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清朝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递密折的官员将奏文装在特制的皮匣里(皇帝和奏事官员各存一把钥匙),派心腹直接送抵京城御前, 由皇帝亲自批答。清朝实行密折奏事制度和设立军机处的主要目的在于
A.强化皇帝专权并提高中央行政效率B.鼓励官员之间相互告密和制衡
C.提倡言论自由,广开言路多方纳谏D.打击汉族官员维护满八旗利益
2 . 《宋史》记载的“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的机构是
A.三司B.政事堂C.门下省D.枢密院
2020-08-07更新 | 179次组卷 | 18卷引用:北京市2019年高三春季会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图)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   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门办理,不关军机大臣指示也。”

——选自《枢垣纪略》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职责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述嘉庆时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4)概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大矛盾及两大矛盾的演变趋势。
7 . 河南新乡市有座“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石碑,与碑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安史之乱B.陈桥兵变C.澶渊之盟D.靖康之变
2019-06-20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年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8 .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历朝采取的措施有
①秦代实行郡县制
②唐代实行科举选官
③宋代收节度使兵权
④明朝废宰相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19-06-13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给事中四人,正五品……可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赦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赋予给事中“涂归”权力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B.保障君主独断之权
C.制衡行政运作程序
D.剥夺丞相行政权力
10 .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名称及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政治制度及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