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统治者与社会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权力的施行不但受限于道德,依据血缘关系来参政的传统也时王室权盛有实际限制,国君只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国际体系”包括了封建等级制度的解体、频繁战争、整体的无政府状态、均势的形成、中央官僚制度的发展等。查尔斯·蒂利认为,战争的压力迫使统治者征用物资,因而不得不与国内资源持有者进行“谈判”,这些“谈判”带来各种权利。如果我们照此理解,那么春秋战国时期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也曾为了鼓动民众参战和为国牺牲而做出三个重大的让步:一是言论自由,二是允许通过上诉来修正司法不公,三是给予在土地授予和福利方面的经济权利。

——摘编自许田波《战争、国家形成与公民权: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比较》

材料二:国家、政府或统治者努力保障个人权利并避免过度掠夺,均源于所谓“共容利益”,目的是保证自身收入的长期最大化。1603年的伦敦,大小事务都受的200名大商人的控制,政治上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产状况,代表商人集团的新贵们在议会中的席位明显增加,新兴阶级不仅影响、甚至控制了政府及议会。因为战争而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王室与商人之间彼此依赖;握有灵活动产的商业家族比起旧土地贵族更能缓解君主的燃眉之急,政府则对商人集团予以特许权的“回报”。新兴集团同国家命运的联系是如此紧密,在国内,他们要求国家保护,并给予他们经济特权;在国外,他们需要国家作为扩张和掠夺的庇护伞。“共容利益”不断扩大,催发了西欧的制度变迁。

——摘编自张宇燕、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群体能拥有一定权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欧社会形成“共容利益”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统治者与社会保持相对平衡状态,权力的施行不但受限于道德,依据血缘关系来参政的传统也对王室权威有实际限制,国君只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国际体系”包括了封建等级制度的解体、频繁战争、整体的无政府状态、均势的形成、中央官僚制度的发展等。查尔斯·蒂利认为,战争的压力迫使统治者征用物资,因而不得不与国内资源持有者进行“谈判”,这些“谈判”带来各种权利。如果我们照此理解,那么春秋战国时期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也曾为了鼓动民众参战和为国牺牲而做出三个重大的让步:一是言论自由,二是允许通过上诉来修正司法不公,三是给予在土地授予和福利方面的经济权利。

——摘编自许田波《战争、国家形成与公民权: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比较》

材料二   在奥尔森看来,国家、政府或统治者努力保障个人权利并避免过度掠夺,均源于所谓“共容利益”,目的是保证自身收入的长期最大化。16世纪末的英国,众多贵族和绅士经受不住外贸的利润诱惑而加入各种股份公司。1603年的伦敦,大小事务都受约200名大商人的控制。政治上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产状况,代表商人集团的新贵们在议会中的席位明显增加,新兴阶级不仅影响、甚至控制了政府及议会。因为战争而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王室与商人之间彼此依赖:握有灵活动产的商业家族比起旧土地贵族更能缓解君主的燃眉之急,政府则对商人集团予以特许权的“回报”。新兴集团同国家命运的联系是如此紧密,在国内,他们要求国家保护,并给予他们经济特权;在国外,他们需要国家作为扩张和掠夺的庇护伞。“共容利益”不断扩大,催发了西欧的制度变迁。

——摘编自张宇燕、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与春秋战国时的社会群体能拥有一定权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欧社会形成“共容利益”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中外历史上政府权力与民众权利间的博弈对我们的启示。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皇权与相权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1)根据材料概括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结合史实,各举两例说明材料中两种模式的具体表现

问题二   中央与地方自周代以后,我国开始确立了一套地方行政制度。秦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和县令;汉代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在继承秦代地方制度的同时也部分恢复了周朝旧制。到了元代,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控制,开始设立行中书省,标志着中国地方行政制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2)按示例完成周、秦、汉初、元四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填写。

(3)从上述材料中归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趋势。
2021-03-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班固“古今人表”(古今名人)统计,春秋与战国时期“新人”(指那些没有贵族背景的人)分别为当时总人数的32%与60%。这表明当时
A.察举制度代替了世官制度
B.世袭等级制度走向衰落
C.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分离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018-10-2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彭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都存在着创新的可能也都需要创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大发展大创新时期。

材料一   寓封建(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二   西周宗族制度,到了东周时期发生了比较剧烈的破坏,东周大小宗族间展开了长期的兼并战争,许多国家和采邑灭亡了。而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简要评价分封制和郡县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023-11-0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东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春秋时期政治体制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新型官僚制度的出现。官僚之称,古已有之,官者管也,是指国家职事人员;“同官为察", 寮、僚相通,是指同署办事的官吏。在不同历史时期,官僚的形态是不相同的。在春秋以前,官僚位在贵族之下, 类似于后世的管家和管事,各守其职,各司其事,一般不参与国家政务。到了战国时代,各国经过以否定宗族政治为主要内容的变法运动,先后完成由宗族国家向封建专制国家的转变。官僚制度形成,它是和传统贵族世官制相对而言的新的政治制度,是指根据个人的能力、学识、才干提拔、任免、使用官吏的制度,宗族血缘关系不再作为官吏升迁进退的依据。官僚成为独立的阶层,依照国家法令或国君的旨意行使管理国家的职责,国家机器的运转主要通过官僚进行。封建官僚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李学勤主编 《春秋史与春秋文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新型官僚制度与之前相比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新型官僚制度变化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图1、图2、图3的变化,提取两条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阐释。

材料二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出现了“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上逼主,下虐民”的局面,秦朝对周朝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后,决定采用郡县制。秦国作为分封最晚的诸侯,地处西北, “戎俗,尚武勇,故其民风大近于质朴无华,不尚文礼之一途”,较少受到周朝带有封建性的礼仪制度的影响。秦朝建立后,疆域包括大量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土地,这些“化外之地”也必须要由强有力的组织 机构来管理,并且要由中央直接控制。所以,采用郡县制是必然的选择。

——摘编自黄栋法等《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探析》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到郡县制的演变趋势及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作出的调整。
2022-10-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脚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材料一中“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阳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的法律制度包括”礼”和”刑”。三代强调礼治,西周时期形成了完善的礼乐制度,用礼制来区分贵贼,明确等,护治秩序。同时,以惩处为中心的刑罚制度已经形成。

但这一时期的礼和刑尚未融合为一个体系,礼主要用于调整贵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刑主用于控制社会下居劳动人民。汉初,废弃了秦代法律严酷紫杂的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汉式帝重用张和赵禹的“条定律令”,律法日繁。汉律特别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指导思想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礼刑一体”的法制体系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资产阶级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体系。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杖,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柜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摄司法权。法律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千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指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为了保证从立業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正公平,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制度。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

——编自何成刚等主编《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说明夏商周时期法律制度与汉代法律制度的不同,并分析汉代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西方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与教化关系的认识。

10 . 地方制度的构架

材料一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诈(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三元初的行省性质与金朝类似,仍属中央派出机构,设置并不稳定。但随着全国的统一,行省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行省拥有大权,“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七》

(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元代行省性质的演变。

(4)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