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36年,粤汉铁路开通后,其中近60%的铁路里程在湖南境内,粤省众多商人纷纷前来长沙大量收购生猪后运销广州。湖南的矿产物改由铁路运至广州、香港,而关于改善各种采掘的机械,则由香港、广州输入。由此可知,粤汉铁路的开通(       
A.奠定了抗战的物质基础B.促进了地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C.加强了区域经济的联系D.创新了近代商业的经营模式
2 . 据考古研究发现,西汉中晚期以后大部分器物以素面为主,器物造型由商周以来的厚重变为轻巧,鼎、盒、壶等器物由过去的礼器逐渐变为容器,铜器铭文由物勒工名(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面)变为延年益寿、乐未央一类的吉祥文字。这些变化反映了(     )
A.手工业品的实用性增强B.社会崇礼思想的强化
C.官营手工业的逐渐衰落D.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3 . 1630—1680年间,英国糖的人均消费量增加了四倍,零售价降了一半,茶、咖啡、巧克力等也进入商店和普通消费者的家庭,并日益流行。这主要得益于(     
A.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B.价格革命的推动
C.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D.奴隶贸易的开始
4 . 下表所示为1960-1980年世界粮食保障指数。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年份粮食总储量/万储量可供世界消费天数/天
196023400102
19652130080
19702360077
19751410040
19801510040
A.粮食储备技术有待改进B.世界粮食安全风险有所增加
C.世界粮食供应持续减少D.联合国粮农组织影响力下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古代都城考古中,“中”的理念不断深化,如下表所示。“中”的理念延续主要体现出(     
择中建都夏代晚期都城偃师二里头都邑遗址位于“天地之中”的大嵩山地区
择中建宫早期偃师商城、郑韩故城、东汉洛阳城、唐长安城、明清北京城的宫城基本位于都城中央
择中建殿汉长安城未央宫之前殿、隋唐洛阳城之大明宫含元殿、明清紫禁城之奉天殿和太和殿
A.城市建筑技术的成熟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多元一体国家的形成D.国家认同观念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9世纪初,加洛林王朝查理曼大帝签署了“维莱敕令”,规定了管家或村长的工作责任如下:
管家每年应汇报一次收入,包括牛耕土地面积、佃户耕种的土地面积;收了多少地租;有多少森林,狩猎次数;有多少鱼塘、磨坊、面包房和葡萄园;有多少果树;饲养了多少牲畜
管家应对下列加工制品列出详细清单:猪油、熏肉、腌肉、葡萄酒、桑椹酒、麦芽酒、啤酒、醋、奶酪、黄油、蜂蜜、面粉……
管家需在辖区内安排一些专业技术工匠:铁匠、金银匠、鞋匠、伐木工、木匠、渔民、面包师、酿造师傅等。
这一敕令反映的劳作方式为(     
A.家庭式劳作方式B.庄园式劳作方式
C.工厂制劳作方式D.集约型劳作方式
8 . 从1750年算起,欧洲人口在100年时间里从1.42亿增长到2.65亿。此前每次人口增长都会带来食物涨价,但1800年后,至少在英国,人口增长却伴随着食物价格的下降。下列选项中,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流行性传染病的肆虐B.机器大工厂开始出现
C.土豆等种植愈发普及D.化学肥料的广泛应用
9 . 农业在西亚地区的最早起源大概不晚于8000年,在公元前6000年成为该地区人民的主要生存方式。公元前5000 前后,东亚和中美洲地区的农业也得以传播开来。下列有关世界农业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文明由西亚地区传播到世界各地B.农业起源是三个地区不断交流的结果
C.从世界范围看农业主要有三大起源地D.人类从食物生产者转变为食物采集者
2023-11-08更新 | 1189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生物物种总会借助偶然事件或是有利的环境条件到处游走。而哥伦布大交换就像一张 生物互联网,将自然界的每个部分联系起来,并以惊人的速度对其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可能更好,也可能更糟。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年:发现哥伦布新世界》


根据材料,围绕“哥伦布大交换”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