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终于得到承认。但是,对于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仍有个别人持敌视的态度,……坚持“两个中国”的错误态度。……中国奥委会于同年11月6日正式宣布不参加第十六届奥运会,以实际行动表示抗议。

材料二:1979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1年,何振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及与国际奥委会的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北京,这个有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都终于莸得成功,于2001年7月得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材料三:以下两幅图片是北京2008奥运会会徽和主题口号。


材料四:观察下图,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在巴黎传递时,遭到藏独分子凶残的抢夺,中国残疾人火炬手金晶用身体奋力保护火炬,保证了火炬传递的顺利进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长期没有参加奥运会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2001年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奥运会徽的设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哪些深厚的传统文化?“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对当今世界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2024-03-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洛克艺术萌芽于文艺复兴运动,那时,人文主义者将个人情感汇入宗教艺术的创作中,欧洲封建统治阶级利用重商主义,聚拢了大量财富,极其需要满足日益膨胀的欲望和外部感官享受。巴洛克艺术家们喜欢艺术效果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并想方设法地予以表现。他们将激情和想象力融为一体,赋予豪华的艺术作品以摄人心魄的魅力,使人久久沉迷其中。

——摘编自朱亚娥《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作为大革命的回声,欧洲出现了一股燥热的文学浪潮,这就是浪漫主义运动。浪漫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地表达个人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极力塑造同周围现实或者统治集团格格不入的天才人物或叛逆性格。浪漫主义作家对大自然有强烈的爱,雄伟奇异的大自然或异域风光,往往是他们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

——摘编自王丽娜等《西方文学作品解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洛克艺术和浪漫主义文学各自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洛克艺术和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不同背景。
2024-02-0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深入社会,细心观察,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独立思考展开无情抨击,为之进行不息的斗争。他们以人民自居,以宣传群众、启迪民智为己任,接受新思想,他们除了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运用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让更多的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因此,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多面手,不仅有哲学著作,还发表了大量的史学著作、文艺小说、戏剧和诗歌,常常冒着上断头台、坐牢和流放的危险,为追求正义、向往光明而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者们认为,应该全面地引进西方文化,尤其应该引进西方崇尚个人自由的价值观,最根本的是确立个人独立平等的人格和进取精神,努力用个人主义取代家庭本位,尊重个人自由。个人主义不是利己主义,不是以现实中的个体人为中心。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家庭本位倾向,使个体失去其主体性。与此同时,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者还号召国人负起民族、社会、历史的责任,用世界眼光观察一切,绝不能以“国情”为借口拒绝学习世界其他文明。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在行动上的特点,并简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相同之处。
2024-02-0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72年,一个西班牙名字为“迭戈”的中国人向西班牙法庭请求恢复其自由人身份。法庭记录写道,迭戈自称来自中国,六七岁时被一个西班牙人从故乡带到利马城(今南美秘鲁),接着经由陆地到达尼加拉瓜、巴拿马等地,后来又到达葡萄牙里斯本。此后,他因听信塞尔维亚有很多中国人,而来到西班牙。在塞尔维亚,为了能够返回故乡,迭戈勤奋工作并小有积蓄,但他的主人莫拉雷斯却要将他转卖他人,于是迭戈将其告上法庭。这场官司前后持续了三年,最后法庭判决迭戈胜诉。

——摘编自龚缨晏、胡刚《16世纪发生在西班牙的一场“印第安斯人”诉讼案》

材料二   1875年,18岁的丁龙被人以“猪仔”的身份从中国贩卖到美国加州。当时的美国正在修建太平洋铁路,大量华工参与铁路建设并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客死他乡。丁龙在铁路投资者卡朋蒂埃的企业里做工,由于他做事勤恳,赢得信赖,后来成为卡朋蒂埃的管家,并与他结下深厚的友谊。19世纪末美国排华情势加剧,丁龙遂请辞回国,卡朋蒂埃许诺给与丁龙一个愿望。令人惊异的是,丁龙希望提出希望把它终身积攒的血汗钱12000美元捐献一所有名的美国大学,建立一个汉学系,来研究他祖国的文化,推动美国人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在卡朋蒂埃的捐助和努力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置了“丁龙讲座”和“东亚系”,这后来成为全美研究中国文化的权威机构。

——摘编自裘伟廷《丁龙——一位创造美国传奇的华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迭戈由中国辗转来到西班牙的路线,并概述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迭戈、丁龙为代表的的海外华人群体的影响。
2024-01-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学联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相传上古时代的神农氏首先发现茶叶的饮用价值。把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不仅仅作为一种生活需要,是从唐朝陆羽开始的。他的《茶经》影响至今,根据《茶经》的记载,茶起源于巴蜀之地,之后茶叶朝东南西北各方向传播。朝东,日本、高丽有不少僧人和使者来到大唐学习,并携带茶种回国种植;往西,作为商品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亚和西亚;往南,到越南、缅甸、印度,大约始于9世纪开始饮用茶;至于北,则是五代和北宋时越过河套地区传到北方游牧民族区域。古代的中央政府利用茶来掌控和协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因而就出现了“茶马互市”。古代的中国茶传播,由于航海技术还不甚发达,除秦汉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邻国韩国、日本之外,主要还是陆地传播。来自中国的茶与世界各地的民俗民风融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茶文化和饮茶习俗。

——摘编自余锋《从茶与咖啡的普及历程看中西方文化及传播差异》

材料二   17世纪,荷兰人通过海上贸易把中国茶传入欧洲后,再由欧洲移民带入北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取代荷兰成为欧洲茶叶贸易的霸主,将中国茶叶输送到伦敦,再将茶叶转销给欧美各国。19世纪中期,所有欧美国家需要的茶叶大都从英国输出,英国基本垄断了欧美茶叶贸易市场达一百多年之久。英国为了摆脱对中国茶叶贸易的依赖,在亚非洲的殖民地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坦桑尼亚、马拉维和孟加拉国等国大量种植茶叶,并利用工业革命成果进行茶叶机器化生产,将殖民地茶叶运往欧洲大陆,大力进行宣传,排挤和削弱中国茶在欧洲的市场。中国包括其他绝大部分的殖民地茶叶生产国都在世界茶叶贸易中处于被动的局面。英美等国家廉价收购茶叶,加以包装拼配、广告宣传,售之高价,除自身消费之外,绝大部分再转口给其他国家,成为茶叶贸易中极大利润获得者。

——摘编自盛敏《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于古代,17~19世纪中国茶对外传播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茶向世界传播的意义。
2023-08-2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保山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书院作为中国特有的教育机构和组织形式,其课程内容大致分为理论课程和经验课程两类。理论课程有《论语》《孟子》《大学》《诗经》《尚书》《春秋》《左传》《汉书》《史记》等。还有周敦颐、程颢、张载和朱熹等儒学大师的研究心得以及语录讲义注疏等。许多书院都制定了学规、课规、规约,这是经验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书院把这类课程内容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的行为规范上,书院师生必须认真研习、共同遵守。书院学规中系统最完整、社会影响最大的是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

——摘编自刘河燕《宋代书院与中世纪大学课程内容之比较》

材料二   西欧12、13世纪的大学课程设置


——摘编自徐磊《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相比,宋代书院课程设置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欧洲中世纪大学课程设置的因素。
2023-08-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从2004年首演开始,99场演出场场爆满,反响非常好。让年轻人一生之中至少看到一次昆曲,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这是白先勇将青春版《牡丹亭》引进高校的原因。“《牡丹亭》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大众欣赏传统戏剧,这是正统、正派、正宗的演出。”白先勇说,“我们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做出美的东西来教育大众。”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1)根据材料一、二,阐述白先勇的做法属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昆曲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故宫这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有何差异。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对法律就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管子》曰:“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汉武帝确立儒学为正统并“定于一尊”“以经注律”“引经解律”等应时而起,大行其道。魏晋时期规范汉以来反映“以经注律”成果的律条内容并试图使之法典化。《唐律疏议》完成了“一准乎礼”“得古今之平”并被封建后世奉为“楷模”。明清时期以注释律条为主要内容的律学成果,则大大提高了法典的司法实用性,提高了司法效率。

——摘编自李俊《论中国古代法学发展的特点与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大动荡,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外患环生,内乱叠起,法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及西方法律的输入。特别是20世纪后,先进的中国人认为法律有利于活跃人们的思想、开阔视野。近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在考订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浩繁的法学文献的同时,积极引进资产阶级法律,有力地推进了法学研究和立法工作,这种努力与空前的民族、政治、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也推动了中国法律的现代化。

——摘编自袁敏殊《西方法律、法学的输入与中国法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我国的法治建设,确立了法律权威,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了法律的胜利实施。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国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适应经济社会新发展新变化,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摘编自杨宝成《新中国60年法律发展的主要历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法律的特色及其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文王告诫武王:“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汉代董仲舒强调执政者应该在顺应“天道”的基础上治理国家,政令、律法应该与阴阳变化、四季变更、五行顺逆相合,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关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较为系统的城市植树、排污、垃圾处理等处罚刑律。唐朝颁布的《水部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性水利法典,除涉及农田水利、航运船闸、桥梁渡口等管理外,还有渔业管理以及城市水道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摘编自陈忠海《古代的环保思想与举措》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环境污染重大事件简表

——摘编自蝴蝶《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等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和卢拉总统在会谈中认同,气候变化是我们所处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发达国家应对温室气体排放承担历史责任,我们继续对发达国家未兑现每年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的承诺表示严重关切。我们决心进一步加强多边主义,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和政策空间,树立一个集体性的、反对单边主义的、国际社会合作团结的典范。我们决定为今年晚些时候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作出贡献,落实该公约和《巴黎协定》。我们承诺:在可持续和低碳全球经济转型等领域,拓展和深化双边合作。我们计划通过有效执行相关法律,共同支持消除全球非法采伐和毁林的行为。

——摘编自新华社北京2023415日电《中国—巴西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环保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环境治理的不利因素。
(3)根据材料并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与当今中国在环境治理上的差异。
2023-07-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书院的繁荣,不仅表现在数量大增、规模扩大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制度上的进一步完备及教育传导、藏书、刻书、祭祀学派祖师、经营田产等成为书院的主要事业,表明书院已经成为一个功能完全并且可以独立运作的文化组织;内部的职事设置日趋合理,基本形成研究教学、行政管理、财务后勤、学生自治等相互联系的几大条块,说明书院的组织管理已臻完善;各书院开始制订并执行学规、规程、揭示等不同名目的规章制度以规范自身行为,宣示自己追求的目标与学术文化主张。这种自觉的举措,是书院制度走向成熟并最终确立的标志。

——摘编自邓涛《宋代书院的发展及其与官学的关系》

材料二   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私塾和书院,都是士大夫准备科举的场所,在洋务运动兴起以前,中国还没有出现近代新式学校。旧的学堂不能适应洋务事业的需要。创办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所谓“西文”“西艺”为主。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洋务学堂约30所,他们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逐渐开办,大致上可以分为外国语(“方言”)学堂、军事(“武备”)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三类。

——摘编自努尔古丽·麦麦提《浅谈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教育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书院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南宋书院与洋务派新式学堂的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