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橡胶需求增长,英国皇家植物园组织团队深入南美洲搜集橡胶种子,经培育后分发到锡兰、马来亚等地,西方资本公司转而在东南亚建立大量橡胶种植园。19051924年,东南亚橡胶在世界橡胶产量中所占比重由6.8%上升到了93.2%,仅马来联邦地区的橡胶种植园就有300个,西方资本投资额约为5000亿美元。

——摘编自王杭亚《从东南亚种植园看殖民主义生态影响》

材料二   二战结束时,马来西亚的经济已成为以橡胶、锡这两个农矿初级产品生产与出口为主的典型殖民地经济。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因英国资本撤出致使马来西亚许多大型种植园被废弃:政府将其划分为小块分配给马来人,同时鼓励开发新的小胶园,推广高产胶树与新型技术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政府在不适合种植橡胶的地区推动稻米与油棕等经济作物的发展。政府还通过调节国内橡胶产量和出口来维持与增加橡胶收入,以应对世界橡胶市场上合成橡胶的竞争。1979年,马来西亚等“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成员国与消费国签署《国际天然橡胶协议》,该协议生效后成功干预了橡胶市场价格的几次变动。到1988年,马来西亚的橡胶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摘编自姚《《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

材料三   1952年,中国政府与锡兰签订贸易协定,用大米换取锡兰橡胶。50年代中国在海南等地尝试种植天然橡胶,后来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北纬18°到24°范围内大面积成功种植天然橡胶的国家。21世纪初,中国橡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马来西亚等国投资建立橡胶加工厂或控股、参股当地橡胶企业。2006年,云南农垦集团在老挝成立了云垦云椽公司,与政府合作积极带动当地村民发展橡胶产业,实施罂粟替代种植。

——摘编自杨云匀、马俊《中国与东南亚天然橡胶产业合作研究》等

(1)结合材料一、概述20世纪初西方资本公司在东南亚建立橡胶种植园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概括马来西亚政府在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转变中所做的努力。
(3)简析中国与东南亚天然橡胶产业合作的意义。
23-24高二上·黑龙江哈尔滨·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元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于江南”,因而,划直修凿大都通往江南的京杭大运河已是势在必行。同时,从江苏刘家港入海,北上至界河口(今天津大沽)的海上运输也开辟全线通航。这些交通建设的创举(       
A.有利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B.有利于解决政治与经济中心分离问题
C.与元朝民族征服背景相关D.有利于元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药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材料二   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现摘得诺贝尔奖,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在俄罗斯,选择中医作为中国元素代表的比例更是高达75%。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世界范围的“中医热”已然形成。世界卫生大会于2019年首次把中医纳入全球医学纲要。

——摘编自孙涛等著《国医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欧美等国掀起“中医热”的因素,并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商贸往来通道涉及疆土内外,这些通道,有用商品特征命名的丝路、茶路、皮货路、药材路等;有用线路地理特征命名的草原路、沙漠路、海洋路等;还有以交道工具命名的骆驼之路、马队之路、船队之路等。中央政府与周边民族和域外各国以进贡和回赐为特征的以物易物的朝贡贸易,唐宋明各朝各代的茶马互市,延续古今的盐业专卖政策,大运河漕运等长途贩运等,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

——摘编自王如芹《中国商路》

材料二   16世纪晚期,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与中国的贸易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其主要表现为西班牙等国商人用从美洲掠夺来的白银购买中国的丝纲、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这被称为“丝银对流”。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颁布“银钱兼使”的法令之后,明朝货币结构发展到以白银为主币、铜钱为辅币的时期。此后,白银成为法定货币。在赋役征收方面,1581年,“一条鞭法”出台,将所有税收和劳役统一折银纳税,改革很快在全国推广。然而,当时明朝白银产量不多,白银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外国白银的流入对解决中国“银荒”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商薇《试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材料三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摘编自【美】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商路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的背景,并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
2023-11-08更新 | 405次组卷 | 5卷引用:第09讲 从分散到整体——工业革命与全球联系的建立与发展讲义(新教材新高考)
22-23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卫生防疫政策变迁过程

阶段

代表性政策政策背景

政策场所

政策目标

第一阶段19551977

《传染病管理办法》(1955政治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卫生部传统病常规防治为主

第二阶段1978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1978市场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卫生部、财政部传统病常规防治为主

第三阶段2003201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3公益服务党中央、国务院、卫生部(卫健委)财政部、民政部、社会组织、媒体、企业、专家、公众等新型突发病应急防治为主

第四阶段2016年至今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健康安全党中央、国务院、卫健委、政协、财政部、民政部、外交部、社会组织、媒体、企业、专家、公众等新型突发病应急防治和传统病常规防治并重

——据武永超《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防疫政策变迁审视》


提取材料中有关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变迁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3-07-25更新 | 111次组卷 | 5卷引用:阶段性检测卷13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一)-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6 .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现代农业的发展
①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______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②表现

阶段

概况

20世纪中叶

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20世纪

下半叶

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21世纪初

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2)现代养殖畜牧业的发展:从给料、给水到产品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3)现代渔业的发展:水产养殖向_____、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2023-09-07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世界史6-2现代的食物生产、贸易金融、科技和交通进步与社会生活
7 . 世界市场的形成
阶段特征背景表现
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____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争夺殖民地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____初步形成
进一步形成____后,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材料产地。蒸汽机车和____的出现,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资产阶级在____、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资产阶级倾销工业产品,掠夺____,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输出商品、掠夺原料、____,控制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量财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____的狂潮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23-08-2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世界史3-4近代西方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
8 .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1)背景:分散的手工工场向____的手工工场发展;工业革命开始实行机器大生产。
(2)工厂制度
生产模式大规模集中生产,采用生产流水线形式
劳作方式工人采用倒班制,各生产环节____
管理方式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工人的____。工厂统一集中管理
(3)意义
____带来了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②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和民族资本家引进西方的____,进行机器大生产。
2023-08-29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世界史3-4近代西方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
2023·辽宁辽阳·二模
9 . 自1993年西雅图会议后,亚太经合组织每年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已成为开展“首脑外交”的重要桥梁,各国的首脑在积极参与该组织事务的同时,以本国和地区潜在的经济力量为背景,开展活跃的外交活动,非正式会议政治影响和作用不亚于经贸关系的发展。可见,西雅图会议(     
A.促进了亚太地区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B.促使亚太经合组织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C.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D.表明亚太地区是世界外交的核心舞台
2023-05-01更新 | 614次组卷 | 5卷引用:热搜题 纲要下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了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进行集中隔离治疗的机构。汉平帝曾下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晋朝已经形成了制度化的防疫措施,《晋书》载:“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宋代初年大疫,宋太宗将《太平圣惠方》发布各地,并由太医署安排良医在首都救治病人,还注意对染疫死者的尸体进行妥善处理。明清政府应对时疫的措施主要有放粮发衣、减免税赋、遣医送药、组织救治等;清代宫廷中还设“避痘所”隔离感染天花者,规定在隔离九日后亲人才可探视。

——摘编自郑洪《中国历史上的防疫斗争》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成立的公共卫生局就设立了防疫班,负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此外,还发起全民运动防治各类疫情。据有关资料记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到三年的时间,我国就基本完成了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布局,并把消灭传染病当成重大战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带领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消灭传染病运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3次强制性全民种痘和2次接种行动,共发放了18亿剂牛痘疫苗。

——摘编自赵晓林《“抗疫”,中国从未输过——我国防治瘟疫历史及文化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防疫制度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开展防疫工作的意义。
2023-08-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试题调研·2023年高考历史第9辑-押学科热点题创新命题热点考前38天第13题医疗与公共卫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