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据《明史》记载,洪武年间本有内侍久侍内廷,言论政事,但后被明太祖斥责还乡,且终生不 用;太祖甚至还制作铁牌置于宫门,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明太祖此举
A.平衡了宦官与宰相矛盾B.试图阻止宦官进入宫廷
C.意在防范宦官专权的局面D.根除了君主专制的威胁
3 . 君主专制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进步强化。下列选项中,属于明朝首创的有
A.实行行省制B.设立内阁C.废除丞相制D.设军机处
4 . 如图描绘了汉武帝时期“推恩令”实行前后诸侯封地的变化。“推恩令”的实施
A.极大削弱丞相的权力B.彻底消除地方的威胁
C.不断增强地方自主权D.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5 .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有鉴于此,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
A.设置内阁B.设置军机处C.废除宰相D.实行奏折制度
6 . 中国封建王朝,常有皇帝的私臣宦官干预国家政务的现象,尤以汉、唐、明三朝晚期为甚。这一现象
A.是专制皇权丧失的结果B.表明中央集权削弱
C.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D.说明官僚政治瓦解
2020-12-0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19年5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7 . 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
①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②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③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④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0-12-02更新 | 1285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北京市海淀区高二历史会考模拟试题2
8 . 明代后期,“朝廷有命令,必传之太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方传至臣等;内阁有陈说,必达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达至太监,太监乃进至御前”。由此可推知,明朝后期
A.政府权力运行产生异化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D.内阁法定地位丧失
2020-11-30更新 | 433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汤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曰‘皇帝’。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朝三省六部示意图


材料三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如果下令治理黄河,按制度规定,需要经过怎样的运行程序?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有何影响?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的中书省在职能上有何区别?
(3)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4)根据三则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10 . 政治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要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的政治制度。回答下列问题。

宰相、丞相或相国之成为官名,始于春秋战国时代。齐国、秦国都有此官职作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政事。秦汉时期的宰相,位高权重,相权与皇权的矛盾冲突,导致两汉皇帝不断调整、削弱宰相职权,结果就是以尚书台为代表的中朝官的崛起,国家行政权力的中心从三公逐渐转至三省。

——王成等《中国政治制度史》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说明从秦汉到隋唐中央机构的主要变化,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人们曾这样描述德意志帝国,说它是“由一头狮子、六只狐狸和二十只老鼠”组成。“狮子”是普鲁士,它通过皇帝和宰相行使权力,帝国实行的不是由大臣对普选产生的立法机构负责的内阁制,而是相反,大臣对宰相负责,而宰相仅仅对皇帝负责。威廉并不仅仅是名义上的国家首脑,这位皇帝在陆海军、对外关系以及帝国法律的一般发布和实施方面被赋予广泛的权力。如果帝国的海岸或领土遭到攻击,他有权宣战……然而,议会并不是橡皮图章。帝国国库的款项安排须交由下院即帝国国会投票表决;国会由成年男子投票普选产生,其成员主要是中产阶级。不过帝国国会的实际权力非常小。

——[美]菲剥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因为受到苏联的影响很深,所以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口号就是建立苏维埃,并在江西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但是,苏维埃是一个外来词,很不容易被中国人理解,当时就有人误认为苏维埃是一个姓苏、名维埃的人的名字。并且,苏维埃实际上是工农民主专政,是排斥民族资产阶级的,而这与新民主主义论是矛盾的。这样,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就提出了在今后组织“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构想。“人民”指那些革命的阶级或拥护革命的阶级。在当时就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罗平汉等《党史细节》


(3)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毛泽东提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构想的背景,并结合所学说明这一构想是如何变成现实的。
2020-11-25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7年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