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业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04-24更新 | 282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代记载,“北土广树(棉花)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鬻于南,布则方舟鬻于北”。该记载反映了明代(     
A.经济作物得到广泛种植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区域分工推动商贸发展D.区域商人群体活跃
3 . 明朝时期实行朝贡贸易,诸国进贡携带的物品分为三类:一是国王贡献方物,名曰正贡;二是国王附搭品,名曰附来货物;三是使臣自进贡物。贡船附载来华的货物,不论在会同馆或市舶司所在地出卖,多不向外商征税,而且还大加赏赐。这种“贸易”形式的影响是(     
A.阻止西方的经济侵略B.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
C.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D.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
4 . 著名经济史专家林文勋根据主要流通商品的变化,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秦汉“盐铁时代”、唐宋“茶盐时代”、明清“粮棉时代”几个不同的阶段。这一演变趋势本质上反映了(     
A.雄厚商业资本不断聚集B.商品流通数量逐渐增多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D.全国性商贸网络的形成
2023-04-14更新 | 1050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作物和水陆交通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巨镇。如苏州的盛泽、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湖州的南浔、乌镇,以及嘉兴的王江泾、濮院镇等。据此可知,这些市镇(     
A.说明经济重心开始移向江南B.促进了区域贸易网络的发展
C.反映了工商业资本日趋分散D.表明了各地商人群体的兴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文学所集体编写出版过一部《中国文学史》。宋代部分是钱锺书先生执笔的,他在其中说道:“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是一向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得数到宋代。”从多种文化脉络来看,宋代都处于重要位置。

——摘自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等《稽古·贯通·启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由于北方沦陷,对外交往必须通过海道,因此泉州、广州、明州(宁波)迅速发展,成为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南宋政府在这些地方设立市舶司(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宋高宗在位的晚期,市舶司的收入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最高额一倍。由此可见,南宋对外贸易的繁荣超过了北宋,形成了通向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的海上丝绸之路。

——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学、绘画和学术思想三个方面概述宋朝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外贸路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
7 . 据历史文献记载,波斯帝国建立了以波斯波利斯——苏萨之间的主干道为核心、覆盖帝国全境的御道网络。其中,呼罗珊大道成为波斯帝国与中亚、南亚交通的主干道,它与穿越上美索不达米亚前往叙利亚的传统亚述商路联结,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西段的主干道。这表明波斯帝国的道路建设(     
A.继承了亚历山大帝国的遗产B.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C.服务于对外军事征服的需要D.开辟了亚非之间的新商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元代中书右丞卢世荣奏请实行由官方出钱出船、委托商人经营的“官本船”政策,“于泉、杭二州立市舶都转运司……有其利七,商有其三。禁私泛海者,拘其先所蓄宝货,官买之。”元世祖下令“从速施行”。该政策(     )
A.促进了大运河的重新开通
B.通过官营海外贸易以增加财政收入
C.表明元朝走向了闭关自守
D.开创了官督商办的股份制经营形式
9 . 在四川出土的大量汉代画像砖中有很多是有关酒肆的,其中最典型的是在四川彭州出土的汉画像砖《酒肆》(见下图),图中有酒具、运酒者、卖酒者、买酒者等。作为一项史证,画像砖《酒肆》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当时四川地区(       
A.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B.城市经济职能十分显著
C.饮食服务设施比较完备D.平民饮酒习惯成为流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罗马商贸的主要载具是船只,一般认为,沉船数的增加是进出口贸易扩大和繁荣的重要表现,而“公元前最后两个世纪沉船数是前两个世纪的三倍”。在此期间罗马商贸繁荣程度可略见一斑,有关资料表明,罗马本土进口货物品种不同,产地各异,一般来讲,罗马从高卢、西班牙得到金属、粗羊毛、兽皮、皮革等;从亚洲的本都、叙利亚输入木材;从巴勒斯坦南部获得阿拉伯运来的香料和没药;从西西里、小亚细亚、埃及买得粮食。富裕的罗马人热衷购买小亚、群尼基、叙利亚及亚历山大里亚制造的精美织物、地毯和玻璃器皿。罗马人也常到希腊购买艺术品,此外,奴隶贸易在罗马进口贸易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罗马本土的农牧产品、手工业产品有一定数量的出口,但绝大部分产品被自身城乡之广阔地方市场所吸收和消费掉了。

——摘编自隋竹丽《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城市经济的崛起》

材料二   汉代的商业贸易在丝绸之路以后有了飞跃的发展,长安城中外客商云集,许多来自国内、国外的商人以及西域的一些女子都在商市上做生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西汉经济文化的开放性。伴随着商人的增多,商市也由原来的东西两市扩大到有九市可供交易,不仅仅是中国的丝绸等传播到国外,国外古罗马等地的珍珠也借助着丝绸之路的东风传播到西汉。在这以后,我国的丝织工艺品开始出现在欧洲等西方国家,并享誉盛名,同时,丝绸之路也开辟了一条先进技术传播的通道。当时我国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领先世界的技术以及四大发明随着这条通道开始传播到西方,而在丝绸之路的辐射带动下,西域的一些特色农作物如核桃、石榴等被带到中原,并逐渐开始在中原地区种植。

——摘编自郭博涵《丝绸之路对西汉文化经济及后期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罗马商业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对汉代经济产生的影响。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