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 道试题
1 . 1860年-1900年间,大量欧亚移民迁入,使美国人口增长了近三倍,而工业产量的增长甚至比人口增长还要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在1.4%至1.6%之间,尽管这种增长并不稳定,但是每次经济衰退之后又会恢复快速增长。这表明(     
A.控制好人口增长利于经济平稳发展B.减少移民迁入有利于降低经济波动性
C.欧亚大量移民迁入助推了美国经济D.人口增长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 . 日本史书记载:“渤海国大使乌孝慎新贡《长庆宜明历经》,云是大唐新用经也”。历学家真野麻吕试用唐宣明历之后,建议推广使用。861年,日本宣布停旧历,改用宣明历。这体现了(     
A.中日文化交流的频繁B.周边国家全盘吸收唐代文化
C.中华先进文化的辐射D.日本大化改新推动历法变革
3 . 《摩奴法论》是印度教的一部法论,大约制定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法论中有大量篇幅规定了各种礼仪,包括家庭人伦之礼、宗教之礼、王室之礼,甚至战争中也有“不准用暗器杀敌人”之礼。这些礼仪(     
A.说明印度注重伦理规范B.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C.宣扬了众生平等的理念D.冲击了传统的种姓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A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阿拉伯文学具有独特性

B

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俄罗斯继承了拜占庭文化

C

12世纪末,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D

玛雅人发展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阿兹特克人农业的特点之一是“浮动园地”;印加人建造彰显高超建筑艺术的马丘比丘城古代美洲文明呈现多元特征
A.AB.BC.CD.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考古专家认为:秦文化中的大型陶塑艺术、石刻石雕艺术、铜车马和青铜水禽制造技术等具有明显的波斯文明和地中海文明的特征。同时还认为秦始皇帝关于帝国政体、管理国家的制度、管理国家的措施等的认识,可能受到波斯帝国制度文明的深刻影响。该考古学家的论述意在说明秦时(     
A.经济发达成为文化交流的基础B.东西方贸易交流十分频繁
C.东西方文化可能已有深入交流D.丝绸之路是重要交流途径
6 . 中国史书记载,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曾造访东非肯尼亚沿海地区。2012年,考古队在肯尼亚的曼达岛发现具有中国血缘的三具人骨遗骸,其中一人可能生活在郑和下西洋时代。据此推断,郑和船队到达此地是在如图中所示的(     
A.AB.BC.CD.D
2024-04-0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有同学研究“近代中日文化重构”问题,收集了以下两组材料。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组

   
图1照片《买办和他们的洋老板一起吃西餐》(晚清中国)

   
图2杨洲周延的木版画《鹿鸣馆内跳交际舞的场景》(日本明治时代)

第二组

清末广州的一位商人,随朋友到十三行中参加西餐宴席,在餐饮之后写信寄给北京的友人讲述吃饭情形:“他们坐在餐桌旁,吞食着一种流质,按他们的番话叫做苏披。接着大嚼鱼肉,这些鱼肉是生吃的,生得几乎跟活鱼一样。我目睹了这一情景,才证实以前常听人说的是对的,这些‘番鬼’的脾气凶残是因为他们吃这种粗鄙原始的食物。”

——摘编自郭晔旻《西餐如何走上中国人餐桌》

明治时期日本有人这样评论鹿鸣馆的舞会,“黄色皮肤的脸面,佩戴着羽毛装饰,来细腰,手拿西式小饰物的日本女性,合着西洋音乐,踏着斯拉夫舞步。这是日本人为了看上去像西洋人而做出的滑稽而悲哀的努力。”

——摘编自《鹿鸣馆:日本欧化主义的象征》

(1)分别阐述每组材料对研究“近代中日文化重构”的价值。(请从史料类别、内涵和作用等角度作答)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日两国文化重构中的共同特征。
(3)除上述材料之外,全面研究“近代中日文化重构”问题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至少列出两种)
8 . 朱熹在《童蒙须知》中告诫儿童面对尊长时:“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声喧哄,浮言戏笑。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自议论。”陈淳也在《启蒙初诵》中要求小儿做到“入则孝,出则悌”。这可用来说明该时期(       
A.格物致知备受关注B.理学影响家庭教育
C.理学禁锢人们思想D.政府重视以文治国
9 . 1884年,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在《荷马史诗》所说的“大城墙的梯林斯”遗址发现了一座坚固雄伟的宫殿残迹,它的正厅、门廊、庭院和整个轮廓与《荷马史诗》描述的奥德修斯等人的王宫非常相似。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文献资料的真伪必须经过考古证实B.《荷马史诗》的内容全部真实可信
C.考古发掘可以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D.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实的唯一途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亚里士多德认为,个人美德对于社会正义的实现十分重要。法治不应有悖于德性,因为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保证公民和城邦的幸福。亚里士多德这一观点(     
A.弘扬了罗马法的务实精神B.推动了雅典民主制的建立
C.背离了柏拉图的理性思维D.体现了对个人价值的重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