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南地区从宋朝大规模开发之后,苏州的市镇从明中期的102个到清末已经发展到264个,松江在同时期从59个增加到369个。清末之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对江南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江南地区通过上海与国际市场联系,棉花、生丝成为江南地区出口国际市场的主要产品,农产品商品化的加深,使乡村经济商业化程度更高。棉花、桑蚕也成为乡村中的主要产业。这一时期近代工商业也在市镇和乡村中兴起,无锡的缫丝厂从“1919—1931年的短短12年间新建了41个丝厂,比1904—1918年建10个厂猛增了4倍多。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加强了乡村对市镇、城市的依附地位。然而,20世纪30年代之后,无锡全县桑田面积也急剧减少,由1930年的251037亩,骤降至1931年的150000亩,减少了40.25

——摘编自吴建华《明清江南人口社会史研究》

材料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有效的政权推动下,开始对江南乡村的改造。中国传统的家庭、家族生活结构被人民公社的合作社所取代,高度统一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农民思想的高度统一。1978年之后的乡村改革,土地重新回到农民自己手中,家庭开始重新作为生产、生活的单位,也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江南乡村发达的在20世纪50年代被禁止的私营工商业开始复苏,乡村工业的繁荣,使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

——摘编自郭伟平《明清以来江南乡村社会经济结构变迁与民间文化信仰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江南经济结构变迁的表现,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南乡村经济的变迁。

2 . 【晚明财政与世界交局】   

材料一   晚明财政有两大特点:一是应急财政,二是白银财政。之所以称为“应急财政”,是因为内外形势急剧变化,包括万历三大征特别是朝鲜之役,女真崛起并席卷辽东,持续的重大及特大旱灾、疫灾,始发于陕西并呈燎原之势的民变,以及明廷的“三王并封”、“二王就藩”,都需要国家财政应急支持。应急财政不可避免地对张居正改革确定下来的原额财政产生冲击。之所以称为“白银财政”,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繁荣、社会财富积累、走私贸易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多元化转型,白银在更多领域流通;与此同时,随着大航海时代而来的贸易全球化,越来越多的白银流入中国,既刺激国内市场对白银的需求,又推进了正在发生的白银货币化。这两股“白银潮流”交互作用,对明朝财政产生巨大冲击,使得白银货币化、财政白银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材料二   有些欧美学者指出,16世纪中叶以后白银在全球范围大量流通之最根本的原因,与其说在于梦想发财的欧洲商人向海洋的发展,不如说在于吸收世界白银的中国给白银需求。据他们说,明末中国好像“没有底的白银排水口”吸引了美洲和日本的白银,   明末中国官绅针对白银外流的危机感和试图克服货币不足的努力令人想起在同时代欧洲诸国发展起来的重商主义思想。但与从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的重商主义相比,明清中国时期对外国贸易的关心和政府改善贸易收支的努力都不太大。

——捕绳自(日)库本美甜《晚明的白银水流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财政呈现出两大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对外国贸易的关心和改善贸易收支的努力都并不太大”的表现,并分析重商主义思想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2024-03-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共中央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试图避免苏联暴露出来的问题。1957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改进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决定调整央地财政关系,下放财权、扩大地方管理财政的权限,以上史实说明中共中央(     

A.坚持落实了过渡时期总路线B.致力于统一全国财政经济
C.注意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全力解决严重的经济困难
2024-03-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宋时期,受气候因素影响,岭南地区瘴病多发,给当地民众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对中央政府经略岭南带来严峻挑战。为此,北宋政府通过医药知识传播、医药救助、改善当地居住环境等举措应对瘴病盛行问题。这些举措(     
A.旨在促进岭南医药学的发展B.客观上强化中央对岭南的治理
C.丰富了岭南医药文化的内涵D.有效解决了该地区的瘴病问题
2024·山东青岛·一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贸易霸权之路

20世纪上半期,经历了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压力与调整后,美国通过签署法案或协定的方式,完成了自身从贸易实力的积累到贸易权力的生成、再到贸易霸权的转变。

阶段法案措施简介
第一阶段1913年《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案》大幅下调关税当时欧洲各国对那些既非自己殖民地范围内,又未与自己签署贸易协定的国家,普遍施行高贸易壁垒的政策。美国在1913年仍只满足于对西半球的统治权,常因此原因遭受贸易歧视,主动给予他国贸易优惠,借以换取他国对自己的平等待遇。
第二阶段1930年《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大幅调高关税税率该法案影响了世界上其他主要经济体贸易政策中关于市场开放程度的倾向性,这种影响力产生作用的基础在于战前贸易秩序的破坏。
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案》下调进口关税美国贸易从此摆脱了浓重的国内政治色彩,成为在国际上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
第三阶段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以美国为主的战后经济秩序重建者支撑起一个由更多国家组成的更低贸易壁垒的多边协定。

——摘编自张馨《美国对外贸易背后的霸权逻辑》

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的“贸易霸权之路”加以解读。
2024-03-16更新 | 295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2024·湖南·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据图推知当时中国城市(     

A.功能以政治、军事为主B.主要体现统治性与秩序性
C.交通依赖的是自然条件D.文化中西交融,多元并举
2024·广东·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粟是仰韶农业中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与热带早期农业的芋薯类作物不同,粟的播种、耕耘和收获都需特定时节,耕种者不得不观察四季、气候、日月、星辰等,以总结经验。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早期农业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B.物种单一制约农业发展的水平
C.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特色D.种植业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8 .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就已经在欧亚大陆贩运商品,主要物品是奢侈品一香料、丝绸、珠宝等。1500年以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法国商人在全球贩运商品,主要物品是咖啡、棉花、金属手工品等。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B.启蒙运动C.宗教改革D.文艺复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69年,北京人口增多,政府为了解决出行困难,建成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开通后老百姓积极体验地铁。1978年后,中国地铁建设速度大大加快,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大城市建成多条地铁干线,通勤时间大大缩短。这说明地铁建设(     
A.导致财政赤字严重B.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C.符合人们出行需求D.推动国际贸易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60年,巴黎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污水横流。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开启了一项庞大的巴黎市政改造工程:巴黎市区建立起 60千米的宽敞明亮的新下水道,解决城市污水问题。巴黎同时建立长达26千米林荫大道,最宏伟的就是凯旋门景观,钢铁框架的歌剧院,大型商业百货,餐厅、咖啡馆、茶馆随处可见。这说明(     
A.城市化与城市管理同步提升B.城市主要职能是经济功能
C.经济发展促进城市治理改善D.皇权用建筑展现自身权威
2024-03-06更新 | 33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B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