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8世纪末以来,“东学西进”使得西欧各国借鉴中国的科举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试制度,促进社会发展。但是科举制在中国却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并最终被除。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     
A.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是新生事物,中国的科举已实行1000多年
B.西欧文言考试制度注重实用性知识,中国科举制八股取士很僵化
C.西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中国处于封建主义走向衰落时期
D.四欧的文官考试制度公平公开,而中国的科举制作弊现象严重
2023-10-06更新 | 251次组卷 | 56卷引用:吉林省通化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朝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 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朝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 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监察制度不断完善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2022-11-25更新 | 1232次组卷 | 73卷引用: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清代的监察官多由在任的京官和在外知县等政绩卓异者,通过内外大臣保举,经考试合格而人选。一般要求京官历俸两年,外官历俸三年。由此可见,清代(       
A.监察官员容易腐败B.构建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C.监察官员选拔严格D.发挥监察官员对皇权的牵制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一方面废除“公荐”的合法性,防止学子、考官之间的朋党关系,另一方面开创了“糊名”“誊录”的方法。糊名,就是将考生的姓名盖上,阅卷官员无从得到考生信息,进而使得阅卷更加地公平;誊录,就是将考生的卷子进行统一的抄录,使主考官和学生之间无法利用笔迹建立不公平的阅卷关系。并创立“特奏名”,安抚贫寒学子以及老而无成和多试而不第者,为参与到科举中却没有收获的学子开设了新的入仕途径。另外,宋代还将殿试制度化,避免了因学子与当朝官员之间有特殊关系而影响科举的公平,并规定“殿试免黜落”,同时,对于科举录取的名额也进行了大幅度地增长。

——摘编自徐振宁《中国古代科举的发展阶段及其文化特征》

材料二   西方的文官制度效法的对象是明清科举制度,但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予以适应性改造。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从而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

——摘编自李永强、马慧玥《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完善科举考试制度的具体举措。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科举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对我国目前干部队伍建设的借鉴意义。
2022-09-23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都察院是明代中央监察核心机构,地方十三道监察御史“出则巡视方岳,入则弹压百僚,虽与都御史相涉,而非其属官。直名某道不系之都察院,事得转达,都御史不得预知也”。这说明,明代的监察体系
A.有意降低了都察院的作用B.有力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C.提高了地方行政运行效率D.造成了中央监察力度不足
6 . 明朝统治者每三年对全国地方官进行一次全体考察,谓之“朝觐考察”,又称“大计(群吏)”。每逢大计之时,吏部需对全国地方官做出去留、黜陟的裁决,吏部的判决很大程度上依赖地方官员的直属上司给其开注的“考语”来完成。每逢大计届期的疏议当中,有关如实注考的奏请史不绝书。这反映出明朝
A.考语未能成为地方官员升迁降调的依据
B.选官制度不能兼顾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
C.科举出身者在官员队伍中的人数比例不高
D.存在考语描述与官员实绩严重不符的情况
7 . 据史料记载,“明初以后科举考试改为南北中卷。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人数分别占会试录取总人数的55%、35%和10%。”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开国皇帝明太祖是南方人B.明政府的政治中心在南方
C.南方的人口数明显多于北方D.不同地区社会发展不平衡
8 . 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作为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格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上述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皇帝用人制度完善
2021-11-26更新 | 1063次组卷 | 23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隋唐政府为解决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打击门阀士族特权,实行科举制;英国为适应工业革命的发展,实施文官制度。1905年,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实行学堂选官制和留学生选官制。这说明
A.选官制改革解决了社会现实问题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选官制改革
C.统治危机是改革官制的重要原因D.官员选拔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
2020-12-01更新 | 859次组卷 | 23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