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官员选拔考试内容(局部)的对比,以下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     
英国文官制度
(文书助理级考试)
中国科举制
(乡试考试)
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
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
史、德文、法文
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A.英国选官制度是中国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
B.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的学习从器物到制度的升华
D.海洋与大陆地理环境的差异
2023-10-31更新 | 27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8世纪末以来,“东学西进”使得西欧各国借鉴中国的科举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试制度,促进社会发展。但是科举制在中国却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并最终被除。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     
A.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是新生事物,中国的科举已实行1000多年
B.西欧文言考试制度注重实用性知识,中国科举制八股取士很僵化
C.西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中国处于封建主义走向衰落时期
D.四欧的文官考试制度公平公开,而中国的科举制作弊现象严重
2023-10-06更新 | 251次组卷 | 56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礼俗中,官员遭父母丧事应弃官居家,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一个官员如果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去世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就会立刻被削职为民,在士人阶层中也会为人所不齿。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形成的礼制影响深远B.古代政治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
C.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D.明清时期律令开始儒家化
2023-10-0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清代《畴人传》统计,自西汉至明中叶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约150人,其中出身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身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官员选拔标准制约教学内容B.科技教育成为私学主要内容
C.科举制形成的价值观念取向D.封建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380年,明太祖编《臣戒录》,纂录历代诸侯王宗戚宦臣之属,悖逆不道者凡二百十二人的行事。1386年又颁发《志戒录》,采汉唐宋为臣悖逆者凡百有余事,赐群臣及教官诸生讲授,使知所鉴戒。明太祖的这些举措旨在(       
A.消除明初分封制带来的弊端B.树立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
C.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发挥儒学教化臣民的作用
2023-10-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洪武年间发生的与科举有关的大案是(     
A.哭庙案B.空印案C.南北榜案D.郭桓案
7 . 据《清史稿》载,康熙二十二年至六十一年,共举行大计十四次,考课出卓异官员580名,罢斥、降调官员5137名。据此可知,康熙朝的考课制度(     
A.促进国家吏治的改善B.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
C.保证政治局面的稳定D.是科举制度发展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代对官员的考核分为京察和大计,分别对京官和外官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京察一等、大计一等和二等的部分官员将被引见给皇帝。被引见的官员中,经常有人被取消“一等”或“卓异”的评价。这一做法(     
A.表明皇权得到空前加强B.体现了人治的色彩
C.凸显了国家的长治久安D.是吏治澄清的表现
2023-08-22更新 | 207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巡视制度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帝王亲自巡狩者察各地,以加强对诸侯或部落的控制。秦朝设置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有固定官署和属官,赋巡视官以监御史、监察史专职身份,并基本明确其地位和职责……宋代严格监察官员的选录标准,加强对御史、监察史和监司官的考核管理,要求御史及监司官必须具有“忠直亮节、忠纯体国”之操守。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清朝统治者汇集了历代巡视监察法规的成果,颁布了四十几部监察法规,其中就有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

——摘编自何万勤《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当代价值》等

材料二   英国是西方国家中最早在人民主权和分权制衡理论指导下建立代议制的国家。《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使议会权力得到法律确认,也开创了议会对行政、司法监督的先例。“光荣革命”后,议员贿选、买官卖官、官商勾结等现象仍普遍存在,直接威胁资产阶级统治。18世纪以来,伴随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英国于1832年、1867年、1884年先后颁布了三次《选举改革法》,进一步完善其监督英王和政府及司法机关的职能。然而,随着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完善,责任内阁制对议会立法权、财政监督权进行了侵蚀。到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公署。20世纪70、80年代,政府财政管理权过渡到议会,议会加强了对政府审计、预算等审核。

——摘编自吴艳宇《英国议会监督制度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巡视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监察制度发展演变的原因。
2022-12-2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普通高中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测评(三)历史试题
10 . 清代科道官对于风闻传言且事实未清的行为可进行弹劾,这是科道官所独有的特权。科道官如果出于私心,徇私诬劾,“回奏不实,或并无可据者,降一级调用。”这些规定旨在(     
A.限制监察官员的权力B.保障监察效果
C.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D.杜绝官场腐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