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3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的法制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2年沈家本被清廷任命为修订法律大臣,他力主“变法图强”,近可以收回治外法权,远可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他确定了以“参考古今,博稽中外”为修律指导思想,起草新式法律《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商律草案》、《国籍条例》等,基本建立了中国近代法律体系。由他制定的《破产律》完全抄自日本破产法,但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机制产生严重抵牾而流于具文。晚清政治改良的最终失败,使修律与司法改革未能达到预期结果,但却推动了近代法律的转型发展。

——摘编自张普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法律转型》

材料二   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款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颁布的宪法或宪法性质文件

时间

宪法名称

核心内容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确认实行工农兵民主专政和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

1941年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按照“三三制”组织抗日民主政权

1946年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边区实行人民代表会议,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修律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基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出台的背景,概括它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法制建设的意义。
2024-04-1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诊断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末战乱,刘邦初入关中,约法三章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西汉建立后,“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捃摭(拾取)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当孝惠、吕后时,“萧、曹为相,镇以无为,刑罚以稀”。汉文帝任命张释之为廷尉,疑案由民众议决;汉景帝怜悯受笞刑者非死即残,诏令减轻笞刑。汉武帝重用张汤、赵禹之流的酷吏,连造新法,规定:司法官员如果犯下执法苛刻的罪责,则从宽处置;司法官员如果对罪犯开释不疑,则视为故纵而诛之。董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

——摘编自东汉班固撰《汉书》卷二十三,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四十八

材料二   16491月,英国有史以来最重大的审判即将举行。克伦威尔等下议院议员之所以选择公开审判国王查理一世,不仅仅是为了遵守普通法律传统、防止未来的暴政,更是为了让全世界见证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初级律师约翰库克被任命为副总检察长,肩负起主导起诉的重任。在标题为“关于严重叛国罪及其他严重罪行的公诉词”的公诉书中,库克开门见山地宣告查理斯图亚特“受托行使的有限统治权是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此外并无其他来源。从他接受托付时起,他就应实践为人民谋利益的誓言、履行维护人民权利和自由的职责”。随后,控诉书列举了国王的暴政,指出被告“是导致这个国家的无数自由人民被杀的罪魁祸首”。在公诉词的最后一段,检察官宣告:“本人约翰库克代表英国人民控告查理斯图亚特的叛国阴谋和其他罪行构成暴君、叛国贼、杀人犯和英国人民公敌,并且请求法庭责令英国国王查理斯图亚特对上述各点一一进行回答。由此所引发的一切程序、检验、审讯、刑罚以及判决都应当是符合正义的。”127日,特别法庭做出判决:本法庭宣判查理斯图亚特,作为暴君、叛国者、杀人犯和本国善良人民之公敌,应被处于身首异处的死刑。

——摘编自【英】杰命里罗伯逊《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前期法制思想的演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审判查理一世的背景,指出该公诉书在思想史和法制史上的重大价值.
2023-10-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翔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的社会治理重视根据理学宗旨整饬基层教化,强调敦厉风俗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然而,进入雍乾时期,地方政治因人地矛盾升级而亟须革新,皇帝在用人铨选方面也有所变化。雍正、乾隆不再推崇康熙时期颇受重视的理学官僚治理模式,诸如水利、农桑等较为专门性、技术性的知识,亦被视作为官之必需。为实现个人政治价值,部分理学官僚开始在处理地方政务的过程中主动将目光延伸到河工、漕运等技术领域,实现了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的转变。自洋务运动开始,大量的新式技术官僚涌现。他们作为18世纪技术官僚的后辈,既是传统封建官僚体系中的新元素,也是近代西方科技向中国渗透的过程在制度上的反映。

——摘编自张少娜《从理学官僚到技术官僚:清雍乾时期地方治理模式的转型》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实行以“通才”为标准择优录取的原则。由于牛津、剑桥等贵族学校以培养通才著称,因此高级文官出现了贵族化的趋向。科技人员、经济管理人员长期处于文官队伍的中下层,使许多部门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20世纪60年代,福尔顿委员会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调整文官分级制度,专家科技人员自成一类称“科学类”。另外还设立专业技术、训练、法律、警察等十大类。此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未能彻底打破通才体制,而且政府机构臃肿也严重束缚着行政效率。

——摘编自阎铃铃《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学官僚和技术官僚的共同之处,分析清朝部分理学官僚转变为技术官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并简评其实施效果。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今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启示。
2024-05-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如何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环境相一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如何求得天时、地利与人和的配合,以创造农业发展的最佳背景,这就是秦汉隋唐政区与自然地理区域契合的原因。但是当政治需要超过经济动机的时候,政区的地理背景就被忽视了,比如元代行省与自然环境的背离。然而这种不合理现象也不能长期维持,所以明清以后又渐渐使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城趋向一-致。

一一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论证。(要求:论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割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宗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跨州兼都,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

——《汉书·诸侯王列表序》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初分封王国的历史背景。汉初地方行政体制较秦朝有了怎样的变化?该变化导致了怎样的社会矛盾?

材料二   “(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亟,祸小;不削返迟,祸大。”

——《史记·吴王濞列传》

材料三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

——《汉书·主父偃传》


(2)两则材料中的“上”各是谁?两则材料所提出的的解决王国问题的方案在实施手段和效果方面有何不同?
(3)除了采取正确的策略以外,汉武帝能够解决王国问题的原因还有哪些?

材料四   汉代中央官制从汉武帝时代开始有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中、外朝形成。中、外是相对皇帝居住的宫禁而言,内朝官员想有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可以随待皇帝左右且能在宫中办公,外朝官员则无此特权。

——乔国华《汉武帝时期中朝形成过程简析》


(4)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中外朝官员的人员构成,职能分配及其影响。

材料五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每部派一名刺史,行“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权,一个刺史部包括若干都国,刺史俸禄仅六百石,而郡国守相俸禄是二千石。

——樊树志《国史概要》


(5)刺史的主要职责与御史大夫有什么不同?刺史职责重大而品级很低,如此制度设计目的何在?

材料六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秦始皇失败了,汉武帝成功了。

——历史学家顾颉刚


(6)有学者用“殊途同归”一词来形容秦皇、汉武在意识形态控制方面的做法,试用相关知识加以论证说明,并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
2023-07-07更新 | 8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等级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杨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帝览而嘉之,(开皇三年)于是遂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州县之下)别置品官,皆吏部除授。……十五年,罢州县乡官(周、齐以来地方官员自辟之僚属)。

——摘编自《隋书·百官志》等

材料二1901年,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法治。……盖不易者三纲五常。”开始行政改革,裁汰书吏、差役,增设外务部、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新机构。1906年,清廷预备立宪仿效日本明治维新做法,推出中央新官制。其中内阁、军机处一切照旧,一些主要与宫廷皇室有关的机构,均保留不变。此后,经过长时间的商议,又出台了地方官制改革方案,并宣布该方案先在东三省试行,各省于15年内分期完成。对于此次清廷的行政改革,当时舆论大失所望,感叹:“以前不办新政,百姓尚可安身;今办自治、巡警、学堂,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而东三省官制改革又直接导致清廷内部发生轰动朝野的“丁未政潮”(1907年春夏间)。

——摘编自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41年11月,以党外人士李鼎铭为代表的11人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提出了“精兵简政”的议案。中共中央对这一倡议非常重视。于12月17日,向各根据地发出指示:“敌后抗战能否长期坚持的最重要条件,就是这些根据地居民是否能养活我们,能否维持居民的抗日积极性……要求各地整顿各级党政机关及民众团体,紧缩机构人员编制。”根据这一指示,边区政府、八路军主力部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简政,调整合并行政机构,减少工作人员。以太行区为例,全区军政人员减少6万。1943年后太行区由于精简,每月可节约公粮7000石,节约经费60万元。当年征收的公粮比1941年减少近1/3。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根据地由此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初改革地方行政制度的举措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行政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议案提出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该议案实施的效果。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杨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帝览而嘉之,(开皇三年)于是遂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州县之下)别置品官,皆吏部除授。……十五年,罢州县乡官(周、齐以来地方官员自辟之僚属)。

——摘编自《隋书百官志》等

材料二   1901年,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法治。……盖不易者三纲五常。”开始行政改革,裁汰书吏、差役,增设外务部、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新机构。1906年,清廷预备立宪仿效日本明治维新做法,推出中央新官制。其中内阁、军机处一切照旧,一些主要与宫廷皇室有关的机构,均保留不变。此后,经过长时间的商议,又出台了地方官制改革方案,并宣布该方案先在东三省试行,各省于15年内分期完成。对于此次清廷的行政改革,当时舆论大失所望,感叹:“以前不办新政,百姓尚可安身;今办自治、巡警、学堂,无一不在百姓身上设法。”而东三省官制改革又直接导致清廷内部发生轰动朝野的“丁未政潮”(1907年春夏间)。

——摘编自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41年11月,以党外人士李鼎铭为代表的11人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提出了“精兵简政”的议案。中共中央对这一倡议非常重视。于12月17日,向各根据地发出指示:“敌后抗战能否长期坚持的最重要条件,就是这些根据地居民是否能养活我们,能否维持居民的抗日积极性……要求各地整顿各级党政机关及民众团体,紧缩机构人员编制。”根据这一指示,边区政府、八路军主力部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简政,调整合并行政机构,减少工作人员。以太行区为例,全区军政人员减少6万。1943年后太行区由于精简,每月可节约公粮7000石,节约经费60万元。当年征收的公粮比1941年减少近1/3。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根据地由此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初改革地方行政制度的举措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行政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议案提出的历史背景,并分析该议案实施的效果。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行政改革的认识。
8 .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赵天麟奏议:“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政治稳定)之形矣”。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文宗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视前又增二十万有奇,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怀柔、笼络的意思)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籓,执臣礼惟谨,亦所未见。

——摘引自《历代名臣奏议》及《元史·地理志一》

材料二   秦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社会的反抗,……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是历史对刘邦的苛刻要求,也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实行过哪些地方行政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中国地方管理制度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2022-12-2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南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分科诊断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9 . 社会治理关系国家和个人,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业社会需要农民稳定地进行耕种,从剩余非常有限的千家万户中汲取税收以维持上层建筑,进而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而郡县制恰恰具有使人民“定居”的功能,这源于郡县制首先要“编户齐民”,即“地不动、户不动、人不动”,其目的在于将人固定在土地上。古代农业社会的流动速度比较慢,人被固定在土地上后就定居了,税收也因此稳定了。其实只要掌握了户籍,就必然掌握赋税钱粮。

——摘编自曹锦清、刘炳辉《郡县国家: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传统及其当代挑战》

材料二 清朝末年,清政府为了振衰起敝,推行宪政,并将推行地方自治作为立宪的基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仿照日本的选举法规,颁布了第一部全国性的地方自治章程,预计宣统元年至宣统五年(1909~1913年),陆续成立全国地方自治机构,各省逐渐开始行动。但随着清帝退位,宪政筹备遽然中止。民国时期,虽然政府几次推动地方自治,但始终没有多大的成效。学者如梁漱溟、米迪刚等认为完全靠外国制度,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地方自治要成功,必须设法和中国古代乡约、保甲、社仓、社学这些有中国特色的地方自治制度相结合。

——摘编自牛铭实《从封建、郡县到自治:中国地方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长期实行郡县制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推进地方自治的背景及意义。
2023-01-2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以后中国就建立起发达的官僚组织体系,从中央,到郡县,再到乡里有一套层层隶属的行政系统。但是受制于农业帝国有限的生产剩余,国家并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官僚体系,越往基层社会,官僚越少,县令都是“牧民之官”。除了税赋徭役治安之外,国家主要实行“以民治民”的统治策略,并不主动干预乡村社会。基层社会的众多公共事务由农民通过家庭、宗族、部里或者村落来处理。在“官事官办”纵向结构之下是“民事民治”的横向治理,由此形成国家的纵横治理结构,并作为历史传统一直承继下来。

——摘编自任路《“家”与“户”:中国国家纵横治理结构的社会基础一基于“深度中国调查”材料的认识》

材料二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材料三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以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总体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朝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代行省制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022-05-13更新 | 24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