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宋元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相对积极的政策相比,人口更多、瘟疫更为频繁的明清时期变得日渐消极了。瘟疫的救疗在技术上要比饥寒的赈济复杂得多,在当时的社会医疗条件下,官方实际上难以全面担负起复杂的疫病防治责任。与之相反,日渐兴起的民间社会力量,特别是其中的乡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疫病救疗活动,对维护瘟疫中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代江南平均每年有2.44县次发生瘟疫,但在《清实录》中却鲜有反映。疫情无法“上达天听”,匿灾不报、粉饰太平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摘编自余新忠《明清以来的疫病应对与历史省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了覆盖城市(省、市、县)、农村(县、乡、村)的医疗预防保健三级网,使全体人民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成为可能。我国实行计划免疫制度,使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降低,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肝等重大疾病得到了控制,职业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摘编自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报告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日渐消极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
2023-10-28更新 | 34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慈善药房的兴起,为英国城市下层民众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服务。药房和志愿医院一样,主要通过捐赠获得资助,并将救济对象与捐赠者的推荐信相挂钩。药房的日常管理及设施、人员配备相对单一,使得其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慈善药房通常采用合股公司式的运作方式,其捐赠者不仅被赋予推荐病人的权力,还被赋予选举管理者的投票权。药房则主要提供门诊护理、医疗咨询及家庭探访服务,极大地弥补了医院的不足,使得它们能够照顾范围更广的病人。

——摘编自元鹏成《论近代英国惩善药房的兴起》

材料二   井冈山时期医院经费主要是通过打土豪、从国民党军队中缴获和向老百姓募捐筹集的方式解决的;中央苏区时期成立互济会(类似于今天的合作医疗),互济会成员看病不要钱,区、乡工作人员药费也能报销,红军家属和贫苦民众凭乡村苏维埃政府证明给予免费治疗。医治小病、购买膏药等也不要钱,并将人民的医药问题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中明确规定:对一切雇佣劳动者“实行免费的医药帮助……不论是普通病还是因工致病、遇险受伤、职业病等,都不需要支付医药费,其家属也同样享受免费的医药帮助”。中央苏区各县、区、乡普遍建立药业合作社来保障药品的市场流通。私人捐助药品也成为当时药品大的来源途径之一。

——摘编自曾红、李瑞《论中央苏区时期医药卫生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慈善药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央苏区发展医药卫生保障事业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慈善药房和中央苏区发展医药卫生保障事业的相似之处。
3 . 如图为宣传画《赤脚医生》,画中展示了一所农村医疗室,墙上张贴着毛主席语录“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一名康复的工人同志向女赤脚医生敬礼表示感谢。这说明赤脚医生的出现(     
A.提升了中国的整体医疗水平B.解决了中国农村的医疗难题
C.体现了中国医患关系的和谐D.弥补了农村医疗能力的不足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有隔离病人的防疫措施。《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防治传染病的法律条文。两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探索出瘟疫流行的原因,注意到自然环境和疫病之间的关系,重视城市卫生建设,建立规范的医疗救助体系,充分发动民间力量防疫。到了明代,种痘预防天花,已受到广泛的注意。后来,人痘接种法传到欧亚各国。1769年,英国医生琴纳在中国人痘接种法的启发下,发明了牛痘免疫法。

——摘编自《中国疫病史鉴》等

材料二 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霍乱在1817年至1923年出现六次大流行,其中第三次发生于1852至1859年间,包括亚、欧、非、北美多个大洲都未能幸免,此次大流行也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导致起源于美国的“西班牙”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战时的海路交通和海上贸易可能促进了这种传染病蔓延,所到之处带来了快速死亡。

1892年,控制霍乱的国际卫生公约产生。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成立。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成立。2003年,中美SARS疫苗研发与生物治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防治传染病措施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末以来瘟疫发生与防控的特点,分析其原因。
2023-10-19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先秦时期已有医疗救济方面的事例,但是那时的医疗救济更多是一种临时性的或季节性的举措,并未形成固定的机构和救济体系。两汉以降,历代王朝在此领域也有一定的举措,但仍以临时性的或季节性的措施为主。到了唐朝曾建有功能更为专一的病院即乞丐病坊。后虽被政府接管仍委托僧人管理,显示出较强的民间特色,但其规模不大,受惠面也有限。与此相比,宋朝的医疗救济事业无疑有了巨大的发展,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医疗体系和救济制度,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

——摘编自张文、卢渝宁《宋代官办医疗救济》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一批教会医生与军医追随殖民者而来,在通商口岸建立教会医院,后深入到内地。20 世纪初,教会大学开始设置医科或医学院。西医东来,推动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起步。1906 年,清政府设民政部,下设卫生司,掌管全国卫生事务。同时,城市公共卫生事业开始起步。上海华界在市政建设、卫生管理、法规建设等方面基本采纳了租界的办法,并在食品检验、疾病预防等方面与租界合作。北京、天津、武汉、广州、厦门等城市在公共卫生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在中国乡村,医疗事业十分落后,卫生状况很差。

——据郝先中《西医东渐与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肇始》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后,召开了全国卫生会议,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发展方针。从1953年开始,全国各级卫生防疫站逐步建立。1955年,国务院颁布了《传染病管理办法》。同时,在城市职工中建立起公费医疗制度,并采取减免收费的办法加强对严重危害农民健康的流行疾病的治疗。为消灭血吸虫病,1955年建立了国家级的血防领导小组,并在疫情严重的江南各省建立了各级血吸虫病防治站。在国家的号召下,科研、医疗人员奔赴一线,指导群众摒弃陋习,实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全国各地的乡村举行了清理钉螺运动,以消灭传染源。

——据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到宋代医疗救济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宋代医疗救济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医疗卫生事业与晚清时期相比的进步性。
(3)根据材料三中建国初血吸虫病防治的相关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在防疫抗灾上的作用。
2023-10-1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图是1952年爱国防疫卫生运动蓬勃开展中广泛张贴的宣传海报。由此可知,新中国初期的疫病防治(     

A.突出以意识形态斗争为核心B.体现了卫生工作的时代特色
C.形成了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D.消除了传染病对人民的威胁
7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26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国家工作人员范围内实施公费医疗制度。该制度实行辖区管理,一般由区县政府统筹、审核和监督使用各单位的公费医疗经费。公费医疗保障的主要对象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二等乙级以上革命残废军人,高校在校学生。与此同时,根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的规定,针对城市企业职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确立了劳保医疗制度,以解决工人的医疗保健问题。这种初级水平的医疗保障制度使得城镇劳动者第一次真正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的待遇。但在整个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城镇医疗保障也没有实现全覆盖,享有医保的城镇人口很可能在70%左右。

——摘编自邹长青、田月等《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演进(19491978年)--兼论医疗保障政策史》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实施医疗保障制度的意义。
8 . 下面为陕甘宁边区防疫工作统计表(节选)。这些措施反映当时陕甘宁边区(     
时间具体措施
1941年11月《解放日报》开设“卫生专栏”,重点介绍传染病的预防和一些卫生保健知识
1942年4月边区设立防疫总委员会,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
1942年5月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报告和防治制度
1944年7月开办了规模庞大的卫生展览会,历时八天,参观者万余人
A.医疗卫生体系得以完善B.民众生命健康日益受到关注
C.公共卫生意识持续强化D.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9 .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材料一   1918年1月,美国医生迈纳发现了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政府未能提高警戒,民众还沉浸在战争的狂热中,大量士兵被派往战场。为不影响战局,各参战国大都实施媒体管制。英国的“战时机制”使此前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难以发挥作用,有医学刊物公开宣称“流感已全然消失”。8月,美军登陆地布雷斯特成为重灾区,流感病人占据着比伤员更多的床位。各交战国疫情防控信息交流也极为不畅,难以形成国际协调机制。至10月,美国死亡人数达20万。德国全年死亡160.1万人,其中军队死亡38万人,德国国内危机加重。各国政府陆续开始隔离传染源,关闭各类公共场所有城市甚至拒载未戴口罩的乘客。在严格管控下,大流感疫情于1919年渐趋消退。1920年,国际联盟特别添设了国际卫生组织作为其附属机构,这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王叶英《1918年大流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政府很少对医学科研予以支持。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罗斯福总统的主张下成立了科学研究和发展局,使4个分散而独立的科学研究系统联合在一起,对全国的科研资源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在医学领域,国家对科研活动的支持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研究的发展,从而对以科研为动力的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战争爆发调动了全国的爱国热情,以拉斯克夫人为代表的基金会和私人组织也积极投入财力和人力,支持医学科研活动及医学教育事业。二战期间,科研基金主要投向了大学、研究机构等,形成了以大学和研究机构为基础的科研体系。二战使大学拥有了更雄厚的物质基础,从而更有效地开展科研活动,现代医学教育模式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摘编自张艳荣《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大流感爆发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影响。
2023-09-29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鄂西南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0年后,北京饮水卫生事业发生了较大变化。早期,技术改良改善了北京饮水状况。晋升技术的进步,很多人喝上了甜水。接着,基于现代设备和化学化验的自来水公司建立起来。此时,不过,人们已从简单地以口味苦甜区分井水的好坏,北京饮水卫生进入到国家主导时期。技术进步带来的改变只是一种附带效果,而细菌理论指导的公共卫生则是一种官方的主动作为。1920年代,人们开始应用科学细菌方法检验水质。19288月,公共卫生成为政府职责之一,一方面积极建设专业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又大力普及科学饮水卫生知识。

——摘编自杜丽红《知识、权力与日常生活——近代北京饮水卫生制度与观念嬗变》


(1)根据材料,分析北京近代饮水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京近代饮水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
2023-09-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