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期起,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在思想解放浪潮冲击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初步形成了自然科学的分类和科学实验方法。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将会“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成为发明家集结与交换心得的场所”。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

——摘编自《博物馆的历史》

材料二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博物馆的布展开始突出展品演化的时序和内在联系。博物馆的海量收藏品形成一个巨大资料库,为世界各国的学者展开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1820年,法国建立国立科学技术博物馆,以展示机器和制造技术为主,免费向公众开放。1909年,英国成立伦敦科学博物馆,接收了1851年、1876年两次世界博览会的一些机械展品,收藏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和史蒂芬孙发明的机车等。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在各大博物馆参观,各博物馆之间的展品巡回展览也逐渐增多。

——摘编自《博物馆的变迁》

材料三   英国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由工业化推动而发展的交通运输业、商业等经济部门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很快战胜了传统的农业、手工业。使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到了19世纪5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被誉为“世界工厂”。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城市人口占52%,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10个,其中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人。

——摘编自王同彤《工业革命对英国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博物馆建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博物馆所发挥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变化。
2024-06-0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修道院学校中,学生学习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清规是首要的任务。在10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大城镇中出现私立的写作和算学学校,教授阅读、写作、商业代数和簿记,学生大多是工匠和商贩的孩子。教皇、皇帝或国王给很多大学颁发特许状,给予大学及其学生以某些特权,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学拥有司法权。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学教育是最高等级的教育,全社会人口中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这种教育,而能够最终完成学业得到学位的人更少。

——摘编自王挺之《欧洲中世纪的教育》

材料二   1653年,曼彻斯特市成立了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切塔姆图书馆,这是英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1669年,作家约翰·伊夫林提出为公共图书馆立法的建议,此后,主张以公共税收来维持免费图书馆的建议增多。18世纪,工业和科学的发展逐渐战胜神学,人们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于是,英国逐渐产生教区图书馆、咖啡屋、慈善学校和机械工人学校等各类信息传播载体。1850年,尤瓦特提交的《公共图书馆法》议案经过议会的反复斗争最终被认可,英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法令生效。此后,英国的议会文化使得公共图书馆大行其道,公共图书馆迅速成长,到19世纪末,英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超过100个。

——摘编自《英国公共图书馆产生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欧洲教育的局限性及其所蕴含的积极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9世纪英国公共图书馆得以发展的原因。
2024-05-0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家具风格与社会变迁】

材料一   明式家具的狭义概念指明至清前期材美工良、造型优美的家具,尤其是从明代嘉靖、万历到清代康熙、雍正这二百年间,不论从数量方面还是从艺术价值方面来看,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家具的黄金时期是当之无愧的。明代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交易日益盛行,银两的价值也愈高。加上过去实行的“轮班”和“住坐”制,工匠以逃亡来反抗,迫使封建主不得不放弃限制人身自由的榨取方式,逐步准许工匠以银代役。...周起元在《东西洋考》序中说:“我穆庙(指隆庆帝朱载堂)时除贩夷之律”.....明清硬木家具,有很大一部分是用进口木材做成的。...万历时,戈汕著的《蝶儿谱》,详述可用特制的十三具三角形儿,错综变化,摆出一百多个样式....好事文人已经把家具的使用发展成为一种家具游戏了。

 ——摘编自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

材料二   民国家具是就风格而言的一类家具,特指开始于清代晚期,兴盛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直流行到20世纪50年代初,以清代家具为工艺基础,在造型和装饰上吸收西洋(少量东洋)风格的一类家具。

——捕编自孙光瑞,张学彬《民国家具凤格特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式家具成为传统家具高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中式家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至18世纪,中西间贸易往来频繁。当时欧洲的紧身胸衣、裙撑和束腰等设计元素被引入中国,成为上层社会女性的时尚追求。欧洲人对来自中国的奇异的丝绸、织锦等纺织品和绣花等工艺近乎狂热的好奇和热衷。法国的朱里欧·莱蒙多·马萨里诺主教拥有十件在法国巴黎定制的中式彩色唕叽面料的服装。真丝面料制成的华托裙,也常常出现在法国画家让·安托万·华托笔下,这种裙子装饰有中国特有的纹样图案,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情调,是当时很多欧洲贵族妇女喜爱穿着的服饰。法国还设立了一些中国舞场、中国娱乐剧院等。以穿着中国式服装为主要特征的化妆舞会首先在巴黎和维也纳出现,之后迅速在欧洲宫廷普及。到18世纪中期,中国服饰装扮的化妆舞会在欧洲变得非常普遍,一度晋升为欧洲大众的时尚活动。

——摘编自陈霞、李遵《西方镜像中的中国风纺织与服装艺术考》等

材料二   甲午战争之后,清廷放开了民间设厂的限制,进一步为近代纺织工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中国传统服饰的质料比较单一,主要有土布、丝绸、皮毛等。进入20世纪之后,新军的服饰被大量的绿营城防官兵模仿,通商口岸的少年纷纷模仿出洋归国的留学生穿着洋装,新政以来军、警、学界易服的举动,导致了服制材料发生了剧变。西式服饰主要用洋布、呢革,国内既不能生产也不会缝制,只得依赖进口。这就导致了西式服饰价格昂贵,而且随着易服的进行,导致国内洋货一时泛滥,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纺织业。殆至民国成立之后,这种混乱的局面依旧没有根本的改变。当时的有识之士无不担忧地指出: “自政府改装以来,风气所趋,官民竞用外货,以致绸缎废弃,工商歇业。资本日益消耗,劳动者多有流亡,为他人开绝大之道场。”

——摘编自李超《清末民初服饰变革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外服饰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指出17—18世纪欧洲“中国风”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民初洋装传入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进化论是近代中国思想史的主流,经历了完整的发展进程,折射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魏源认为, “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人类社会的历史总是向前发展,不断变化的。 “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严复翻译《天演论》, 对西方进化论加以改造,倡导“天演哲学”,用“生物进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变化日新”的道理,鼓吹“变者,天道也”, “变者古今之公理也”。邹容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了“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的革命哲理。陈独秀宣称, “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 “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 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根本与“现代自由平等”的新思潮背道而驰。

——赵璐《论中国近代进化论发展的四个时期》

(1)四位思想家对“进化”观点的阐释,反映了各自怎样的思想诉求?
(2)中国近代进化论发展的历程折射了怎样的时代变迁?
2024-02-07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诗画二十四节气》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精选与节气内涵和意境相符的知名古画、古诗,运用三维转二维技术,对古画进行修复与后期制作,并配以内容相符、意境美好的英文版古诗词,使古画、古诗词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动起来,以中外年轻受众更容易接受的动画形式,传播中国独特的节气之美、诗画之美、意境之美。

动画作品《诗画二十四节气·白露》画面之一

画:【明】唐寅《溪山渔隐图》

诗:【唐】王维《山居秋暝》

译:许渊冲

——据武宝贵《中国风动画在国际传播中的应用研究——以〈诗画二十四节气〉为例》

(1)上图展示了哪些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价值。
(2)除了动画作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播还可采取哪些方式?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创意并说明其主旨。
2024-01-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隆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城市规划在取得举世瞩目辉煌成就的同时,文化遗产保护也在不断进步……大运河的申遗工作让文物保护走向了文化遗产保护;良渚遗址保护工作则改变了我们对遗址的态度,使文化遗产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开启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进社会的重要篇章;在“三坊七巷”的保护中,通过改变街区业态、举办各种博物馆展示活动,为当地民众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如今三坊七巷使其成为人们到福州必去的重要场所;安吉生态博物馆的建设把整个区域的农民动员了起来,让当地人保护自己的家园,建设自己的家园,展示自己的家园,是一个带动人与自然环境共同保护的优秀案例;在首钢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中,首钢工业遗产通过整体保护,延续了历史的链条,使人们可以近距离体验首钢过去的辉煌。

——据单霁翔在《“2022年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高峰论坛暨学术会议”的讲话》

材料二   “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截止2022年,我国已有140座城市被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表是其中的部分城市

城市历史文化资源
西安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千年古都,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
武汉楚文化重要发祥地,辛亥革命首义之地,近代史上多次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成都古蜀文明发祥地,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历史上多个地方政权在此建都,是西南地区的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纸币发源地,蜀锦的故乡,有“天下诗人皆入蜀”之美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任选一座城市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说明其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就城乡建设中如何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两条合理建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儒家始终以积极心态和入世情怀对待社会、对待生活。树立高尚的道德信仰,强调个体修养、社会教化、国家治理方面的重要价值。儒家爱国主义认为个人从来就是与一定的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就没有个人的私人利益。儒家的仁学爱国思想强调“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以血亲之爱为基础发展起对国家民族的爱,使血亲的骨肉之爱与对国家民族的爱合为一体。在忠与孝之间,主张牺牲对父母的孝而对国家尽忠,甚至主张大义灭亲。这种价值导向深入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灵培育出一种国而忘家、精忠报国、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

——摘编自史康健《略论儒家仁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材料二   梁启超是现代爱国主义最具代表性人物,是近代系统阐发爱国论第一人。梁启超最终形成并明确地提出爱国主义的思想主张是在1899年2月发表的长文《爱国论》。“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1902年,梁启超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一文中指出,“近数百年来,欧洲民族主义发生,民族主义者,实制造近世国家之原动力。”同年,在《新民说》中进一步指出,中国当务之急,就是“民族建国问题而已”,即建立一个民族民主的现代国家。战后游欧归来的梁启超,为了避免西方业已出现的弊端,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既要求对中国传统的旧思想求解放,又强调必须打破对西方现代思想的迷信,号召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受“五四运动”和战后世界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梁启超指出“质而言之,从国民全体下工夫,才是真爱国,才是救国的不二法门。”

——《河北学刊》2005年第4期《梁启超的爱国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及其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估计,美国独立后到 1820年间共有约25万的移民,平均每年仅有6000人左右。从1820年以后,入境移民逐年增多。据美国政府统计,19 世纪20年代移民为15.9万人,30 年代为59.9万人,40年代为171.3万人,70年代为281.2万人。1820—1880年入境移民总计1018.9万人。从移民的来源看,1820年以前,英国移民人数高居首位,而在1820年以后的60年间,德国和爱尔兰移民人数则跃居第一和第二,德国移民为305万,爱尔兰移民为282万,英国移民为92.6万,退居第三位。此外,除了北欧国家和加拿大的移民有大幅度增长外,还有约23万的亚洲移民迁入美国,其中,华人22.8万。

——据宿景祥《美国经济统计手册》等

材料二   随着美国社会排外情绪滋长,从1882年开始,美国的移民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以种族歧视为准绳的排斥华工法,规定:不论是熟练或非熟练的华工以及受雇于矿山的华人,在10年内不准进入美国;凡是非美国的出生的华人后裔不得加入美国国籍。在这期间,除了留学生外,其他中国移民一律禁止入境,甚至可以任意 驱逐在美国定居多年的华人。1924年又通过《移民限额法》,除继续排斥亚洲移民外,同时把欧洲每年移民总额从1910年的35万人,削减为16.4万人。

——摘编自邓蜀生《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美国移民发展的趋势。
(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移民对19世纪美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2023-10-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斯)建议,除秦国官定史书《秦记》以外,其他各国的历史记载都予以烧毁;除博士官所负责管理的文献以外,天下有私人收藏《诗》书》百家语者,都必须上缴政府予以烧毁;胆敢私下讨论《诗》书》的人,处以死刑;以古非今、私藏禁书的,诛灭其家族。而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不在禁、烧之列。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宋代是新儒学完全建立并蓬勃发展的时期,宋代儒学家把佛教的心性义理之学与道教的“太极”思想糅入儒学,在此基础上,正式衍生出理学。到南宋后期,程朱理学被朝廷尊为官方学术,获得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斯建议的背景及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后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新儒学”产生的思想基础,并概括程朱理学有哪些核心主张。
2023-09-1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适应性测试(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