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贞观元年(627年),唐朝依“山河形便”将全国划分为关内道、河南道、江南道等十道。贞观十三年,户部按照道统计各州县的户口、赋税等情况,魏王李泰在此基础上采取“分道计州”的方法编纂了唐代第一部地理总志《括地志》。由此可知,唐初的“道”(     
A.是统辖州县的行政区B.提高了地方治理效能
C.是继承汉制的监察区D.构成了全国交通网络
2024-04-1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择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2 . 1275 年,元朝政府在中庆(今云南昆明)实行屯田,并以该地为中心修筑驿站。次年,修筑乌蒙(今云南昭通)至四川的“石头门旧道”“水陆皆置驿传”。据学者统计,元代在云南境内共设驿站78处。这些驿站的设置(     
A.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B.拓展了元朝西南疆域范围
C.密切了云南与中央的联系D.推动了云南地方势力膨胀
2024-03-3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给予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并相沿成为制度,这种制度称为谥法,所给予的称号名为谥号。下表是根据汪受宽《谥法研究》一书进行的部分统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对上表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任意部分或整体),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10-2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下列所示为西汉至明清时期“县”(单位:个)和人口(单位:亿)的数量统计情况。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朝代

人口

朝代

人口

西汉

1587

0.6

1127

1.1

1255

1171

2

1573

0.8

1358

4.25

A.县在地方行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统治者不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基层管理体制逐渐地发展完善并成熟D.县的数量与各朝疆域范围紧密相关
5 . 如表为唐、宋两期宰相人数及出自家族数量统计情况,据此可推知宋代(        
时期宰相人数出自家族数量(个)
唐朝约300100
宋朝约130120
A.宗族势力被削弱B.文官政治形成C.社会流动性增强D.中央集权加强
2023-07-2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如表是美国历史学家麦希维克统计的中国两晋时期重要人物出身比例情况。据此推知,麦希维克认为这一时期
麦希维克统计两晋重要人物出身比例简表
大中正一品高官最高军职爵位继承皇后
东汉26%27%27%-53.33%
三国11%14%10%11%13.33%
两晋63%59%63%39%33.33%
(注:两晋时期的百分比表示出自大族的比例,而三国和东汉的百分比表示两晋重要人物出自三国或东汉大族的比例。)
A.官员流动机制削弱B.政治权力具有不稳定性
C.政权交替非常频繁D.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加强
2022-04-10更新 | 389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南省许平汝联盟2022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统计部分唐朝皇帝的生母、行次(同辈的排行次序)关系,如表,据此可知,唐朝
帝王行次生母身份帝王行次生母身份
唐太宗2皇后唐肃宗3宫人
唐高宗9皇后唐顺宗1
唐玄宗3唐僖宗5

A.外戚专权严重威胁皇权B.嫡长子继承制实施困难
C.皇位继承秩序出现混乱D.政治动荡加剧王朝衰落
8 . 1380年,明太祖废除宰相,秦汉以来绵延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废宰相后,皇帝选拔一些文官到宫廷的殿阁值守,是为“内阁”。下表是明朝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     
A.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
C.说明了内阁辅政作用不大D.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2022-10-2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阅读以下观点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二   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三   “中国疆土辽阔,民族冗杂,文化深厚,实行中央集权制有其必然性。”中国历史表明,中央集权制的一个好处是避免内战。中国历史上,凡是中央集权有力的,就是国泰民安,凡是朝廷羸弱,必是内乱不断。宋以后就不再打内战。近代以来,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废除。结果是,从1912年到1925年孙中山去世的13年间,其间有14省宣布独立,根据统计,大小战争约有四百多场。毛泽东打倒蒋介石,让中国38年战乱之后重归中央集权。新中国成立63年来,我们没打过一次内战,历史证明,只要丢了中央集权,立刻就进入纷争的内战状态。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结合秦朝中央官制,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变化了哪些制度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
(3)结合材料三,说一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
10 . 下表统计了部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国祚(王朝大致维持的时间)与皇帝在位人数。据此可以推断出
A.皇帝的个人才干决定王朝兴衰B.民族融合利于国家的治理
C.激烈的权力斗争加快王朝衰落D.南方开发保障国家的繁荣
2021-11-0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