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着重要意义。工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宋朝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军金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6世纪,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首先在尼德生出现。在相对较弱的封建王权与人文精神的苏醒的背景下,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摘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宋朝商业革命和西欧商业革命的表现;有学者认为“社会环境是商业革命推动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2024-04-09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材料分析题汇编 -【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橡胶需求增长,英国皇家植物园组织团队深入南美洲搜集橡胶种子,经培育后分发到锡兰、马来亚等地,西方资本公司转而在东南亚建立大量橡胶种植园。19051924年,东南亚橡胶在世界橡胶产量中所占比重由6.8%上升到了93.2%,仅马来联邦地区的橡胶种植园就有300个,西方资本投资额约为5000亿美元。

——摘编自王杭亚《从东南亚种植园看殖民主义生态影响》

材料二   二战结束时,马来西亚的经济已成为以橡胶、锡这两个农矿初级产品生产与出口为主的典型殖民地经济。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因英国资本撤出致使马来西亚许多大型种植园被废弃:政府将其划分为小块分配给马来人,同时鼓励开发新的小胶园,推广高产胶树与新型技术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政府在不适合种植橡胶的地区推动稻米与油棕等经济作物的发展。政府还通过调节国内橡胶产量和出口来维持与增加橡胶收入,以应对世界橡胶市场上合成橡胶的竞争。1979年,马来西亚等“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成员国与消费国签署《国际天然橡胶协议》,该协议生效后成功干预了橡胶市场价格的几次变动。到1988年,马来西亚的橡胶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摘编自姚《《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

材料三   1952年,中国政府与锡兰签订贸易协定,用大米换取锡兰橡胶。50年代中国在海南等地尝试种植天然橡胶,后来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北纬18°到24°范围内大面积成功种植天然橡胶的国家。21世纪初,中国橡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马来西亚等国投资建立橡胶加工厂或控股、参股当地橡胶企业。2006年,云南农垦集团在老挝成立了云垦云椽公司,与政府合作积极带动当地村民发展橡胶产业,实施罂粟替代种植。

——摘编自杨云匀、马俊《中国与东南亚天然橡胶产业合作研究》等

(1)结合材料一、概述20世纪初西方资本公司在东南亚建立橡胶种植园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概括马来西亚政府在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转变中所做的努力。
(3)简析中国与东南亚天然橡胶产业合作的意义。
3 . 它诞生于战乱和疾病流行的背景下,它既是对公元2世纪以前中国医药学理论与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创新。“它”指(  )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D.《天下郡国利病书》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01800年世界十大城市的变迁(根据当时估算人口排序)

年份世界十大城市
1600君士坦丁堡、北京、巴黎、东京、大阪、伦敦、杭州、京都、艾哈迈达巴德(印度)、伊斯法罕(伊朗)
1700北京、伦敦、东京、君士坦丁堡、巴黎、广州、大阪、京都、杭州、那不勒斯
1800伦敦、纽约、巴黎、柏林、东京、芝加哥、维也纳、圣彼得堡、曼彻斯特、费城

——摘编自【美】钱德勒《三千年来的城市发展》等

材料二   15001900年欧洲的城市化率

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率
15001600170018001900
法国4.2%5.9%9.2%8.8%25.9%
德国3.2%4.1%4.8%5.5%28.2%
意大利14.9%16.8%14.7%18.3%21.2%
英格兰和威尔士3.1%5.8%13.3%20.3%61.9%
西班牙6.1%11.4%9.0%11.1%26.8%
全西欧6.1%7.8%9.9%10.6%31.3%

备注:数据为居民在万人以上的城市人口占本国(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

——摘编自刘景华《工业化以来西欧的“乡村城市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00—1800年世界十大城市中,中国城市所占席位最终减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中某一国家或地区,对其城市化率的情况进行分析。
2024-05-15更新 | 25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材料分析题汇编 -【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宗时市舶司所收犀象、香药等舶货,“岁约获五十余万斤、条、株、颗”“一岁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缗”。宋仁宗天圣以来,犀象等宝货“充牣府库,尝斥其余以易金帛、刍粟,县官用度实有助焉”。至皇祐中总入为“五十三万有余”,宋英宗“治平中又增十万”。到南宋绍兴年间,市舶司的“抽解与和买岁计之约得二百万缗”。因此,在宋政府特别是南宋政府财政中占有相应的比重,“大率盐铁居十之八,茶居其一,香矾杂收又居其一焉”。

       ——摘编自漆侠著《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1870年贸易总值为12 067.7万海关两,1911年则增为其7倍。1870年以后贸易增加的原因很多,其中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及中外间设立电报,尤为重要。此外,1870—1892年的22年间,贸易总值增加近一倍,1892—1911年贸易总值则增近三倍,后一时期贸易值所以增加较为快速,关键因素之一是1890年到1911年间修筑了很多铁路,如中东、胶济、芦汉、北宁、沪宁、广九、津浦等线。其次,1905年日俄战争前后,东北开放对外贸易,1902—1911年,东北共有10处口岸开放,并开始有大豆出口。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三   1950年4月签订的中苏两国贸易协定和苏联向中国贷款的协定,立即使1950年两国间的贸易额在中国大陆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其后,中国又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政府间的贸易协定。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西方“封锁”“禁运”,中国大陆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发展更快。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晚清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024-04-05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广东卷02)-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朝贡贸易:政治考虑抑或商业行为

材料一   (张瀚(15101593)认为朝贡贸易)且缘入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爽之情愈顺。即厚往薄来,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况其心利交易,不利须赐,虽贡厚赉薄,彼亦甘心,而又可以藏富于民,何惮而不为也。

——《松窗梦语·卷四·商贾纪》

(谢学湖(浙)(15671624)认为朝贡贸易)今诸爽进贡方物,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而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尤极不堪,一着即破碎矣……且近来物值则工匠侵没于外,供亿(供应)则厨役克减于内,狼子野心,且有谇语(责骂)。谇语不已,且有挺白刃而相向者,甚非柔远之道也。

——《五杂组·卷四:地部二》

材料二   明朝政府对海外国家载运来的朝贡方物抽取货物税。按规定,如国王、王妃及陪臣等附搭的货物,先抽50%的货物税,余者由官府给值收购;如附带来贸易的货物,船进入港口后,即全部封舱,待抽20%的货物税后,才准开舱贸易。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二O·海外诸番·人贡互市》

就以日本来说,每次来朝贡的人员一般是正使、副使各一人,居座、土官、通事各数人,其他还有船员、水手以及搭乘的随从商人等。在朝贡初期,由于朝贡船是由幕府、大名、寺社等自己经营,故随从的商人还比较少。但到了后来,朝贡船全部承包给博多和坏港的商人,于是随从商人便大大增多,商人已从搭乘转而成为朝贡贸易的主体。

——【日】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史料对朝贡贸易的看法有何明显不同,并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
(2)有人认为,朝贡贸易是出于政治考量而推行的,但其中包含着相当大的商业成份。结合两则材料论证说明这一观点。
(3)请谈谈你对于朝贡贸易的认识。
2024-01-21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4 材料分析题汇编 -【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7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早期英国人口与物价均呈倍增态势,使英国的粮食安全面临极大挑战,影响社会稳定。1587年, 中央政府颁布饥馑政令书,授权掌握地方行政和司法大权的治安法官调查各地粮食供应情况和管制谷物市场; 面包制造商、酿酒商、 麦芽制造商购买谷物时必须持有治安法官颁发的许可证, 而且要在开市至少一小时之后才能购买,以首先保证穷人的粮食供应;大宗购买谷物之人,如若超出个人和家庭所需,则要求他们就近在市场出售;未经批准,严禁谷物出口……。1598年,沃里克郡的治安法官因未能对谷物商的投机倒把行为予以管制而受到枢密院的批评。1622年,在饥荒时期本应用来制作穷人面包的大麦被用来酿造啤酒,枢密院敦促治安法官关闭所有非民众急需的啤酒馆。到17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定出饥荒的阴影,当然这也与该时期英国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各地农业经济之间的高度整合有着密切关系。

——据初庆东《近代早期英国的粮食问题与政府应对》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形成了一整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理念、 战略、政策和做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中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裱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展。 中国不仅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实现了由吃不饱吃得饱, 由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的历史性转变,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据新华网《中国的粮食安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6~17世纪英国政府保障粮食安全措施的特点,分析英国率先走出饥荒阴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障粮食安全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3)除了上述材料中的举措,请你结合现实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出更多的建议。
8 . 交通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学者将交通系统列为统一国家赖以生存的首要组织,认为“交通系统之所以名列榜首,是因为它们是大一统国家赖以生存的主要制度”。

——摘编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材料二   晚清兴修铁路曾引起的争论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铁路史部分》

(1)结合材料一、提取图1信息分析秦朝陆路交通建设对巩固统一的作用。说明图2中元朝交通路线形成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两种观点有何分歧。并就晚清修建铁路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不同时期英国关于劳动关系的部分立法规定

历史时期英国关于劳动关系的部分立法规定
1771-1800年1773年颁布的《斯皮塔菲尔德法案》规定,但凡织工联合起来要求增加工资,煽动他人停止工作以求增加工资,或10人以上聚集在一起要求雇主增加工资等,都属违法行为。1796年的《反结社法》规定,造纸匠为了增加工资或者减少工时而进行的联合行动违法,通过这此行动与厘主缔约的合同无效,参与联合行动的劳工被罚做苦役两个月,阻止他人工作、诱使他人放弃工作或者阻止雇主雇佣他人的劳工均会被罚做两个月苦役等。
1829-1850年1824-1825年英国政府已废除《反结社法》1844年的《工厂法》规定,雇主必须在机器上布置有效的保护措施,禁止使用女工和童工清洁机器:9-13岁的童工每天只能工作半天或者隔天工作(工作一天、休息一天),其余一半的时间用于接受义务教育。1847年的《十小时工作制法》规定:纺织厂的女工和童工每天工作不超过10小时。

——摘编自刘思源《技术革命推动的劳动关系演化研究》

材料二   在英国的棉纺织业中,19世纪40年代,操作机器织机的工人数量就超过了操作手工织机的工人数量。而到19世纪50年代,大部分手工织机已经消失了,棉纺织业的机械化基本完成。在1830—1850年间,英国的棉纱产量从5.8亿磅增加到11亿磅,煤产量从1600万吨增加到4900万吨……1825年后,工会的会员人数日益增加、组织形式日益健全,全国性和跨行业的工会组织开始出现,日益壮大的工会长期坚持就工资、工时、学徒制、工作环境等问题同雇主展开集体谈判。

——摘编自刘思源《技术革命推动的劳动关系演化研究》

材料三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选自《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两个时期英国关于劳动关系立法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解释变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
2024-01-19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材料分析题汇编 -【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22-23高二下·安徽·期中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9 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实行了世所罕见的高关税保护主义政策,正如托马斯·K.麦格劳写到的,“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美国国会中那些旨在保护美国新兴产业、成长期工业以及弱小工业的政治势力常常获得胜利。因此美国经济是在30%进口关税的铜墙铁壁的保护中步入成年期的”。美国经济在1894 年就崛起了,但其高关税保护主义却又继续实行了四五十年,只是在其工农业帝国的稳固地位无法被其他国家所撼动的时候,也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才改变了高关税政策。

——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倡导世界贸易自由化。在美国推动下,23个国家于1947年10月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的序言明确规定其宗旨是: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务的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各缔约国应通过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等措施,以对上述目的做出贡献。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实行高关税保护主义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二战后倡导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表现和影响。
2024-01-15更新 | 131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