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局部)的对比,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       
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
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A.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B.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的升华D.英国选官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2024-03-02更新 | 95次组卷 | 36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东北师大连山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明洪武十五年新置督察院,“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但行使职权时往往直接受皇帝节制;另设独立的监察机构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查六部百司之事”,如图所示。这反映了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有(     

①机构简单,制度混乱       ②以内制外,权大威重
③防止单一监察枉法弄权   ④互相统属,分工不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023-12-1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明朝参加武科考试是卫所子弟特权,清朝将武科举向府州县民众开放,对各行省山泽猛士“罗之以科举”,文举不中者也可改习武举。清朝武科考试(     
A.推动教育体系的完善B.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C.适应军事改革的需要D.有利于打击世家大族
2023-01-0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传统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周秦至清末绵延数千年。明清时期是我国蒙学发展的鼎峰时期。为了稳固统治,统治者在科举制度的推动下,大力发展蒙学教育。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蒙学的发展进步。明清时期,我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出现萌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得带有浓烈平民气息的平民读物和描写平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民间私人教学活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大量儿童蒙学教材的出现,给明清两代的教育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和色彩。

——摘编自刘佳静《浅析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蒙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蒙学发展的原因。
2022-11-17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高级官员的选任按时照级别高低和职掌分为会推和论俸推开,会推,指官员职位出轨,由吏部确定候推者名单和会推日期,至期召集九御、科、道商议。从中推举二人,再由吏部拟定第一,二侯选人,具题请旨,皇帝择一人而授。论俸推开,指吏部从侯选者中选择二人。拟定正陪请旨,皇帝选一个补放。其中正陪之次序根据侯选官司员资历的深浅和历俸时间表的长短而定,康熙十年(1671年),即在康熙亲政并铲除鳌拜后不久,清朝取消会推制,行开列之法,此法指史部按《品级考》规定的应选官员的条件和次序,开列应补,应升官员名单上奏请旨。皇帝从中指定一人而授。此后,据开列之法选任的官员不断增多,应论俸推升的官员也被全部纳入开列请旨的范围中,且有过之。

——摘编自张振国《清代前期文官选任制度之演变》

材料二   鉴于政府部门效率低下,腐败盛行,特别是1831年詹姆斯·加菲尔德总统被一名求职未成者刺死后,美国国会于1883年通过了《挑战与改革文官制度的法律》即《彭德尔顿法》。该法律结束了分赃制,创立了一套全新的文官制度。买核心是功绩制,主要内容有三方面:文官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相对的公职保障,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禁上强迫公职人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彭德尔顿法》对联邦政府文职人员的招聘。考议、试用期。作弊处理以及行贿受贿都作了相应的规定。

——摘编自赵晓伟《略论美国文官制度的形成和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高级文官选任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彭德尔顿法》确立的文官录用的原则及意义。
6 . 明清两朝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这直接有利于(     
A.规范官员行为,提高监察效率B.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C.完善监察体系,有效杜绝腐败D.行政与监察分权制衡
7 . 清代的监察官多由在任的京官和在外知县等政绩卓异者,通过内外大臣保举,经考试合格而人选。一般要求京官历俸两年,外官历俸三年。由此可见,清代(       
A.监察官员容易腐败B.构建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C.监察官员选拔严格D.发挥监察官员对皇权的牵制
8 . 张居正在明初公文检查条规的基础上创行了考成法,规定六部、都察院各以两本考成文簿详细登载公文的实施要点和完成期限,每月分别送交六科和内阁,六科每半年通查-次并将逾期未完者呈送内阁,由内阁总体问责。这样,便形成了内阁监督六科,六科督促部院督抚的公文检查制度。张居正此举(       
A.使首辅实质上掌握相权B.可杜绝行政运转效率低下
C.触犯了统治阶级的利益D.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官吏任用,向来都归吏部管。五品以下,吏部有权可以用。五品以上,吏部开名字给宰相,由上面来决定。明朝废了宰相.大臣改为廷推,由九卿、七卿公议决定。但吏部尚书的意见,是受大家尊重的。小官任用.则权仍在吏部。清代大官,由皇帝特简,吏部不知道,也不用什么廷推了。下面小官,不能一概由皇帝简任,还归吏部铨叙.这还算是中国历史上直传下来的一种法规,清代皇帝也没有废得了。但由吏部铨叙分发的人,清代必须有引见,必待皇帝见了面以后,才得正式去上任。这无非表示全国用人之权,都在皇帝手里。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提出的文官制度建立方案中,首要一点是规定了各部大臣、副大臣和政务次官等政府核心领导人。作为“政务官”,他们要随着政党更替、内阁变换而进退。而一般处理行政事务的官员,包括常务次官,是“事务官”,这些人则通过公开考试录用,录用后长期任职.不与政党共进退.事务官也就是英国文官。新出现的“事务官”,就像政府中的“神经系统”,能够深入到组织的各个职能部门中。他们的存在,是为了保证国家政策不会因为决策层更换而受到波及。他们与政务官的体系完全剥离开来,主管具体事务的执行.也在组织经验和知识的传承、信息的传递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这些都是推进英国政府在政党交替执政的过程中维持政府稳定运转的关键因素。其次.在工作方面,文官还可以对决策者提出异议,甚至与其争辩;而决策者往往也会仔细考虑事务官所提出的建议。而建议被采纳的数量也作为一项评定文官业绩的重要指标。

——摘编自李少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任官制度的演变,并指出其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和英国近代在官员任用上的主要不同之处
10 . 【中西方官员选拔与管理】

材料一   明朝中叶,官僚集团日趋腐化,人浮于事,遇事互相推诿,行政效率低下,政务废弛现象十分严重。为改变这种状况,万历元年(1573年),刚执政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考成法改革。新法规定;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订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完成事项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注销,未完成事项必须向内阁如实申报,否则论罪。六科可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治罪,内阁则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考成法对于政务废弛、统治日陷瘫痪的明王朝来说,不失为一剂救时良药。但借助政治高压阻止官僚集团腐化的行为也激化了官僚集团内部的矛盾,故考成法在张居正死后即被废除。

——摘编自《张居正的考成法》

材料二   18701986年英国文官人数变化情况

年份文官人数年份文官人效
1871538741922317721
1881508391939387400
1891752411943710400
19011164131950684800
19111723521979732300
19141809001986594400

——摘自李春燕《撒切尔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居正的考成法改革。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文官人数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