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9 道试题
1 . 唐代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多时至十几人,最少则只有两人,即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开会时有一主席称为执笔,由他综合记录,讨论结果。有时一人轮十天,也有时一人轮一天。执笔大臣综合记录大家的意见,也有最后的文字决定权。政事堂会议这种议事制度(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B.防止了丞相擅权加强皇权
C.利于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正确性D.有利于决策人员的稳定性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概念的变迁


——(日)冈田英弘等《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


(1)从如图中提取几条有关“中国概念变迁”的重要信息。
(2)分析绘制者认识“中国概念”的角度,并加以说明。
2022-07-15更新 | 183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高二历史分层训练AB卷(选择性必修1)
3 . 大一统

材料

著作

内容摘要

《春秋公羊传》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孟子》

“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荀子》

“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四海之内若一家。”

《史记·秦始皇本记》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汉书·董仲舒传》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王吉传》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概括材料“大一统”的内涵,依据材料,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阐释。(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07-13更新 | 226次组卷 | 5卷引用:单元复习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过习题】-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据下图变化可知,当时
A.南方经济实力有所增强B.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威胁
C.监察区已演变为行政区D.改变了山川形便的区划原则
2022-07-12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高二历史分层训练AB卷(选择性必修1)
5 . 著名历史学家瞿同祖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指出:“官僚系统越完备,对君主个人的品德、才能要求就越低,君主也就愈表现为一个纯粹的权力符号,只靠他一人的血缘身份便可以推动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这表明,中国古代官僚制度(     
A.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B.有利于加强社会治理的力量
C.有利于密切君臣之间的关系D.有利于巩固封建君主的地位
2022-07-12更新 | 381次组卷 | 21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测试-【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钱穆在探讨中国古代制度时强调

一、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否则那些制度各各分裂,决不会存在,也不能推行。

二、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

三、任何一项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所谓得失,应根据实际利弊而判定。所谓利弊,则应根据当时实际影响而作出判断。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观点,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2022-07-10更新 | 1221次组卷 | 32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测试-【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7 . 下表为中国古代公文演变概况。古代公文的演变

时期

文书概况

西周

周王通过诰、誓、命、训、令等文书来管理国家、

秦汉

文书的文种体系日益庞大,划分越未越细比例最大的有两类:君对臣的专用文种(诏敕类):臣对君的专用文种。

唐朝

正式公文15种,皇帝专用文种除制、诏、令、册外,新增和变动的有批答和敕。

明清

皇帝专用文种10种,新增了谕旨,有宣谕、口谕、手谕。清朝谕旨保密制度化。臣子上奏的文种中,有一特殊公文“密疏”,可直达御前。

A.适应了君权强化的趋势B.体现了印刷技术的进步
C.反映了信息传递的迅捷D.造成了官僚机构的膨胀
2022-06-30更新 | 272次组卷 | 8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高二历史分层训练AB卷(选择性必修1)
19-20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张廷玉《明史》卷一〇九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前期对传统中央官制创新的主要史实。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阁臣权力有何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明中期阁臣对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其原因。
9 . 明神宗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开始派出矿监税使,起初有外廷官员参与,但不久就全部归内廷宦官执掌,矿监税使迅速布满了全国。内官税收体制的出台,完全变乱了原有的财政税收定制,改变了原有的整体税收机制。这反映了明朝
A.君主权力支配财政治理走向B.外廷官员行政权力遭到削弱
C.重农抑商政策进一步的加强D.白银货币化刺激了矿利争夺
2022-05-26更新 | 474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1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变革-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到清两千多年,我们对以往的传统政治,至少不能很简单的说它是“专制政治”了。我们平心从历史客观方面讲,这两千多年,在政治上,当然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但也有很多的流弊。以前曾不断的修改,以后自然仍非不断的修改不可。我们可以对以往传统的政治,找出几条大的趋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任选一项中国古代的制度,从“得失”的角度自拟论题进行评述。(要求:制度明确,论题鲜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理论升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