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亚欧大陆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矛盾,爆发为暴力的形式,自古代起,直到公元十三、十四世纪,我认为,可以总括为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浪潮。……第二次冲击后约四、五个世纪,到了十三世纪,又爆发了第三次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这是最后一次,也是范围最广的冲击,发动这次冲击的主要是蒙古人,投入冲击成为主力的还有大量的突厥人。冲击的范围包括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欧和中欧、在第一、第二次冲击中作为主力的印欧人和闪人已经变成了受冲击的客体,成为农耕世界的防御者。……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材料二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时间15001850185019451945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50年,国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摘编自邬沧(世界人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古代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史实,以游牧世界第三次冲击例,扼要说明其“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势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结论明确,逻辑清晰,叙述正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亚季风带的充沛降水与华北、江淮与江南的辽阔冲积平原的优良宜农条件,使东亚大陆很早就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规模巨大的人口——经济——文明复合体。中华文明的独创性与高度发展水平,使古代中国人有很强的自信心与包容性,不畏惧开放,乐于与其他民族交往,并学习其优秀成果。中华文明史上也没有跨洋越海侵夺他人国土财富、划分势力范围的弱肉强食传统。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各国人民不畏旅途艰险往来于东西之间,“丝绸之路”就是这样形成的。

——摘编自郭建龙《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

材料二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要在现有的国际规则下和平发展,寻求新的生长空间的。从中国的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极其巨大的生产力。而过去那种靠投资、出口,不计资源、环境与劳动力消耗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从国际条件看,既往一二百年中,世界形成了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与多数发展中国家对立的局面,西方国家从未真正关心过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福祉。这些国家若能选择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不但能改善其本国的经济,也创造了更大的社会需求,进而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成长空间。

——摘编自梁昊光、张耀军《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丝绸之路”开通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汉代丝绸之路与当代“一带一路”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中国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措施。
2024-02-21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旧中国国民体质羸弱,被讥讽为“东亚病夫”。1952年,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959年,我国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此后全国掀起了群众体育活动的高潮。七十年来,我国运动员在各类国际大赛中,共获得世界冠军3695 个,创超世界纪录1332次。涌现了一大批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英雄事迹。体育健儿们发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上世纪70年代初,著名的“乒乓外交”书写了“小球转动大球”的历史佳话。七十年来,我国与18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体育友好关系,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话语权显著提升。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2万亿元。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材料二   体育是影响和凝聚美国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美国文化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和载体。美国人对许多问题政见不一,难以达成共识。资深媒体人哈里森·瑞里就观察到,“美国人在社会中已经分崩离析,经济上压力重重,道德上无所适从。如果他们之间有共同语言的话,就是体育了。 ”一位文化学者甚至认为美国实际上是一个“体育共和国”。

——摘编自徐国琦《试论体育视角在美国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就,分析新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体育对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塑造作用。
2024-02-02更新 | 36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世界文化是多元的,因交流而不断发展,更加丰富多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并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向的西学东渐,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一个中学西渐,葡萄牙在租借澳门后,中国产品如丝绸、陶瓷、茶叶等,更多地输往欧洲,一些传教士全面介绍了中国历史,地理和思想史等方面的情况。1793年,巴罗在《中国游记》中盛赞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建筑:“错落有致,间隔合宜,恰到好处,互相衬托”,另一学者又专门指出中国园林有更高级的美——不规则的自然美,这推动了英国“不规则园林”运动的兴起,随后,整个欧洲掀起了仿建中国园林的热潮,并修建了许多包含中国元素的建筑,其中不乏代表性作品。

——摘自袁行霈《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材料二   在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东亚在世界上崛起,增强了东亚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东亚发展模式的成功,使东亚地区的国家更坚定了对自身文化的信心。这种自信更促进了一种“亚洲意识”的觉醒。1996年首届亚洲儿童权利与传媒会议通过的《马尼拉宣言》指出,亚太地区的大众传媒应当尊重和保护亚洲社会的传统文化,向儿童提供富有亚洲特色的节目。

——摘编自关世杰《试论二十一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向的‘西学东渐’,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一个‘中学西渐’”产生的双向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趋势。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面对不同文化的激荡碰撞,当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文化观。
2023-08-06更新 | 72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尚书》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其不仅对中华思想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朝鲜,日本及越南等东亚各国的文化传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
2023-08-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在芬兰,某些阴谋反对瑞典国王的贵族谈论的是乔治·华盛顿。在德意志,人们以诗歌、散文、历史著作和学术性小册子抒发对美国人的热情。在英国,改革者指出:“在美国的州和联邦宪法中,不同宗教团体的成员在政治上受到的待遇都是一样的”。在爱尔兰,志愿军以美国先驱者为榜样,组织起武装连队,之后,英国不得不赋予爱尔兰部分自治权。欧洲的中产阶级满意地看到那个国家人受到应有的尊敬,真正的功绩得到应得的报酬,人们对他们按照能力和贡献加以评价。

——摘编自[英]C. 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随着种族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欧化而来的必然是文化上的欧化。(19世纪)在拉丁美洲,除葡萄牙人的巴西外,主要的文化形式是西班牙式。这种形式的明显标志是绝大多数人说西班牙语,而且信奉罗马天主教。人们看到,它还表现在建筑式样方面,如房屋带有庭院或院子,窗户装有铁条和房屋的正面朝向人行道等。城镇规划以中心广场而不是以主要街道为基础同样说明了这一点。许多服装也是西班牙式的,其中包括男人用的宽沿毡帽或草帽、妇女用的棉布遮头物——薄头纱、 头巾或装饰头巾等。在家庭结构方面也仿效了男子占支配地位和严密监督年轻女性的典型的西班牙形式,这是一种认为体力劳动对有身份的人是不体面、不合适的倾向。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对近代欧洲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对拉丁美洲文化造成影响的具体方面,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价。
2023-07-26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茶源于中国,茶文化凝聚着中国人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的追求。汉唐时期,茶开始成为对外贸易的商品;新航路开辟后,形成新的海上茶叶贸易商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是世界近代中国茶叶的传播概况表

时间概况
1657年荷兰人把少量中国红茶转运英国,茶叶首次登陆英伦。
1662年英王查理二世迎娶葡萄牙公主凯瑟琳,饮茶嗜好被带入宫廷,引得“英人争先恐 后以饮茶为一荣幸事”。
1668年东印度公司控制了北美十三州的茶叶转运,使得当地茶价高出英国本土一倍。
19世纪葡萄牙王室为解决财政问题、将中国茶树引种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郊的皇家植 物园,种植、采摘和烘焙茶叶的方法与中国完全一样。在中国茶农指导下,巴 西种茶业一度蓬勃发展。巴西人至今仍把茶叫作“洒”,与中文发音非常接近。 秘鲁,牙买加、阿根廷等南美洲国家也都开展过中国茶树的引种工作。
1873年在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上,巴西出产的茶叶赢得了广泛赞誉。

——据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 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 17—19世纪中国茶对外传播的特点及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茶向世界传播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药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材料二   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这一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性命;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印”;在捷克中医中心,预约的病人已经排到半年以后……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药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选择比例达到50%.在俄罗斯,选择中医作为中国元素代表的比例更是高达75%.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世界范围的“中医热”已然形成……世界卫生大会于2019年首次把中医纳入全球医学纲要。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欧美等国掀起“中医热”的因素。
2023-07-18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大批耶稣会士来华,其中包括利玛窦、邓玉函、汤若望等人。他们在接受中国传统风俗与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传播西方文化。地理方面,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数学方面,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物理机械工程方面,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此外,还涉及天文历算、水利技术、欧洲古典哲学、美术、音乐、建筑等方面。就其知识水平而言,基本上代表当时欧洲知识界的平均或最高水平。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

———摘编自郝景春《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材料三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认识。
10 .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泽被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

材料一   尽管茶文化的源头只有一个———中国茶文化,但它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的流变却异常丰富。在西欧诸国茶文化中,英国红茶文化最为世人称道。1650年前后,已经有英国人偶尔饮茶了,因为稀少而昂贵,中国的茶叶被人们普遍视为一种神奇的药物。1664年和1666年东印度公司的两次献茶活动推动了茶在英国上层社会的流行,家庭茶会成了王公贵族阶层最时髦的社交礼仪。18世纪初,茶叶开始由贵族富人的饮料向平民开放。19世纪时,英国饮茶之风盛行,茶叶成为普通英国人每天生活的必需品,饮茶习俗变得更加普及,此时英国的茶叶消费量几乎是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

———摘编自关剑平主编《世界茶文化》

材料二   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成本和价格降低,茶叶质量也大大提高,“在湖北山边有着两三亩地的小农,是不能希望和它们竞争的”。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材料三   2023年度“茶之道”国际峰会于5月21日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致辞,强调中国茶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发展下,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名片,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为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茶叶流入英国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英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茶文化在全球传播的意义。
2023-07-16更新 | 137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