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下图为12世纪后半期的法兰西形势示意图(局部)。

据图可知,此时该地区
A.统一民族国家尚未形成B.世俗王权高于教权
C.专制集权阻碍经济发展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2021-11-19更新 | 36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治仪式各自反映出的基本政治内涵。
3 . 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教皇开除教籍,1077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理性主义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宗教改革的推动D.王权力量日益增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世纪”一词,最初出现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专指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之间那段时间。……西方学者研究中世纪史历来以西欧为对象,不包括东欧的拜占庭和俄国,更不包括阿拉伯及其以东地区,所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世界中世纪史。他们往往贬低中世纪的意义,有的甚至认为那是一个黑暗时代,没有多少成就可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论国家》等著作中也使用“中世纪”一词,但赋予了它新的科学内容——专指封建社会。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反对把中世纪仅仅看成是黑暗时代或野蛮时代的非历史观点,指出它的巨大进步。事实也是如此,封建社会在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方面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前进了一大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中世纪”的史学观点。(可整体评述也可评述任意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T-0”地图作为中世纪欧洲最常见的一种地图范式,表达了中世纪人们对世界的理解。下图是由德国牧师于1581年基于“T-O”地图神学的精神内核的抽象世界地图,以耶路撒冷为世界中心,将亚非欧三洲分别置于三个方向围绕耶路撒冷。这反映了
A.基督教神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B.地图成为教会思想控制的工具
C.欧洲制图学有神权统治的烙印D.基都教会垄断历史地理学研究
6 . 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救令,宣布没有教皇许可,国王既不得向教士征税,教士也不得向国王交税,违者开除教籍。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接到这项敕令后立即采取对策,宣布未经国王允许,其臣民不得将金银、货币、武器、马匹输出国外。材料旨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A.人文主义得到广泛传播B.宗教改革成效显著
C.人性受到神学思想束缚D.教会权威受到挑战
7 . 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的实质是
A.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长期并存
C.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D.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
2021-10-13更新 | 1686次组卷 | 52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日照市2019届高三5月校际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基督教作为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继承者和保存者,为中世纪文化奠定最主要的根基,也使之成为中世纪世俗和宗教教育的基础:古希腊经院哲学被用来构建基督教理论体系,孕育了欧洲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由此可知,基督教
A.是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B.教权由盛而衰、依附于世俗王权
C.促进了欧洲近代科学的产生D.起到承前启后、传播文化的作用
10 . 中世纪后期的法国,出现了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政权形式,实现了贵族和市民阶层等共同参政,这从一定程度上讲属于“分享权力”。该“政权形式”是
A.议会君主制B.等级君主制C.立宪君主制D.政教合一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