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明清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弱化了谏官的谏诤职能。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B.避免造成机构的重叠
C.台谏分置的弊端D.加强监察制度的权威
2023-08-18更新 | 289次组卷 | 3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割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命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举制与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差异。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   19051213日,《大公报》称:“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译学馆现已大加扩充,拟于明春出示招考,添设一班,以广学额而资造就。”该报于1906713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因为“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

——摘编自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

材料三   现代西方各国文官制度均要求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即文官不能介入政党之争、不得参与政治活动,不得担任选举公职(要担任,就得辞去文官职务),不得接受政治捐款,并规定文官不随政党在竞选中的胜败和政府的更迭、进退而更迭和进退。就是说,文官的前程、职位、待遇不受党派政治斗争的影响。

——摘编自魏虎德《西方文官制度给我们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官制改革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现代西方文官“政治中立”的意义及其启示。
2023-10-14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同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俸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摘编自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

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及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并概括科举制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汉元帝时期(公元前48年一公元前33年),中央政府正式允许刺史设立专门橡属和幕僚。 成帝时期(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刺史改称州牧,不仅可以纠察同级的州郡太守,还可直接插手地方事务,如惩处县令、率领州郡军队平定地方叛乱等。这一现象在当时(     
A.适应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B.保证了刺史监察效能的持久
C.促成了地方官僚体系的变化D.导致了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五)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汉官仪》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晋书》

材料三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材料体现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的趋势。
7 . 魏晋时期,士人的品状评定之后,如有错误,或者时间久了,士人的思想言行有了变化,经查明确切,即予更改,称“清定”,一般三年普查“清定”一次。“清定”制度的实施(     
A.保障了考试选才的公平性B.加强了对官员行为的监察
C.使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D.有助于巩固九品中正制度
8 . 监察的主要职能是监督、检举违法失职的中央机关或地方工作人员,其发展演变历史源远流长。如汉代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主管监察;唐代设御史台,实行三省、六部、一台的政治制度,御史台分左右御史,分别监察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州县地方政府。这一变化(     
A.有利于缓解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推动了官僚政治体制的形成D.表明监察权脱离相权而独立
9 . 秦代选官主要实行军功入仕,军功以在前线杀敌多少来计算。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由地方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给中央,被察举的人必须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这反映了(     
A.入仕通道趋向多元化B.中央集权不断弱化
C.治国理念的显著变化D.选官的客观性增强
10 . 东汉末年,地方州郡官员推荐人才的察举制,因战乱“人士迁移”、地方个别豪强操纵崩坏。曹魏初期,由中央委任中正官评议现职官员、候补者、地方士人等级,作为中央选拔官员依据。这一变化(     
A.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B.缓和了部分社会矛盾
C.抑制了豪强士族发展D.导致了选官权力下移
2023-04-05更新 | 403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