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我国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极力推行井田制,形成耒葬、沟池、耦耕相结合的农业形态。随着铁犁与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的樊篱被突破,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建立。农业生产主要由个体农户经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较高,他们对农具进行改进,并发明了新的农具。新的农业生产工具也是在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发明、创制出来,并在那里推行开来。北方更适合直辕犁等形制犁的使用,而南方水田更适合曲辕犁的使用。随着金属铸造技术的成熟,工程技术和制造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人们对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认识的 提高和相关知识的不断积累,人们也会将其应用到农具的发明和创制过程中。

——摘编自胡泽学《试论中国犁耕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材料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配备水平有很大进步,农业机械总动力从以前的 不足1亿千瓦提高到现在10多亿千瓦;联合收获机数量从9万台提高到190多万台,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能力显著提高。在智能农机装备上,中国建立了农机北斗导航与智能测控信息应用平台,创制了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与装备,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农业机械化促进了现代工程技术与农业融合,应用前沿技术对农业的生产、农产品加工、储运、流通等整个农业产业链与产业群进行改造和重构,更加合理地配置农业资源,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

——摘编自何璇《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犁耕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其组织形式包括农业公社、农业劳动组合、共耕社三种。19303月,斯大林指出:“在目前时期,集体农庄运动的基本环节,即现在应当抓住的集体农庄运动的主要形式,就是农业劳动组合。”劳动组合逐渐成为集体农庄的唯一形式。集体农庄法最重要的规范性文件是“农业劳动组合示范章程”,为了补充和发展示范章程中的基本原则,苏联还颁布了许多规范性文件,包括调整集体农庄关系的法律、法令和政府决议,这些被统称为集体农庄法。苏联官方表示,制定集体农庄法的目的在于“在农村中建设一个新社会”。

——摘编自司宁《苏联集体农庄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德国农业生产、经营等的协调工作主要由非官方组织来完成。如德国农民联合会是最主要的农民组织,其下属组织包括13个州的农民协会、德国农村青年联盟、德国雷发巽乡村信用合作社、德国农业技术学校毕业生联合会,另外还有42个非正式的合作成员组织,约95%的德国农民是其会员。它代表德国农民参与和欧洲邻国农业组织机构及欧洲一体化组织的协调工作。它不仅为农民当法律顾问,开展技术服务并开拓市场,还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此外,由农民商人和农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德国农业协会在帮助农户和农业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也作为质量检验和认证组织存在,很有权威性。

——摘编自张明生《德国农协现状及发展我国农协的建议》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苏联集体农庄(劳动组合组织)和德国农协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二者存在差异的因素。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现代农村社会组织建设的经验。
2024-04-1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定西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的农业现代化始于19世纪50年代后期。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3个对美国农业和农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决定意义的法案,即《农业组织部法》、《宅地法》和《莫里尔法案》。1884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关于阻止在牲畜中蔓延传染病的法令;1887年,国会通过《哈奇法》,开创了合作的试验站制度,即由农业部、各州农学院和农业试验站分工协作,共同承担农业科学研究任务。虽然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美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受到了影响,但是由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农业和鼓励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措施,并设立了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所以美国农业发展的进程并未遭到很大的挫折,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到1940年,美国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在此基础上,美国用了50余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摘编自孙鸿志《美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与政策分析及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党的八大召开这一时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准备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提出了农业现代化问题,并通过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制度变迁方式来促进农业现代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由于片面地强调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上的“大”和“公”,忽视了社会主义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实质内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因此遭到严重挫折。“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缓慢增长和波动的态势。这一时期,国家从降低农业税、增强农业贷款力度等方面加火对农业的扶持,使得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受“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以及国民经济中对工业的重视和倾斜等因素影响,农业发展出现较大波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业现代化进入全面建设和快速发展时期。在经历了准备时期和初步实践时期之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变革了原有生产经营体制,建立了新的组织形式。以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业经营体制和组织方式的变革,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提高了农业产量,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摘编自王国敏、赵波《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演进:1949—201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农业现代化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2023-07-20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人口明显增长,耕地严重不足。自明中叶起,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自海外传入中国,这些作物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传入黔东北地区,促进了西南山区山地资源的开发。据统计,清顺治年间黔地耕地面积比明万历年间增加了16000项,黔地宣慰使每年进贡粮食高达三万石。据载铜仁地区当时的亚类已达二十种以上,高粱有五种之多。这些高产作物流入市场,成为酿酒的原料。高产作物还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干粮以作备荒之用,或者加工成各种饲料。当然山区主要以砍伐森林来种植,乾隆年间贵州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到嘉庆年间,老虎等大型动物也成罕见。贵州是喀斯特地貌普遍发育的地区,山坡土层薄,地表土本来就容易大量流失。

——摘编自李锦伟(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的引进对西南山区的影响-以黔东北地区为例》

材料二   18671937年中国大米、小麦、面粉分类进出口状况(单位:市担)

项别
时间
进口总量大来进口大来入超小麦进出口小麦出入超面粉进口面粉出入超年均进口年均入超
1867~19212.76亿466461出口322出超311---1903~1914:入起204
1915~1921:出超143
502419
1922~19375.20亿18731.861进口880入超828504入越47532503168

——摘编自徐畅《近代中国粮食进口中的阶段和影响》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坚持不以牺牲耕地促开发,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需求,把粮食的生产、转化、加工、流通、消费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行系列开发和整体建设。国家农业科研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等重大工程顺利实施。健全完善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之间的补充机制,统一协调省、市、县三级储备的吞吐,确保各地国储库和中央储备粮规模的稳定。

——摘编自尹成杰《粮安天下-全球粮食危机与中国粮食安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引进高产作物的背景,并说明对黔东北地区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7~1937年中国粮食进口呈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重要经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历史上既是粮食大国又是“饥荒之国”的这一现实局面,使得历代统治者往往将粮食视为天下之大命的重要物资。《礼记•王制》载:“国家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周礼》把农业看作决定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在社会分工上“以九职任万民”,主张通过建立土地管理机构、加强对粮食生产督促、设置救荒机构等措施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战国法家代表人物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指出“汆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推行“善平汆”政策。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目前可耕种土地资源为13.8亿公顷,人均仅有0.197公顷。由于气候变化、荒漠化、过度开发和不良耕作实践的影响,目前有25%的可耕地资源高度退化。而水资源不足、水资源污染和地下水过度开采已严重制约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和非粮食作物生产对自然资源的竞争由来已久,在过去20多年里,其本质和强度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使用谷物,如玉米和油菜籽等油类作物生产生物燃料,也极大地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此外,城市人居开发、休闲场所和道路交通建设、工业发展、矿产开采以及木材和其他衍生产品生产等,都对粮食和农业赖以发展的土地、水和生物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增加了生态、社会和经济成本,并大大降低了小农抵御自然灾害、维护粮食安全和改善生计的能力。

——摘编自何昌垂主编《粮食安全:世纪挑战与应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的粮食安全思想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粮食安全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2-02-13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早在夏朝就建立了粮食仓储制度,并且成为当时一项重要的财政制度。在粮食储备设施方面,从周朝开始历代王朝建设了中央粮食储备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注重地方粮仓的建设。粮食储备分为官办储备和民办储备两种类型。其中官办储备主要多用常平仓、惠民仓、广急仓等仓库进行储备;民办储备一般多用义仓、社仓、预备仓等仓库进行储备。为了加强对粮食储备的管理,国家制定了粮食储备管理条例和制度,如西汉的粮食会计簿册和秦代的仓律。古代粮食储备发挥着平抑粮价,调控市场;赈灾备荒,安民固本;供养军队,备战应战三方面的作用。

——摘编白费佐兰《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

材料二   北洋政府时期的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制度是我国历史上较为混乱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粮食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为躲避战乱,农民外逃,土地荒废,粮食产量锐减,粮食仓储日益萎缩,仓政废驰,粮价飞涨。据限务委员会1930年的调查显示“各地仓舍幸完储谷未散者,百不获一”,曾享有“湖广熟,天下足”美誉的湖南甚至出现了“所有仓廒,数年不加修理,大率被毁”的修状。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到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已实现“十一连增”。随着粮食产量的增长,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矛盾也由过去的粮食产量低、供应量不足,逐渐转变为在确保粮食产量和供应量的同时,通过提高国内粮食生产能力和适度进口,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粮食数量要求的同时满足对粮食质量和安全的要求,形成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造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新时期粮食安全战略。

——摘编自金梅《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制度的发展演变》

材料三   疫情背景下国际食物市场失灵问题更加凸显,使得低收入国家、地区和脆弱群体面临更为严峻的食物和营养安全形势,加强食物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要求日益迫切,但同时国际合作也面临着受疫情冲击导致的治理目标和手段变革、预算划减等挑战。

——摘编自陈思钢等《疫情下的全球食物安全及国际合作:中国的角色和应对策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储备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政府时期粮食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思考,我们应当如何应对疫情背景下较为严峻的食物和营养安全形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历代政府均把粮食安全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汉代贾谊积极主张发展粮食生产,重视粮食储备,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唐宋时期,形成了体系健全的救荒救灾的仓储制度,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历代政府一方面发挥政府在粮食流通中的干预作用,另一方面,还发挥自由贸易在调节粮食余缺方面的作用,清乾隆皇帝对建立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必要性就有着清醒的认识,并给粮食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圈地运动早在15世纪就已经在英国盛行,它为资本家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并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17世纪时,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1842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过磷酸盐化肥的工厂……1861年,美国拥有的收割机已超过10万台。

——摘编自王荣生《近代欧美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0亿斤。而农民在土改后生活改善,对粮食消费的需要提高了,有余粮也不急于出售。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须的口粮,造成人心惶惶……据现有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重视粮食安全的做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欧美各国能实现粮食安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粮食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以及这项政策在当时发挥的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民食问题事关政权稳固。据《礼记》记载,周朝禁止出售不成熟的粮食和水果等;汉代,干肉腐坏变质出售致病,商贩及监管者“与盗同法”。《唐律疏议》规定,明知脯肉已经变质而不及时焚毁构成的刑事犯罪将受重罚,“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亦准谋杀条论;施于卑贱致死,依故杀法”。《宋刑统》要求食品行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由行会对食品质量负责;明嘉靖时,“发现猪羊肉灌水,及米麦等插(掺)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

——摘编自蒲丽娟、王伟《政治伦理视域下的古代食品安全治理及启示》

材料二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组成“全国食品卫生领导小组”,组织对食品种养、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等环节的治理。198211月,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通过。1981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陆续发布了80多项标准。1984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

——摘编自胡颖廉《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食品安全治理的特点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初期食品安全治理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