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花馍,俗称花馒头,初用于祭祖,后扩展到各类民间祭祀活动中,明清时期,花馍文化大盛于国内的面食文化区。如春节的枣花馍、元宝馍,清明时的桃花馍、燕子花馍,端午时的虎头花馍中秋时的糖枣月饼馍,等等。据此可推知,花馍文化的特点是(     
A.血缘性、宗教性B.季节性、等级性
C.凝聚性、开放性D.民族性、地域性
2 . 18世纪建成的卢浮宫博物馆,位居世界四大历史博物馆之首,其艺术收藏品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6个门类,也有拿破仑一世对外征战时,从世界各地掠夺来的艺术珍品。据此可知,卢浮宫博物馆(     
A.被视作首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B.通过掠夺各国不断积累收藏品
C.向公众全方位提供了多个领域知识D.具有文化传承和服务公众职能
2024-02-21更新 | 597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4届高三3月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3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礼乐制度被作为中华文明的要素之一,受到学术界广泛重视。中国的礼乐文明发端于神灵崇拜,并以祖先崇拜、祖先信仰和祖先祭祀体系的形成而臻于完备。中国社会的精英阶层不断的、季节性举行的礼仪乐舞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     
A.表达对天地神灵的敬畏B.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
C.凝聚族群强化文化认同D.构建严明的统治秩序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初期博物馆的改造:“人民观”的树立

1950年,负青新中国文物工作的负责人访苏归国后,认为中国博物馆界应该学习苏联博物馆,要“主动的、千方百计的担负起这个教育人民的任务”。同年。郑振铎在《一年来“文物工作”纲要》中首次明确政府设定的博物馆工作目标。“要具体地表现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最高成就”,并介绍了改造具体的情况:“全国解放后,博物馆事业也立即成为人民大众的事业,把内容大加改造。……对于北京历史博物馆则将其古董摊式的布置,改造成有历史观点的陈列,且布置了一个新型的按照着社会发展规律而陈列着的‘中国社会发展史’展览……南京博物院进行了‘西南少数民族文物展览’。“社会发展史展览’等。沈阳、上海的博物馆。也积极的走上了新的道路,渐能把握住阶级观点与历史观点,劳动观点与群众观点。他们一般地都能开始做到面向群众,面向工、农、兵……”

……新中国初期,许多博物馆还在展览中设置独立单元展示“人民”的历史创造,如1951年由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举办“伟大的祖国”展览。就专门设置了“五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文化创造”单元,陈列展示了古代科技发明、工业品、艺术品等八类物品。

——摘编自徐玲《论新中国初期博物馆的“人民观”》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博物馆的‘人民观’”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2-31更新 | 14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高中名校2024届高三12月统一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在距今4000年前,地球经历过一场大降温的过程,结束了早前人类的“黄金时代”,使两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衰亡,沉重打击了古埃及文明,更使得印欧人不得不向四周迁徙,冲击着欧亚各临近文明。这(     
A.说明了农耕与游牧文明冲突的根源B.解释了气候变化对文明的重要影响
C.分析了地理位置与文明兴衰的关系D.证明了不同文明发展趋势的一致性
6 . 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民众图书馆“是全体人民的图书馆,凡属圆颅方趾,不论其智、愚、贫、富、老、幼、男、女,均可进馆享受服务”。民众图书馆的创办(     
A.打破了当权者对教育的垄断B.有利于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
C.满足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D.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对公元500年以来的世界史作了如是概括,其中“东”指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方,“西”指以西欧等为代表的西方。

第一阶段(公元500年至1500年):东强西弱,东富西穷,东稳西乱,东进西滞,东学西传。

第二阶段(1500年至18世纪中期19世纪初):西升东降,东强西弱,东富西追。

第三阶段(19世纪初至1945年):西强东弱,西富东穷,西扩东衰,西学东渐,以西塑东,东西彻底逆转、易位。西方取代东方成为历史主流。

第四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东升西降,东西相持,多极平衡。

——据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历史年表。[要求:年表时段或时间表述符合材料意涵,史实准确,作答要素应包含阶段、时间(时段)、支撑史实、简要说明等。]
8 . 1947年2月,英国殖民大臣在给非洲殖民总督的通报中宣布:把许多分散的土著行政单位合并,选举产生村、地区、县以至省的地方政府,逐步取代土著当局;同时选举吸收知识分子、新兴中产阶级和农民参加地方政府。英国此举旨在(     
A.推动非洲非殖民地化进程B.促进殖民地区的文明开化
C.密切与殖民地联系的纽带D.培养殖民地民主民族意识
9 . 18世纪,英国流行印度的印花棉布,推动棉布取代传统的毛织品;房屋装饰使用来自中国的瓷器、漆器、屏风、壁纸;茶从上层社会的奢侈品成为普通大众消费品。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海外贸易改变生活方式B.光荣革命消弭等级差别
C.工业革命提高国民收入D.殖民扩张推动商品输出
10 . 王莽取代西汉、曹魏取代东汉、西晋取代曹魏,都是权臣攫取政权,建立新王朝,后世史家称其为“篡位”,但这些君主都借“禅让”理论来解释其行为合法化。其理论来源为(     
A.道家五行轮回B.法家厚今薄古C.墨家尚贤尚能D.儒家圣贤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