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1 道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立国之初即改郡为州。贞观元年,鉴于州地域太小,数显过多,便设“道”,全国分十道,每道派出采访使,为代表中央的具有督抚监察职能的官员,后增至十五道。景云二年,唐政府正式置节度使,集军、政、财、监察权于一身……特别是边境藩镇,拥兵自重,威专一方。由此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平定后,唐朝出现落镇割据。黄巢起义之后,唐朝彻底失去了对藩镇的控制,已经名存实亡。

材料二   宋代地方行政组织分路、州、县三级,同时另有府、军、监等机构。宋仁宗时全国有州府、军、监一级政区二百二十二个。《宋史·职官志》说:“宋初革五季(五代)之患,诏各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宅)以留之。分命文臣出守列郡”。宋还在行政首长之外又增设“通判”一职。规定凡州府文件,必须经通判连署之后方能有效。宋还在州一级设“监当”一职,制衡知州或知府的财政权。宋代的这些政治措施,虽然能防范地方造反或违抗中央,但其弊端也很明显,便是造成内重外轻。

——以上材料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根据材料,简析从唐到宋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趋势。
2024-04-0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大题06 变化、趋势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2 . 汉武帝时,侍中成为中朝近臣,卫青以侍中身份“出入禁中、顾问应对”,后因其三次北伐匈奴有功,武帝“以青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上”,代行太尉职权。武帝临终时,又以侍中出身的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统领朝政。这反映武帝时期(     
A.军权政权呈现融合趋势B.中朝侵夺外朝权力
C.外戚参与朝廷中枢决策D.三公已经名存实亡
2024-03-2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官箴书是阐释为官道德和总结从政经验的官员读本,明清时期的官箴书从道德规训逐渐走向实用、可操作性,如上下级交往、处理各类诉讼等具体的政务处理要求。这反映了(     

A.儒家思想受严重冲击B.官员行政规则僵化
C.国家治理理性化趋势D.法律制度渐趋完善
2024-03-2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4 . 开元十一年(723年),经中书令张说提议,唐玄宗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并设置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作为其具体的行政机构,这实际上就是将尚书省管辖的六部迁移到了政事堂。这一调整(     
A.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B.促使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C.造成了官员冗余现象D.导致了六部职能完全丧失
5 . 皇帝颁布的文书,被冠以“制书”、“诏书”等尊美之称, 臣子被要求无条件地贯彻执行皇帝的诏书,即“谨奉诏”。臣子“奉诏不敬”、“奉诏不谨”则是相关律令明文规定的罪名。在汉代的历史记载中,类似材料不胜枚举。这说明汉代(     
A.专制集权遭到严重破坏B.皇帝力图维护君权至上
C.实现了控制臣子的目的D.以法家思想治国的趋势
6 . 如表中政治制度体现的世界文明发展的特点是(     
国家汉朝罗马帝国印加帝国
政治制度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元首制
行省制
国王
四大政区
A.罗马帝国政治独特B.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相同
C.文明之间交流频繁D.国家治理方式存在相似性
2024-04-28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设置了由塞、障、亭、燧组成的完善的了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在西北边疆地区、北疆地区以及东部边疆地区进行了规范的屯田活动。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以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对边疆民族采取和亲政策,通过册封规范和边疆民族的臣属关系。元朝在地方上设置行中书省,设置宣慰司都元帅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建立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以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源起于春秋时期的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不同层级行政区划进行治理,后世历代王朝大都沿袭这种治理方式。县一直是我国国家结构的基本单元,稳定存在至今。郡一级的行政区划,唐宋多称“州”,明清多称“府”。由于郡(州、府)数量太大,不便于朝廷管理,故而在郡(州、府)之上还设置有更高一级的政区,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是“州”,唐代为“道”,宋代为“路”,元明清为“省”。

——摘编自网上资源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
(2)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治理发展的趋势。
2023-11-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地方行政制度因中央集权的强弱和国家治理的需要处在不断调整中。据下表能得出的结论是(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秦汉宋金
高层政区行省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州,县
A.州是中国古代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政区层级的调整扩大了地方的自治权
C.明初因废除行中书省而改变了省格局D.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发展趋势
2023-11-1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自秦汉以来中央行政制度演变的趋势是(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023-11-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

——摘编自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

材料二   正是在启蒙思潮与美国革命的冲击下,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法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它要求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其他人权。这样的要求注定了法国革命会超出一国的范畴,发展成一场整个欧洲的革命:因为当时的欧洲还处于专制王权国家的统治之下,而法国大革命却推翻了这一政治原则,其必然会引起整个欧洲的反弹。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材料三   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专制君主总是把人看得很下贱。哪里君主制的原则占优势,哪里的人就占少数;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古代中国政治“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革命后的法国成为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有哪些表现?
(3)结合以上材料,运用唯物史观,评价君主专制政体。
2024-02-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