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1 道试题
1 . 17—18世纪,欧洲掀起一股“中国热”。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中国文化影响了启蒙思想。由此可知(     
A.中西方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B.饮茶成为欧洲民众休闲方式
C.东学西渐丰富欧洲文化内涵D.中国古代科技成果传遍欧洲
昨日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 . 越南黎朝前期因“时监生专治《诗》《书》者多,治《礼记》《周易》《春秋》者少”,光顺八年(1467年),黎朝“置五经博士,专治一经,以授诸生”,颁五经印本于国子监。到黎朝后期,仿照中国明清文体,国子监教学内容增加八股文体。这反映出,当时越南(       
A.注重发展初等教育B.官员选拔标准混乱
C.深受中华文化影响D.严格恪守宗藩关系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S9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元明天皇即位后,仿照唐都长安在奈良建造平城京,并于和铜三年(710年)迁都至此,日本进入奈良时代,走上急速封建化的道路。当时上自统治集团内部,甚至是天皇年号,下至黎民百姓的衣冠服饰,民间风俗习惯,无一不模仿、学习唐风。汉学成为皇族以及王公、大臣的必备修养,被认为是官方正学,日本经过学习、改良骤然成为东亚仅次于唐王朝的文明国之一。

——摘编自林范武《从唐风文化的影响看奈良时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   “唐风文化”指的是日本杂良时代受到中国影响形成的文化,其对于奈良文化的影响涉及各个领域,如宗教、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至平安前期,“唐风文化”仍然盛行,表现在桓武天皇时期高僧最澄、空海将中国佛教——天台宗、密教传入日本,后形成日本佛教。可以说平安时代前期,“唐风文化”仍活跃于日本社会。所以,在一些正式的公共场合,人们还是会挂中国画,诗宴吟咏的还是汉诗。

——摘编自林幼仙《浅谈日本平安时代的“国风文化”与“唐风文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奈良时代“唐风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奈良时代“唐风文化”的影响。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端午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南朝人文献中关于端午节的记述摘编如下: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曰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茂……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是日,竞渡。”“竞渡”之俗即“俗以五日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屈原以夏至赴湘流,百姓竟以食祭之。常苦为蛟龙所窃,以五色丝合楝叶缚之。”“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攘毒气。”“端午以菖蒲生山涧中一寸九节者,或镂或屑,泛酒以辟瘟气。”

材料二   东亚的日本端午民俗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611年编撰的《日本书纪》:“推古天皇十九年(公元611年)五月五日在菟田野(现奈良县宇陀市榛原区足立)举行‘药猎’,拂晓参加者集合在藤原池附近,天亮出发。”

7世纪末,东亚的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新罗的佛教、姓氏习惯和节日习俗深受中国影响。东亚地区文化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等方面,也深受唐朝文化影响,东亚文化发展。

(1)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材料一中端午节习俗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内涵。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对隋唐时期“东亚文化发展”进行阐释。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士人惊觉“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并逐步接受“以强弱定文野”的观念,从长期自以为是天朝上国到承认自己成了边缘的野蛮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这一现象首次显现于(     
A.明末士大夫与欧洲传教士接触交流时
B.乾隆年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时
C.鸦片战争之后“开眼看世界”的情状中
D.晚清政府洋务派推行的洋务新政期间
昨日更新 | 312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中古时期,日本平城京建设沿袭了藤原京并借鉴了唐代的长安;朝鲜的汉阳城,不仅继承了开城王京的城制,还借鉴了明代北京的制度。由此,东亚各国形成了具有中华特色的都城规制:以宫城为中心,划设南北中轴线,建筑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街区呈棋盘状。这说明(     
A.东亚各国成为中国藩属国B.中华文明对周边影响巨大
C.民族文化因交流互鉴发展D.亚洲各地区文明同源共生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诊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明清之际,方以智认为,西学“贵在质测,征其确然耳”。清初戴震吸取了西学的逻辑方法撰写《孟子字义疏证》。戴震的学生焦循赞同利玛窦带来的地圆说,用西学的数学符号演绎自己的《易》研究。这反映出当时的西学东渐(       
A.增强了科学技术的近代化趋势B.推动了明清进步思想的产生
C.注入了思想文化发展的新动力D.拓展了儒家学说的研究领域
7日内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模拟预测(三)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哥尔德斯密斯在其著作《世界公民》中借中国哲学家之口,赞许了中国“只服从一种法律,只听命于一个君主。四千年来只经过一度长期革命。……宗教迫害是不存在的,人们的不同主张也没有引起战争”。由此可知,哥尔德斯密斯意在(     
A.论证开明君主专制合理性B.模仿中国体制改造欧洲社会
C.批判欧洲混乱的政治局面D.推动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大联考历史试题
9 . 1534年,天主教正式成立耶稣会。耶稣会不仅敌视一切新的思潮,而且通过极其严格的封建等级制的组织原则,进行各式各样只求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活动。耶稣会派遣来华的传教士有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这充分说明了(     
A.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展迅速B.明清之际西学东渐有局限性
C.传教士不可能带来新的知识D.近代中国面临西方文化冲击
7日内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644年清朝入关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上疏多尔衮,请求其采用新的历法。多尔衮将新历法命名为《时宪历》,并任用汤若望为钦天监监正,负责继续修正历法。这表明清朝初年(     
A.西学东渐一度持续B.西方宗教合法传播
C.自然科技得到发展D.中西交流限于文化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