山区就有100多个种植园……

——整理自王林亚《改变世界的奎宁:全球环境史视野下人类对金鸡纳的认知、引种及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20年代,在西非海岸,欧洲军队死亡率为士兵48.3%,军官20.9%。到19世纪末,由于奎宁的大量使用,这一比例已降为7.6%5.3%

——[美]菲利普·科廷《白人的坟墓:想象与现实》

材料四   19世纪中叶,单就秘鲁而言,每年就有2.5万棵金鸡纳树被毁……1866年,锡兰就清理了10万英亩的森林,1862-1929年爪哇被砍伐的森林面积高达20万英亩。森林砍伐造成土壤流失加剧,为提高土壤肥力,欧洲进口大量化学肥料,这又造成土壤板结。

——[英]克莱门茨·马卡姆《秘鲁树皮:印度金鸡纳种植记录(1860-1880)》

(1)青蒿素是由屠呦呦团队受到中医药典籍《肘后备急方》启发后提取分离而来,以下属于中医药典籍的有(     )(双选)
A.《伤寒杂病论》B.《心血运动论》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

(2)下列属于同金鸡纳树一样由美洲走向世界的物种有(     )(双选)
A.甜高粱B.马铃薯C.咖啡D.辣椒

(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金鸡纳树全球流动的主要因素。
(4)根据材料一、二,在地图中用“”标注出19世纪末金鸡纳树分布的至少两处区域。

(5)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金鸡纳树的全球流动?
2024-01-12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饮食与社会生活。

在长期的人类文明演进中,食物为人类从事各类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人类文明的进步又不断丰富了食物的历史内涵。某教师布置了关于“饮食与社会生活”为主题的自主性学习任务,要求如下:

任务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食物的考古证据。


(1)将下列内容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写对应的数字)

A.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B.古巴比伦青铜器--手捧果篮图     C.古埃及挤牛奶壁画

(2)依据“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考古证据,可作为(     )(双选)
A.中国具有悠久农业生产历史的物证B.中国是稻谷作物发源地的物证
C.研究中国古代先民食物种类的物证D.研究古代食物加工技术的物证

任务二:收集有关食物的各类文献记载。

①“豆之为用也,油、腐而外,喂马溉田,耗用之数几与米等。”

②“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箇,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

③ “(番薯)皮色朱红,心脆多汁,广种耐瘠……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

④“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3)上述材料中能够反映食物加工的是(     )(单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如果要研究“番薯”的历史,可供推荐的中国古代文献是(     )(单选)
A.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B.宋朝-沈括《梦溪笔谈》
C.元朝-王祯《农书》D.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

任务三:历史专著研读。

下表是一本关于食物与饮食历史研究专著中的目录:

章节与章标题(时间范围)字母代码
第一章 学会烹制谷物                      (公元前2万—前300年)A
第二章 古代帝国的大小麦祭祀饮食 (公元前500—公元400年)B
第三章 南亚和东亚的佛教饮食        (公元前260—公元800年)C
第四章 中亚和西亚的伊斯兰饮食     (公元800—1650年)D
第五章 欧洲和美洲的基督教饮食     (公元100—1650年)E
第六章 近代饮食的前奏--欧洲北部   (公元1650—1800年)F
第七章 近代饮食--中等饮食的扩张   (公元1810—1920年)G
第八章 现代饮食--中等饮食的全球化(公元1920—2000年)H
(5)下列标题是该专著中某些章节中的子目标题,请依据示例,与部分章节标题完成一一配对:(单选)
示 例:(   G   )——工业化的食品生产        
(     )——从共和国到帝国 受希腊化文明影响的罗马饮食            
(     )——小麦面粉、即食肉品、牛奶、蔬果的全球化和烹饪的专业化     
(     )——约公元前1000年的全球饮食地图   
(     )——奥斯曼帝国的饮食
(6)依据章节与子目标题,谈谈哪些重要因素影响着人类饮食文化?
2024-01-11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交通建设与国家治理

交通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来重视交通建设,并取得了众多闻名世界的巨大成就。


               图一:秦朝道路示意图                                      图二:元朝驿路示意图


(1)上面两幅示意图中“☆”标志分别代表哪个古代全国道路交通中心城市?
图一:________;(单选)图二:________。(单选)
A西安                           B.咸阳                           C.洛阳                           D.大都
(2)图一中标识了多种秦朝的道路,其中标识“②”的道路是指(     )(单选)
A.驰道B.五尺道C.直道D.驿道

(3)与秦朝相比,元朝的陆路交通建设有何新的特点(     )(双选)
A.陆路交通网的中心向西转移B.扩大了道路数量和建设规模
C.陆路交通网向各个行省延伸D.促进了全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4)中国古代交通建设重视水陆并举,其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京杭大运河,该运河最终形成于(     )(单选)
A.汉朝B.隋朝C.元朝D.明朝

近代以来,铁路建设在中国逐步兴起。


(5)其中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单选)
A.唐胥铁路B.京张铁路C.京汉铁路D.陇海铁路

(6)下表是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统计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双选)
时期里程(公里)投资主体和方式
1876—1912年91001800清政府拨款、赎回、商办
7300列强贷款直接投资
1912—1927年4000北洋军阀政府利用列强贷款
1928—1937年3700中外合办(官僚资本和西方垄断资本)
1928—1931年900省商合营
1937—1945年1900国民政府采用征用民工、拆用旧轨和滥发货币的办法。
1931—1945年5700日本利用掠夺中国的财富和中国劳工修建。
900
1876—1949年建成铁路26200公里,期间拆毁3600公里,至1949年大陆剩余铁路仅22600公里。
A.工业革命直接引发了中国铁路的兴起B.外国资本是铁路建设的主体
C.铁路建设发展折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D.铁路里程数呈现稳步的增长

(7)下图是当代中国高速铁路网基本构架示意图,反映了新中国以来铁路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单选)
A.20世纪晚期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B.东西南北经济得到了均衡发展
C.标志国家经济实现了产业升级
D.体现了中国高铁技术自主创新

(8)综合上述内容,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交通建设的基本认识。
2024-01-11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工业革命和城市发展

学习英国工业革命,可以从集证辨据入手,进而深入理解,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材料一


(1)若要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以上三则材料中属于原始史料:_______;属于非原始史料:_______。(填写字母)
(2)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设菲尔德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B.大量吸引外来移民
C.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地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

(3)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带来生活方式的巨变,以下不属于这类变化的是(     
A.生活节奏加快B.家庭规模扩大C.生活内容丰富D.教育逐步普及

(4)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B.工人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D.贫富差距缩小

(5)“1801—1831年,英国曼彻斯特等城市人口增长了两倍多,到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54%,1870年进一步达到70%。”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B.殖民扩张C.宪章运动D.工业革命

材料二: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三:(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6)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
(7)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
2024-04-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考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考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19世纪城市环境问题初探。小钱同学由垃圾分类想到了历史上的污染问题,并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决定写一篇题为《19世纪城市环境问题初探》的文章。为此,他查找了大量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一   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了一幅反映泰晤士河的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下面有一行文字: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世界部分城市人口的统计表(单位:千人)。

城市1800年1850年1880年1900年
纽约6469619123437
伦敦956261847676581
东京800——10501600
莫斯科2503656121000
上海300250300600

材料三   真正令人发指的,是现代社会对待大批穷人的方法。他们被引诱到大城市来,在这里,他们呼吸着比他们的故乡——农村坏得多的空气。他们被赶到城市的这样一些地方去,在那里,由于建筑得杂乱无章,通风情形比其余一切部分都要坏。一切用来保持清洁的东西都被剥夺了,水也被剥夺了,因为自来水管只有出钱才能安装,而河水又弄得很脏,根本不能用来洗东西。他们被迫把所有的废弃物和垃圾、把所有的脏水、甚至还常常把最令人作呕的脏东西倒在街上,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别的办法扔掉所有这些东西。     

——1845年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他不清楚这幅漫画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城市环境问题的材料。请帮他判断这则材料的史料价值。
(2)依据材料二表格,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双选)
A.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B.亚洲国家的城市化起点低
C.世界城市化发展并不均衡D.城市在国家地位日益削弱
(3)东京在19世纪后期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单选)
A.废除农奴制B.废除黑人奴隶制
C.开展明治维新D.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依据材料三,恩格斯认为造成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        )(多选)
A.贫富差距问题B.卫生观念匮乏
C.工人队伍壮大D.市政管理的滞后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19世纪城市环境问题的认识。
2024-01-1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合格考)历史试卷
8 . 画里乾坤

以下为某学习小组搜集的部分图片及文献资料。

材料一



(1)图1至图4反映的劳作场景与下图字母所示地区相对应的是(填字母)

(2)图5、图6物种原产地与上图字母所示地区相对应是(单选)
(3)从材料一中6幅图片内容看,该学习小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单选)
A.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B.日常生活与商业贸易
C.食物生产与物种交流D.居住环境与交通变迁

(4)图2画像石为1950年江苏睢宁出土。有学者认为最上层是仙人骑鹿,中层为人物会面,下层为合家劳作。该画像石内容透露出东汉社会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材料二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乃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了荒年。爱尔兰成了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国家。

——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

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玉米)、洋芋……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

——(清)袁景晖《建始县志》


(5)根据材料二,概述马铃薯、玉米传入后对当地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3-12-25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

1.以下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交通工具。请按照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填写字母)
A.“黄鹄号”轮船
(模型)
B.C919大型客机C.福特T型汽车D.史蒂芬孙制造的
蒸汽机车

2.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发生了重大变革,引发其变革的重要原因是____。(填写历史事件)
3.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曾不断探索海洋。下列关于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从区域扩展到全球的条件表述正确的是(     )(双选)
A.造船技术的改进   B.对海洋资源的渴求   C.丝绸之路的拓展   D.星盘的出现与使用
4.下列运河中,改变了全球航运格局,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成本的是(     )(双选)
A.京杭大运河   B.米迪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材料   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在《上海电车公司章程及守则》中就有乘客不准在车上吸烟,不准在车上吐痰,不准妨碍他人,不准与司机谈话,醉酒、衣衫污秽及患有传染病者不准登车等规定。上海电车开通以后,最初的两条电车线路将上海的工业区和两个租界的西区、外滩等分处东西的外侨社区连接起来,从而使原来比较分散的各区域成为了一个具有紧密联系的整体。在电车交通的带动下,上海西区得以迅速开发起来。

——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

5.上述文字材料涉及了公共交通对社会生活哪些方面的影响?
6.综合材料,就“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这一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3-12-24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奉贤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10 . 稻香中国。

前两周的升旗仪式上,纪念袁隆平爷爷的视频让大家格外感动,班里的集邮爱好者带来了他的一部分与水稻有关的邮票,引发热烈讨论。水稻是中国重要粮食之一、它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农业发展历程,邮票虽小,方寸之间可见大天地。




①河姆渡遗址生产工具②都江堰③徐光启④汉代耕种


⑤联产承包好2023年世界第一株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五十周年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201723《科技创新》邮票(54)渤海粮仓示范工程

1.请根据时间先后,将以上邮票反映的内容进行排列。(填写序号)
①—(____)—(____)—(____   ⑤—⑦—⑧—⑥
2.水稻,玉米,小麦,甘薯,马铃薯是目前中国最主要的五种粮食作物,除了水稻之外,其余原产地都来自国外,它们的来源地是(双选)
A.西欧B.北非C.美洲D.西亚
下面选项有问题3.根据邮票①,④,⑤,当时的水稻种植的劳作方式分别是什么?(填字母)①____   ____   ____A.家庭劳作   B.集体劳作   C.作坊劳作4.综合上述邮票蕴含的信息,同学们找到了中国农业发展因素的密码并填写了一部分,请将剩余邮票填补至相应位置。(填写序号)
政策支持
技术革新
工具改进
经验总结
5.重视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是中国一直践行的理念,谈谈重视粮食安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023-12-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