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下图所反映的主题是(     

A.欧洲文化的多元B.国家社会的转型
C.社会习俗的变迁D.宗教神学的式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至清朝赋役制度的基本演变情况。

唐朝租庸调制以“人丁为本”的赋税制度,租即田租,均田制上的成年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谷物;调即人头税,交纳帛或布;以绢或布代替徭役为“庸”。
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分夏、秋两季征收。
宋朝募役法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明朝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来分担。政府需要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
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又陆续将其他赋役也合并到田赋银中征收,地丁银成为主要财政收入,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减弱。

材料二   1116世纪,各地大体上形成了贵族会议,并进而由贵族会议演化出议会,而税权,也大体由贤人会议转入这些组织执掌。由于国家规模空前扩大,事务浩繁,征税更加频繁。每次征税,国王都必须说明理由,而无论什么理由,都必须征得纳税人同意。反过来,由于征税频繁,社会也相应形成了“不经同意不纳税”的习俗或传统。由于征税涉及切身利益,纳税人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税权,国王遭拒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反映了纳税群体力量的强大,更反映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强化。这时,纳税人已经意识到赋税作为斗争工具的重要性,并以纳税主体的有利条件要求分享权力。而只要分得一定权力,就可以参与国家管理,继而制衡王权。

——据顾銮斋《赋税制度与欧洲政治制度的演进》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角度指出16世纪中国与欧洲赋税制度演进的方向有何不同,并分析这种演进对各自社会治理模式产生的影响。
3 . 中世纪早期,日耳曼各王国对部落时代的习惯法进行了编订,形成了日耳曼法,与罗马法并行使用。日耳曼法保留了公社土地所有制,其规定的契约种类较少,债权与债务关系较为简陋。这些规定(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利益B.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折射了当时的经济水平D.受到传统罗马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这一规定(     
A.表明英国进入了议会君主制时期B.试图对国王的权力进行限制
C.保证了国王的合法地位D.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2023-11-16更新 | 80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4世纪末,从亨利六世到亨利七世,历任国王在位期间因公共请愿而成功立法的比例为:亨利六世时期56%、爱德华四世时期67%、亨利七世时期100%。如在民众、议会和国王的共同努力下,中世纪英格兰一共通过了23项涉及河流的法令,除去5项排水法令,有18项河流通航法令。这说明(     
A.公共请愿成宪政的基础B.议会立法权扩大
C.民族国家建制基本形成D.国王行政权丧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4世纪初,法国国王为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高级教士、世俗贵族和富裕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此后,三级会议逐渐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部分。但该会议往往是在国王需要征收新税或需要各等级代表的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这说明当时三级会议(     
A.代表了新兴阶级利益B.旨在实现世俗王权与教权的分离
C.有利于加强王权统治D.标志着法国确立了议会君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5世纪,教皇基拉西乌斯一世提出“两剑论”,教皇代表上帝掌握象征最高宗教权力的属灵之剑,并将代表最高世俗权力的属世之剑交给国王。查理大帝明确表示其天职是武力保卫教会免受异教徒的攻击。到13世纪,法王腓力四世在三级会议的支持下囚禁教皇,操纵其继任者的选举,并将罗马教廷迁到法国小镇阿维尼翁。这一变化说明了(     
A.中世纪政教合一的时代特征B.王权的强化与民族意识的增强
C.基督教信仰出现危机D.教会权力中心的转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6世纪初,英国知识分子在身份上仍属于教会体系,大学手中仍掌握着教会所授予的特权。1545年,议会通过法令规定大学中的学院都必须宣誓对国王效忠,否则将被解散和改组。1571年,议会又通过了大学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守议会的法令。议会的这些法令(       
A.标志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B.促成了英国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C.适应了世俗政治体系的发展D.推动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决,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这表明《大宪章》(     
A.强调国王权力神圣不可侵犯B.注重维护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C.使英国进入君主立宪制时期D.为近代公民权观念奠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在西欧中世纪,封臣对封君的义务主要有:每年自备鞍马,为封君服40天的骑兵役;封君被俘,封臣要提供赎金;对封君的政事和家事,封臣有提出建议的义务。封君则负有保护封臣本人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维持其生活衣食无忧的责任和义务。这说明封君与封臣( )
A.共同推动了经济发展B.形成了严格等级制度
C.都拥有土地的所有权D.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2023-08-09更新 | 944次组卷 | 24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