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下表为部分国家文官制度的改革情况。
国家时间内容
新西兰1988文官由终身制改为任期制
美国1993五年来实现裁员35.1万人
墨西哥1994制定专门的廉政准则
日本2001实行公开竞聘,鼓励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进行人才交流
上述改革旨在(     
A.学习私营部门的改革创新精神B.解决体制僵化问题
C.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D.提高文官整体素质
2023-11-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 . 下面是曾任英国首相的艾德礼的一段回忆。这体现了英国文官(       
当我继丘吉尔担任首相、返回波茨坦会议之时,我的随行文官,甚至包括首席私人秘书,与我的前任完全一样。这使我们的美国朋友十分诧异。他们习惯于美国的制度:总统和内阁成员的高级官方顾问通常与他们自己的政治色彩相一致。
A.公开考试,择优录取B.定期考核,论功晋升
C.允许常任,政治中立D.分工明确,保证效率
2023-11-2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三新改革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西方国家规定文官在国家政治活动中保持“中立”立场。即文官不参与某些政治和经济活动,相对各政党、利益集团居“公正”“超然”地位,不介入政争漩涡。这些规定(       
A.提高了政府工作稳定性B.限制了政党政治的发展
C.确立了官员的录用标准D.健全了文官的监督机制
2023-11-1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日本1947年《国家文官法》规定:“文官的任用,依照本法和人事院规则的规定,根据考试成绩、工作成绩或者其他能力的考核结果进行”“政府机关首长必须对所属文官的工作进行定期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采取适当措施”。这体现出日本文官制度的重要特征是(       
A.政治中立B.论绩升黜C.职务常任D.平等竞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唐宁街岁月》中说:“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由此可知“英国文官制度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最有可能是由于其(     
A.公开考试B.择优录用C.政治中立D.奖罚分明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行政与政治是一体的。“一朝君主一朝臣”,随着君主的变换,文官也跟着变换。文官制度的核心不在于提高工作效率,而在于维护皇权,加强君主的一统。……与其他王朝一样,唐代注重伦理,强调“孝忠”,以“礼”作为官员、百姓的行为规范。科举考试是唐代选官的主要形式,对于文官的铨选,由吏部统一掌管。凡科举及第取得做官资格者,须经过吏部再试宏词,成绩优异者,方可入仕、授官。唐代文官制度,对官吏的晋级、为官过程与出仕,都有详细周密的规定。唐朝用法令的形式,对中央与地方各级、各部门的官员额数作了严格限定。

——摘编自柳捷、杨成炬《中国传统吏治特征的现代分析——以唐代文官制度为例》

材料二   187064日,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第二个关于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其中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考试合格者,一经培训即按成绩高低分配到相应的部门工作。此后,“文官逐渐被看成是模范的政府官员,廉洁、无政治色彩和全力以赴,受到其他国家的羡慕”。英国确立的文官制度奉行“政治中立”的原则。在任的文官不得参加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要公平公正地为每一个执政党服务。英国政府还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文官是终身职业,不随执政党的更换而更换,不受选举的胜负或者政治浪潮的起伏影响,若是不违法则不得被随意免职。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代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唐代文官制度相比,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不同之处。
2023-10-2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编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0年7月,英国格莱斯顿内阁绕过议会,颁布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令。该枢密令规定:“一切文官制度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事务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委员会在财政部监督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的基本条件。”枢密令也规定了不用经过考试而可以直接任命的特殊情况,一种是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初级人员,另一种就是外交部和财政部。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某些高级文官仍然可以不用经过考试,由内阁直接任命。枢密令还将考试细化为高等级考试和低等级考试两个等级,对于不同等级考试考查的内容和考试科目的安排是不同的。1870年,枢密令将公开竞争考试正式纳入英国文官录用系统,这标志着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正式建立。它是英国文官制度史乃至世界文官制度史的一个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作用。

——摘编自李华欣《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1870年英国第二个枢密令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70年英国第二个枢密令颁布的历史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的统治基础是内外贵族的联合,重要的辅助大臣都由宗亲贵族担任。官员世袭作为古老的选官方式,并未随社会进步销声匿迹,汉代“任子”、唐宋“恩荫”、清代“荫典”均为其遗存。汉代以察举、征辟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一日德不当其位,二日功不当其禄,三日能不当其官”。然而,举荐者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凭意志取人成为定式,举荐者与被举荐者之间往往体现为官宦之亲、门生故吏等特殊关系。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同时,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近代西方国家参考和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制定了近代文官考试选拔制度。西方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文官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活动,文官自身更不能组织党派或政治组织,使政府工作在政党轮流执政时可以稳定运行。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重视业务素质与能力,还制定不同职务的具体选拔标准。

晚清选官制度,虽模仿西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皇权统治需要,而不是整个社会需要。在官员选拔中,满族贵族始终保持特权地位。中国自古就是儒家思想与教育体系和选官制度合而为一,晚清时期儒家经典依然是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与近代西方在文官选拔上的差异,并归纳官员选拔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一变化表明(  )
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
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2023-09-19更新 | 187次组卷 | 6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贵阳传习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